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是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最主要的文化基礎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職業人文精神,提高學生職業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任務,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形成專業技能、發展職業素質、提升人文素養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和職業生涯的規劃起著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中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高,其語文素養發展必然滯后,易引發多學科學業成績普遍不佳;從而會影響學生專業知識的獲得、專業技能的形成、職業素質的發展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這對中職學生當前其他課程的學習以及今后的就業與發展都極為不利,本文試從需要產生興趣,活動激發興趣,感情孕育興趣三個方面淺談如何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54-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宋代大學者朱熹也認為: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教師要想勝任自己所擔任的課程,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威嚴的外表以及駕馭課堂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教學中得心用手,教有所獲,成功踐行托爾斯泰所說的“成功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作為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
首先:需要產生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中職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為強烈。” 中職學生畢業之后立馬融入到就業大軍的行列,為了求得個體和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和表達自我的能力,最好能具備良好修養、非凡的氣質、高雅的談吐,這樣才能博得企業的青睞。作為中職院校的語文老師必須通過各種途徑諸如通過聊天、宣講、榜樣示范等,從學生切身實際利益出發,設身處地地告訴他們學習語文是他們當前學習和今后畢業、就業的重要保證,告訴他們需要通過語文學習去認識五彩繽紛的社會和人生,需要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豐富的詞匯,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需要在閱讀、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的過程中,體悟到一種文化、知識、智慧、感情等多種元素的積累。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促其樂學語文。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就好像無數關閉著的門。每一扇門里,都有一個你不了解的世界,都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獨特領悟,往往集景物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要告訴學生學習語文就是打開這些門的過程,求知和閱世的過程。打開這些門,走進去,瀏覽新鮮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這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也是一個樂趣無窮的過程,同時獲得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靈愉悅感。
其次:活動激發興趣
如何使語文課本上的文字符號變為中職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形象和信息載體,使中職學生感到新鮮、直觀、有味,生動和親切,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一個有效的載體。
1.配樂朗誦,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筆者在教授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一詩時,課前要求分組準備有關“送別”的詩歌(或詩句)在課堂上配樂朗讀或誦讀。學生大多興致勃勃,詩句中有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王勃的“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有李叔同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在朗讀中學詩,在誦讀中鑒詩。一個小小的競賽便可調動起學生學習詩歌、鑒賞詩歌、學習語文的興趣。
2.角色扮演(課本劇),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參與度。筆者在教授《守財奴》一文時,請部分學生課前進行課本劇編排后在課堂上展示,增強學生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通過角色的扮演,學生把課文中葛朗臺及其女兒歐也妮的形象刻畫得很逼真。課本劇的表演不僅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內容,克服了語文課堂呆板的模式。許多學生也因此次課本劇的表演激發了表演欲,積極要求參與表演。
3.競爭機制,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熱情。浪花要想壯觀必須流水激烈的撞擊。要想誘發中職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必須形成一套競爭機制。例如在講實用寫作《寫一則消息》時讓學生根據近期校園里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消息的寫作,之后進行評比,看誰寫得出彩。并及時給予評價激勵,評出優勝者適當給以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熱情。競爭可以多元化,可以是寫作比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書法比賽;也可以是小組比賽,男女比賽等多種形式,這正是“石本無火,相擊而發光”。通過競爭激勵,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使學生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收獲了成就感。
第三、感情孕育興趣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孕育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因而優化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會使學生受益匪淺,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而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也要求我們時刻保持一顆童心,引領學生一起穿越歷史、一起遨游太空:領略異地的風土人情;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驚嘆古代勞勸人民的智慧;追溯人類歷史的淵源……在這種心靈相通、情感愉悅的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其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高興后的記憶永不忘”這是至理名言。反之對老師產生厭惡,這種情緒必然殃及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因此,師生感情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該學科興趣的關鍵。一方面,教師要做到關心愛護學生,用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密切和他們的交往,取得他們的信任,鼓勵他們不斷地進取,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充分發揮他們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允許并鼓勵他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教學相長。
以上是我對如何培養中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一些粗淺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