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留柱+張華
摘 要:為了解決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資金資源短缺、理論實踐脫節、學習交流互動不足、成績考評制度落后、開放性管理不足等問題,本研究探索地方應用型大學從自身特色、校際間、研究院所間、校企間聯合共享資源,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設創新實驗實踐平臺,并且通過構建網絡平臺促進實驗實踐條件的管理和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可以解決已存在的問題,而且能充分跟蹤了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以及學生個體的發展和需求,便于高校因勢施教和因材施教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創新性、多樣化、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地方性;應用型高校;開放性實驗室;創新;網絡平臺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5-152-04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大學的類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隨之產生了研究型、教學型、技能型、應用型等多種類型的大學。應用型大學是按照中國大學培養的特點,在中國經濟建設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下產生的一種新類型的本科教育。應用型大學需要具有應用性、地方性、開放性、創新性等特點,才能夠充分的發展提升自身實力,才能充分的發揮自身的社會作用[1]。這就要求應用型大學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因為實踐是應用教育、創新教育的基礎,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而目前實踐教學的開展主要依托于高校的實驗室,因此高校非常重視實驗室的建設。近年來為了達到培養大學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創新開發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的目的,各高校在實驗室建設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置了大量的先進實驗設備[3],并探索建設開放性實驗室。雖然實驗室建設中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如實驗室軟件、硬件設備等資源的短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學生學習交流互動不足,成績考評制度不合理,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不高,實驗室開放性管理不足等等。本文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地方應用型大學建設創新開放性實驗室的思路方法,以及構建開放性網絡平臺的應用功能框架。地方性應用型大學可以據此建設發展高校自身的地方特色實驗室,整合有限的高校資源、社會資源建設聯合開放性實驗室,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多樣化實驗實踐平臺,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多樣性、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1 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的現狀
1.1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 目前地方性高校的教學內容普遍都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方法普遍以課堂講授為主。在理論課程學習中,學生只是對知識和權威的順從,以應對相應的考核和考試,并不對知識和權威提出質疑,缺乏對這些理論知識延伸理解和學以致用的思考。對于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地方性應用型高校的大學生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實驗課一般為單獨開設,著重于實驗操作及實驗結果,甚至一些實驗課,尤其是實驗設備資源緊缺的實驗課程,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化,走過場。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去思考實驗設計、操作方法、實驗結果背后的知識原理。
1.2 實踐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 從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雙師型(兼具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兼具教學和科研)師資匱乏,尤其是有生產實踐經驗的教師非常匱乏。從當前地方院校師資的現狀看,在校教師在理論教學和理論研究方面能力突出,但是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能力有限,不能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充分結合起來,導致學生不能夠充分了解實際生產的需求,致使理論學習與生產實際脫節。
另一方面,雖然食品相關專業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實踐教學方面取得明顯的改善,但是實踐教學仍然以實驗室模式為主,而在實驗室執行的食品加工工藝實踐、食品貯藏技術、食品質量檢測、食品質量監控等食品相關專業的實踐課程,都是在理想理論模式下進行的,屬于對理論的驗證階段。而食品的生產實際是大規模的、產業化的,食品的實際生產會受到許多因素條件的影響,與實驗室條件差異較大,致使許多實驗室所學技術不能直接應用于實際生產中,使實踐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
1.3 學習交流互動不足 實踐平臺以實驗室為主,多用于實驗課程的開展,而實驗課程的開展多以設計好的實驗方案執行的。一方面學生不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另一方面教師只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4],也不組織學生對實驗進展及結果進行研討。使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互動性,不利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消化吸收,更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即使部分實驗室實施開放式管理,允許學生使用實驗室進行科研實驗,但是學校避免出錯和資源浪費,實驗方案一般都是由導師來制定,學生很少參與到實驗成敗的總結討論中去,很難有自己的想法,更不用說去實施自己的想法。這些都違背了大學的自由、開放、創新、探討的精神。
1.4 成績考評方式落后 雖然開設的是實驗技能課程,但是其主要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對理論知識或實驗操作的卷面考試為主,或者重復某次課堂實驗的操作進行操作考試。這種考核方式只能強化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刻板接納,不能調動學生們的實驗參與和思考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刻認識,不利于對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以及問題的探討和知識的創新。
1.5 開放性管理不足 隨著世界高校發展的潮流帶動,以及社會需求的引導,地方性應用型專業都開始實施實驗室開放性管理。開始由教師、教學為主體、主導的傳統局面向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主導的新局面。在這個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資源為學生的實踐、創新想法服務。但是因為資金、資源的匱乏,對實驗室的開放有很大的局限性。為了避免藥品的大量損耗,設備的損壞,便于管理人員工作,學校的實驗室一般都會嚴格限制實驗室的使用時間,尤其是實驗設備的使用。而且在管理過程中,主要是管理員人為操作,缺乏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使實驗室的開放管理混亂、滯后。
1.6 資金資源短缺 雖然我校對實驗室的建設投資力度明顯增大,但是目前資源資金有限,對大學生實踐教學投入仍然不足。資助經費少,實驗設備陳舊以及實驗器材與當前高端科技完全脫節[4],無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驗平臺和實踐基地,嚴重阻滯了大學生創新和科研活動的進行,不利于人才的培養[5]。而對于應用型大學來說,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更多的實驗實踐資源,再加上近些年大學擴招,使在校大學生數量劇增,形成了資源與需求之間的突出矛盾,因此作為地方性應用型大學的實驗實踐資源的短缺問題就更為突出。
2 創新開放性實驗室的構建
2.1 地方特色實驗室的建設 地方性高校的建設發展就需要與地方經濟特色、文化特色掛鉤,既要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又要傳承自身的地方性特色文化。這就要求地方性應用型高校既要提高自身的硬件建設,又必須要形成應用性、地方性、開放性、創新性的大學文化,提升自身的軟實力。地方性應用型高??梢砸劳芯哂斜镜靥厣牡乩砦幕?、民族文化、人文文化、風景文化、地方特產等建立起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色應用型專業和特色實驗室,培養特色應用型人才,并以此形成自身的競爭力,塑造自己的實力品牌,吸納地方資源和社會資金。因此特色實驗室的建設既有利于學校的發展壯大,又有利于特色專長性人才的培養和成長,也有利于當地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繼承發展,進而有利于社會需求的滿足和社會的發展。
2.2 高校、研究院所合作互補實驗室的構建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大學的類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隨之產生形成了有不同側重點的多種類型的大學。因為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類型不同,側重點不同,隨之他們的實驗室的建設也會存在差異。再加上地方應用型大學利用有限的資源資金發展建設地方特色實驗室,會使他們之間的差異更為明顯。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實驗室的設備構成不同,預完成目標不同,可承擔項目不同,所需要的技術人才和培養目標人才的不同。有的實驗室主要用于科學研究、有的主要用于教學示范、有的主要用于開發設計、有的主要用于實踐技能應用,有的主要用于產品工藝改進等等。
誠然,作為大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滿足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多樣化人才,所以地方性應用型大學很有必要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和學生發展需求充分整合利用社會資源,與其他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形成聯合實踐教學,構建合作、互補、開放式的實驗室。
2.3 校企間聯合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的構建 應用型大學的培養目標就是為社會輸送創新性、多樣化的應用型人才,這些人才是要走向社會,投身社會,服務社會的,因此在校期間學校就要培養和鍛煉學生與社會間的溝通聯系。應用型人才需要能夠進入社會利用自身的技能解決實際應用問題,而實際生活和生產都與企業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因此在校期間學校就需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必要的企業鍛煉機會。同時企業中的生產線、工作室、質監部門本身就是大型的實驗室或技能應用實踐場所,所以地方應用型高校需要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建設,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加強和擴展實踐教學。
另一方面,由于資金短缺,場地有限等原因,大學中建設的實驗室一般都是分割開來的,小型的,理想化的,可控性極強的。而實際中企業的生產線是一個由很多設備構成的連續有機體,規模大,影響因素多,可控性較差,與學校的實驗室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或開發出來的產品很難直接應用于企業規?;a中的原因。而應用型人才最終是要投身到這些實際生產中的,所以地方應用型高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就需要讓學生了解到這些差異,掌握解決控制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
再者,企業中不乏生產經驗豐富,操作技能卓越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般都是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是順應生產需要的,所以他們可以成為大學生的實踐教學的導師,傳授在學校無法學到的實際生產經驗和實用技能。因此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建設校企間的聯合實驗室對于地方應用型大學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3 實驗實踐互動交流機制和成績考評制度的建設
地方性應用型大學為了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加強實驗實踐教學,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就必須摒棄原有傳統的單方傳教的教學觀念,需要教和學互動起來。改革實驗教學方法,確定實驗目標后,讓學生主動設計或參與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關注實驗現象變化及問題,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案或失敗解決方案。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觀點和方法。
對于學生的成績評定方法要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為主要考核標準,廢除以卷面考試的方法來評定學生的實驗實踐課程成績。可以結合平時實驗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對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實驗結果總結分析予以評定,也可結合學生根據擬解決問題設計實驗、執行實驗的情況來考核。同時要對學生強調創新性的評價權重,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
4 創新開放性實驗室的網絡平臺的構建
《2014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預測,在未來5a后,技術的發展會直指基礎教育內涵發展的核心,從而引起“核變”,將要進入“創客”式學習的新時代。這種新式的學習是以學生的興趣為起始點。假設一個孩子主動對一個內容感興趣,他可以在網上閱讀、轉發文章,繼而再通過博客、論壇等,接近這個行業領域和人物,收集一切資源,然后進行整理、對海量信息做出預判[6]。同時“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的出現,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生對學習課程的選擇、學習進度的控制更加自主化,引起了世界范圍內教學方式的變革[7]。這正是信息時代網絡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開放性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也需要網絡化的改進和改革。已經有相關的研究開始探索基于網絡的開放性實驗室的構建[8,9]。
4.1 對創新開放性實驗室管理的應用 對于本研究中的地方性應用大學的創新開放性實驗室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性的聯合實驗室,因此它的建設更需要網絡平臺的支持。利用網絡平臺建立起聯合實驗室的互補建設、綜合管理和統籌安排,便于實驗室的管理和監控。學??梢愿鶕W生對設備或生產線的使用申請,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興趣方向,便于因材施教。利用此創新開放性實驗室對學生實施常規實踐教學和高層次實踐教學有機結合[10],培養創新性、多樣化的應用人才。學校也可以通過此平臺將實驗室管理人員或導師對使用者做出的評價,用于學生成績進行考評,尤其是利用校外聯合實驗室時,利用此平臺更方便快捷。
4.2 對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應用 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到實驗室狀態,根據需要申請進入實驗室,并且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交流創意實施方案,分析實驗成果,交流實驗心得,與前輩交流實驗實踐經驗。學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4.2.1 前期基本實驗技能的學習和創意方案的設計 通過網絡平臺登陸創新開放性實驗室的數據庫,學生、教師或者其他人員可以了解到實驗室設備、藥品等物品的管理狀況或近期的預約使用情況。針對不同設備和藥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實驗室的準入原則和使用注意事項要錄入到基礎數據庫中,便于使用者查閱和學習。對于實驗設備的操作流程和使用說明可采用視頻的方式演示給查閱者,讓其得到相應的學習和初步培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自己的學習進度為提前進入實驗室做相應的培訓和學習,同時也可以通過開放實驗室的論壇請教有經驗的前輩或與之展開討論交流想法,設計自己的創意方案,做好進入實驗室的準備工作。
4.2.2 中期實驗條件的組織和創意的實施 使用者經過前期的培訓準備和創意方案的設計,就進入了中期申請預約實驗室和相關設備和藥品,通過選擇調配相應的設備來構建自己方案實施的技術路線或生產線,然后執行自己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或者不理解的現象,可以及時登陸實驗室論壇尋求幫助,或者直接請教有經驗的教師或其他人員,并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需要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匯報實驗室的狀況,設備和藥品的狀態,及時登記報告設備等物品的損耗和損壞情況,便于實驗室管理人員及時處理解決問題。
4.2.3 后期實驗實踐經驗總結和交流 使用者完成實驗之后,要通過網絡平臺提交完結報告,登記匯報使用后的設備、藥品狀況,然后經過實驗室管理人員審查核對,對使用者做出相應的評價。同時使用者可以對實驗室的建設、規劃或管理提出建議,指出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便于實驗室根據需要不斷完善。
使用者可以在實驗室論壇發表自己的實驗實踐心得體會,與其他使用者分享使用經驗。也可對實驗結果提出疑問或改進想法,與大家展開討論,并總結其他人的意見建議形成新的思路或改進方案。
5 結語
高校開放實驗是傳統實驗教學的延伸,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自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經[11]。那么就要充分建設開放性實驗室,為人才培養提供必需的實驗實踐場所。以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地方應用型高校更需要建立滿足廣泛、多樣需求的開放性實驗室。地方性應用型高校通過自身特色、校際間、研究院所間、校企間聯合共享資源建設創新開放性實驗室,解決了地方性高校資源資金短缺的問題,并且使社會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通過開放性實驗室網絡平臺的建設,既便于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對創新開放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也便于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實驗中去。通過開放性實驗室網絡平臺能夠解決現有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理論與實踐學習、互動交流、成績考評、開放性管理等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探索構建的創新開放性實驗室一方面既能夠實現不同類型高校間、研究院所間、校企間的資源互補、技術協作、經驗交流,又能讓高校充分了解社會需求,進而因勢施教。另一方面既能夠滿足學生多樣性興趣的培養、創意的實施驗證、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又能使高校充分了解學生動態,進而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黃凱,趙國付.應用型大學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基本特征及實踐價值[J].宿州學院學報.2011(05):1-4.
[2]閻桂芝,都治國.加強“SRT”計劃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02):152-155.
[3]宗蓮松,肖毅,潘華.開放性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構建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01):141-143.
[4]湯佳樂,程放,黃春輝,等.素質教育模式下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01):88-89.
[5]李楊帆,朱曉東.科研訓練計劃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1(04):24-25.
[6]上海教育.《2014上?;A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公布[Z].2014:2014.
[7]殷丙山,李玉.慕課發展及其對開放大學的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5):29-34.
[8]馬琰,劉曉寧.基于網絡的開放性實驗室管理方案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03):112-113.
[9]裘利堅,沈義民.基于網絡認證的開放性實驗室管理手段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05):259-262.
[10]肖偉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04):81-84.
[11]徐建東.面向教學的高校開放實驗管理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