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錦紅 勾 霞 符 冉錦州市中心醫院,遼寧錦州 121001
臨床護理路徑在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于錦紅勾霞符冉
錦州市中心醫院,遼寧錦州121001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今后臨床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好,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臨床護理路徑;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內科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病發展迅速且病情變化比較快,死亡率較高,常見于中老年人群,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胸痛、胸悶,心前區不適,可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癥狀,病情較重的患者甚至會發生猝死,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1]。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并且向年輕化發展,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該病的病理基礎[2]主要為患者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血流供給中斷或者急劇減少,導致嚴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壞死。因此,正確的救治方法、合理的護理方式,對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研究表明,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護理服務中,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增強護理質量,是正確有效的護理方式。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該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性為25例,女性為18例,年齡為43~72歲,平均年齡為(52.2±3.1)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17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6例,其中前壁梗死患者為15例,下壁梗死患者為16例,后下壁梗死患者為12例;觀察組男性為24例,女性為19例,年齡為42~74歲,平均年齡為(51.6±5.1)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18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5例,其中前壁梗死患者為14例,下壁梗死患者為15例,后下壁梗死患者為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梗死部位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分組研究意義。
1.2病例選取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3],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胸痛、胸悶,心前區不適,并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癥狀。患者神志清楚,有基本的溝通能力及理解能力。排除嚴重疾病患者以及嚴重并發癥患者,排除語言障礙、聽力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
1.3護理方法
1.3.1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首先成立一個臨床護理路徑領導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通過查閱資料、借鑒國內外臨床護理的優秀方案、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總結出護理要點,制定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案,明確相關人員和分工并對其進行培訓,以熟悉和掌握流程,患者入院之后對其病情進行評估,護士長應用設計好的護理路徑表格,以時間為橫軸,各項護理措施為縱軸,在表格相應位置,將已經執行的打“√”,未執行的用紅筆打“×”[4],及時考核風險護理表格的完成情況,對發生變化者及時改進或者剔除。具體實施內容如下:①患者在入院之后向其介紹病房的環境,醫護人員的休息時間,告知其一些注意事項,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囑咐其及時做好相關檢查等。②心理護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且迅速,患者在入院后很容易出現焦慮、恐懼、害怕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該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詳細講解臨床治療的目的和預后等情況,消除患者的顧慮,護理時醫護人員要注意態度和藹,對于患者表現出的一些行為反應給予理解,耐心安慰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穩定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從而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③疼痛護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隨劇烈胸痛,而心肌缺血的面積會由于疼痛引發的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不斷擴大,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疼痛性質、疼痛部位、面色變化、呼吸變化等,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主治醫生,在其指導下,給予患者藥物治療,減輕患者的疼痛。④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的飲食,囑其食用低鹽低脂低熱量且富含維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多吃新水果、蔬菜、豆類和薯類,急性期患者以流食或者半流食為主,保持排便通暢,防止發生便秘。⑤運動指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臥床休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發病后的24 h以內;24 h后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指導患者在床邊活動,或在床上進行腹式呼吸,四肢關節的主動或被動運動;待5 d之后可以協助患者下床走動,并向患者和家屬說明適量運動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免疫能力,鼓勵患者完成簡單的生活護理項目。⑥健康護理 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環境、教育程度等因素進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開展包括心理教育、作業治療、恢復工作、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復發及緊急情況下的臨時心肺復蘇術等方面的培訓,使患者真正參與疾病的自我護理。在患者出院之前再次給予健康指導,囑咐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按時用藥,定時復診,如中間有任何不適要及時就診。
1.3.2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對其進行基礎護理,包括飲食、吸氧、心理護理等,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若有異常以及報告醫生并協助其處理,但是不進行任何干預或指導。
1.4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方面,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5]。
1.5統計方法
應用 Excel 進行數據錄入,采用 SPSS13.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 P<0.05 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2.2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n(%)]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6.5±2.1)d,對照組的住院時間為(12.5±3.2)d,對照組的住院時間明顯高于觀察組,t=10.2794, 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研究表明[6],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變化與藥物治療有關外,日常生活及護理措施也會對其造成影響。故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中,除了給予藥物治療之外,還需要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是以創新為靈魂,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人為本,以滿足患者合理的護理要求,保障患者的安全為根本的新型護理模式[7]。呂娜等學者通過將98例患者采用對照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發現以臨床護理路徑方式的患者其恢復進程快,住院時間短,其護理滿意度高,認為是一種符合患者需求的護理方式。而該研究發現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3%,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患者的76.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與呂娜等人研究結果類似。臨床護理路徑在實施過程中,通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消除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給予其健康護理,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他們可以較早發現自己的不適癥狀,并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予以處理,避免病情的發展,同時也了解護理的目的和意義,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護理工作;另外,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可以讓患者積極參與護理工作,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改善了護患關系;護理人員也可以較為明確的知道該做什么,避免進行重復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好,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1]張巧利,賀中云,陳靜,等.綠色通道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0):58-59.
[2]呂娜,周煥芳,王春霞,等.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 PCI術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0):2770-2772.
[3]徐翠榮,李國宏,陳泳,等.臨床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12):1046-1048.
[4]龔麗俐,鄭亞平,顧艷葒,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4):27-31.
[5]謝靜,劉惠珍.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0):56-57.
[6]張幸霞,章西萍,曹佳琴,等.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的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4):42-44.
[7]申曉芬,李黎,楊爽,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西部醫學,2012,24(3):588-589.
[8]劉彩煉.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1(11):13-14.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on 86 Case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YU Jinhong GOU Xia FU R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Jinzhou Central Hospital, Jinzhou, Liaoning Province, 12100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on 86 case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86 case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method of nursing.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linical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re.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length of stay,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has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enhance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linical nursing pa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pplication effect
R47
A
1674-0742(2015)03(c)-0167-02
于錦紅(1978.2-),女,遼寧錦州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科室心內科。
20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