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春鳳,吳艷格,張進杰(.鄭州大學建筑學院,河南鄭州 45000;.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當前,風景園林快題設計是園林專業的學生考研或就業的必考科目。由于圖紙和時間的限制,快題考試往往選擇中型綠地作為考題。中型綠地一般是指規模在1~5 hm2的綠地,平面圖常采用1∶300或1∶500的比例。園林快題考試中,總平面是份量最重的一個內容,幾乎占一半的分值。園林快題考試的特點集中在“快”字上,不僅要快速理解題意,快速分析設計條件,快速找到方案建構的切入點,快速推敲、完善方案,還要快速表達設計成果[1]。對于中型園林綠地平面圖設計來說,熟悉綠地的設計內容、設計特點、常見結構布局,并且遵循正確的設計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1.1 功能組成 在園林總體布局中,功能布局是首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中型綠地類型一般包括居住區公園、城市小型公園、一部分面積較大的小區游園等。其中,居住區公園指服務于一個居住區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為居住區配套建設的集中綠地。居住區公園一般面積在2~5 hm2。居住區公園內的游人比較單一,主要是居住區的居民,尤其以老年人和小孩為主。城市小型公園屬于城市開放綠地,它向公眾開放,以游憩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設施和服務設施,同時兼有健全生態、美化景觀、防災減災等綜合作用。
居住區級公園在規模上與城市小型公園相當,但是跟城市的市、區級綜合性公園相比,面積小,因此在空間布局上會比較緊湊,各功能區或景區空間節奏變化較快。根據《公園設計規范》,居住區公園必須設置兒童游戲設施,同時應照顧老人的游憩需要。而城市公園也是服務于附近居民,因此二者功能類似。
1.2 結構布局 由于中型綠地的節點、路網較為復雜,其布局形式大多采用混合式,即根據地形或功能上的特點,既有自然式的靈活布局,又有規則式的整齊布局。一般整個公園設計一條環路就已經具有良好的連接性和服務功能。依據環路在公園位置的不同,可以將中型綠地的設計手法分為外環式、中環式[2]。
外環式的主要特征是環形園路布局在整個基地較為靠外的位置,而主要景點布局在環路的內側。為了有效地組織景觀,在環路的內部需要布局樹枝狀或網狀的次要園路,形成捷徑以聯系各個景點。因此,外環式中次要園路的組織非常重要。
中環式的特點是主要園路位于基地較為中心的位置,主要景點根據各自特點布局在環路內外兩側。此種布局的主要環路距離出入口較遠,公園出入口呈縱向深入到公園內部,然后兩翼分展,形成環路,而次要園路則較為簡單,可以根據景點分散設置。
1.3 園林建筑與綠化種植 園林建筑具有使用和造景的雙重功能,在空間構圖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常見的園林建筑有亭、廊、花架等類型,它們的位置、類型、數量和體量的設計應由面積大小和功能需要來決定。由于比例限制,園林小品在平面圖上很難表達得很詳細,但是可作為點和線的要素,并且適合成組設置,用來豐富平面布局。
中型綠地應注重通過園林植物來造景。植物的種植方式多采用自然式,以自然的樹叢、樹群、樹帶來劃分和組織園林空間。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特別注重植物層次的搭配。利用喬、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兩三個層次,形成優美自然的綠化景觀和優良的生態環境。
熟練的繪圖、制圖能力是表達園林設計思想、空間布局和景觀效果的主要形式[3]。園林快題考試的平面圖設計需要考生對各種設計條件和矛盾做出迅速判斷和反應。因此,考生有必要掌握一套平面圖快速推演的設計方法,提高設計效率,最終將設計構想用鮮明的設計語言展現出來[4]。結合中型綠地的設計內容與特點,平面圖快速設計的步驟就是從選擇公園出入口開始,到深化路網和各級節點,直至繪制出詳細的平面圖并上色結束。
2.1 解讀任務書 一個科學合理的構思設計過程往往始于對場地的調研與分析。設計的創造性必須要以場地現實條件為基礎。任務書一般包括項目背景、氣候條件、人文環境、紅線范圍、用地面積、基地形狀、地形變化等信息,這是設計的重要依據。除了了解基地情況以外,還要了解設計目標和設計成果的要求,一定要清楚地知道需要完成哪些內容,以免漏項。
分析地塊,直接關系到后面整體構圖的問題。一般任務書會交待清楚周邊道路和用地的性質、等級等方面內容。其次,為了增加難度,也會對基地范圍內的現狀提出一定的限制條件。例如現狀基地內可能會有山體、河流、池塘、歷史遺跡、樹林等。
2.2 確定平面結構 園林結構設計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調節控制點、線、面等結構要素的配置關系[5]。具體表現為對設計中的道路、景點、水體、建筑與小品等各要素進行安排,讓它們的排列組合能創造出有意境的園林空間和景象。
平面圖的結構首先從選擇公園出入口開始。一般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布置主入口,次干道上布置次入口。次入口原則上每邊一個,但也要考慮綠地單邊的長度。因為現在綠地都是開放式的,所以當入口之間超過300 m時,可以適當增加。其次根據公園的性質以及現狀條件劃分功能區,合理安排各類活動場地和區域。
第三步,根據出入口的位置確定一級景點的位置。一般將聯系出入口的景點確定為一級景點。以公園主次入口為軸線,向公園內部深入,在軸線盡端設計一級景點。一級景點常設計為大型休閑娛樂廣場,其在平面布局上也往往是構圖的重心[6]。面積控制在基地面積的10% ~20%。場地越小,一級景點所占比重越大。
一級景點的位置又直接關系到一級道路的選址。對于居住區公園和小型城市公園來說,一級園路常常選擇自然曲線式環形路。一級園路串聯著主要景點,往往位于公園核心區外圍,也不宜與外圍道路平行或者距離較近。在形式上,一級園路一般采用自由曲線式,看起來圓滑、有彈性,也可以曲直結合,單獨采用直線或者折線的園路可以在面積較小的或者地勢平坦的綠地使用。
中型公園規模較大,豐富的景點可以給人們不同的認知過程和欣賞深度。因此,還需要根據畫面構圖和現狀來確定二級景點的數量和位置。一般,當一級節點之間間距過長時,或者一級園路過長時,可以設置二級節點。二級節點也常以廣場的形式為主,規模小于一級節點。在一些功能較為復雜,景點豐富的區域,需要設置二級園路作為一級園路的補充。二級園路往往不采用環形,其主要作用是更加便利地聯系景點,形式可以多樣,例如樹枝狀,條帶狀、方格網狀等。
確定好各級園路和景點之后,需要對景點進行深化設計。一般主要景點需要表現得更為細致。深化設計尤其要注意控制圖紙繪制的深度和比例關系(圖1)。
3.1 植物造景設計 由于城市公園綠地大部分要求綠地率在60%以上,因此,在平面圖上見到最多的是園林植物。在確定中型綠地平面圖中點、線、面等結構要素的配置關系之后,接下來需要通過植物造景來充實圖面(圖2)。
種植設計可以說是園林專業的基本功之一。一般園林植物分為喬木、灌木、藤本、地被、草坪等多種類型。快題設計中,由于時間關系,一般不要求進行植物配置,對種植設計的要求更多的是概念性的,重在考察學生的植物造景能力。植物造景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從植物的種植方式角度來劃分,園林中常見的植物造景手法有規則式和自然式。在繪制植物時,應特別注意尺度,尤其是植物的樹冠大小,因為其直接影響平面圖的合理性。
3.2 平面圖上色 園林平面圖的快速表現方式是鋼筆墨線結合彩鉛、馬克筆的彩色表現圖(圖3)。成熟的色彩搭配應當圖面協調,有主次之分。在色相上,多數色彩屬于同一個色系或者相互接近,個別色彩會比較跳躍,用來突出重點。對于平面圖來說,植物的色彩選擇非常重要。一般植物在平面圖中用色以綠色調為主,對于需要重點描繪的單體樹,可以選用紫色或橘黃色來突出其表現力。需要注意的是,平面圖中,植物或者園林建筑的陰影不能用純黑色,為了能壓得住圖,可以使用一些深色代替黑色。學生在平時的訓練時,應加強馬克筆的色彩運用訓練,可以從臨摹開始,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配色風格,標記常用的馬克筆的色號。
中型綠地平面快速設計過程為常見的園林快題考試找到了一種快速設計的方法。但是,由于快題考試千差萬別,考生在考試過程中絕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應認真審題,根據題目所要求的設計類型以及現狀條件,抓住關鍵矛盾,選擇合適的平面布局結構,做到心中有數以后,按照快速設計步驟,步步穩扎穩打,最終高效率地展現設計成果。
總體來說,園林快題平面設計自始至終是在快速思考、分析、綜合、解決錯綜復雜的設計矛盾。作為學生,重要的是自己要多總結、多練習,培養基于個人感受和經驗的空間構想,同時借助推理式的理性分析,形成自己熟悉的方法與風格,這樣在考試中才能得心應手。
[1]黃筱蔚.建筑快題設計課程教學法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7(2):70-72.
[2]夏石寬.上海綜合性公園路網結構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12(4):76 -81,86.
[3]郗金標,李雅娜,張建華,等.應用型本科園林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5(1):77 -81.
[4]黃藝.談景觀設計快速推演的教學探索[J].現代裝飾(理論),2013(3):99-100.
[5]劉思林,韓丹.風景園林設計與平面構成[J].黑龍江科學,2014(9):58.
[6]夏媛,王瑞玲,鐘磊,等.解構主義視角下的景觀設計[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9(4):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