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企業管理方式的不斷進步,責任會計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是人民生活的保障,農業企業管理方式的改革更是現代農業企業不斷發展的前進動力,本文主要以實施責任會計的客觀必要性入手,提出責任會計在農業企業應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為促進責任會計在農業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應用相應的給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責任會計;農業企業;管理方式;客觀必要性
一、前言
現代企業的經營目的不只是以營利為主,還必須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各界關注,企業對責、權、利的權衡更是企業新面臨的難題,對于農業企業來說,種植綠色優質農產品,銷售放心安全食品是企業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應盡的義務。農業企業社會責任的行業特殊性更要求農業企業改革內部管理方式,實行責任會計,改變長期以來責任不清的狀況,提高產品質,做到權責統一。
二、農業企業實施責任會計的客觀必要性
1.農業企業推行責任會計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更加面臨嚴重威脅,在全球資源環境危機背景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而現代農業企業更是以資源和環境為生存依托,從事農、林、牧、漁業種養植及農產品初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營銷模式,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更是推動農業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資源永續發展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工作要點。
2.農業企業推行責任會計是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突出體現
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環境等的責任,農業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時具有一般公司的普遍性特征,同時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農產品的綠色安全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飲食健康和土質生產能力,種植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銷售安全健康食品是農業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農業企業的道德底線。而責任會計吸收了現代人本管理理念和現代行為科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激發企業和員工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企業貢獻,奉獻自身的社會價值。
3.農業企業推行責任會計是現代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客觀需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要與國際財會報告準則趨同的背景下,傳統會計核算方法已不再適合現代多元企業模式發展的需要,單純的財務會計只能進行簡單的資產負債,成本費用等方面的核算而不能明確區分經濟責任,不能正確評估各個責任中心的工作成果,不能協助企業制定責任、利潤、監督為一體的管理機制。然而對于現代農業企業來說,新型生產經營方式正逐漸引入現代農業企業,為推動農業企業發展,滿足我國農業大國的糧食需求。責任會計的管理模式更應加入到生產經營中,從而無形的推動農業企業增產、增收、增效益。
4.農業企業推行責任會計是強化內部經濟管理責任制的必要條件
經濟責任制指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將企業生產經營計劃層層落實到職能部門及職工個人,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經營管理制度。農業企業不都是中小企業,大型上市農業企業強化內部經濟管理責任制實行責任會計更加尤其重要。實施有效的經濟管理責任制不僅能積極的拉動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增長,而且還能讓職工享有經濟權力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取得經濟效果幫助公司實現最優效益。同時,經濟責任制的實質也是國家加強經濟紀律,實現有效經濟秩序的最有效途徑。
三、推行責任會計的建設性意見
1.農業企業應增強責任會計管理意識
現代農業企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且對責任會計的認識和了解程度較少,在農業企業中成功運用并有效實施的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數農業企業主要關注傳統粗放型生產方式向集約型生產方式轉變,而忽視了對企業內部管理模式的改變。其實,有效的現代管理方式才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為加快責任會計的推廣應用,貫徹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要求,在現有的方式下,更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強責任會計的宣傳介紹,掃除相關知識上的障礙。同時,鼓勵農業企業將責任會計應用到本單位管理實踐中并進行創新,打造一套真正符合本單位生產經營特點的新型經營管理模式。
2.農業企業應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設立責任指標
經濟責任指標的制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因此,農業企業設立責任指標更要以農業生產經營的地域性、周期性、季節性等特點相適應,并保證其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與其生產經營目標相一致,農業企業還應將責任指標根據各個部門的職能工作特點充分分配到各部門和職工個人,使資源有效利用,增加勞動效率,減少成本,增加效益。作為企業經營管理者也要把握整體,做到宏觀、微觀利益相結合,長遠、當前利益相協調,國家、企業、個人利益相一致。
3.農業企業應將利潤同責任化管理聯系起來運用
利潤管理同責任化管理聯系運用是把農業企業經營的目的和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相結合,幫助企業更好的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利潤。利潤管理同責任化管理結合與傳統管理方式不同,它使農業企業責任化管理更加突出對社會的貢獻。農業企業在種植銷售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同時,更要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綠色食品供不應求的市場,農業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僅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更取得了頗高的利潤。因此,產品品質決定了商品的價值,企業責任推動企業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王凱.淺析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J].會計師,2010(04).
[2]董淑蘭,戴蓬軍.農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意愿研究[J].財會月刊,2010(30).
作者簡介:司旭(1994- ),女,漢族,黑龍江林甸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2級本科生,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