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強 謝林 賈晉輝 顧軍 洪友松

摘要:目的觀察密集型銀質針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80例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的患者,隨機分成A與B組(每組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各20例),分別給予密集型銀質針治療和康頸湯口服,2周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進行治療前后中醫癥狀、頸椎功能評分變化、VAS疼痛評分差異、生活質量及臨床療效比較。結果密集型銀質針治療40例患者中痊愈3例,顯效14例,占42.5%;有效20例,占50%;無效3例,占7.5%;總有效率為92. 5%。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頸椎功能、VAS疼痛、生活質量、臨床療效評分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結論密集型銀質針能明顯改善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密集型銀質針;頸椎病;中醫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681.5 +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3-0048-03
隨著電子產品普及,頸椎病發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輕化趨勢,神經根型和頸型頸椎病是其中最常見的兩種類型。然而絕大多數傳統意義上的頸椎病并不具備手術的指征;目前,臨床上主要是應用藥物,牽引理療、阻滯等方法治療。本科從2003年初開始,采用自擬康頸湯(補腎活血舒筋方)治療治椎間盤源性頸痛,頸型、椎動脈型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滿意[1-2]。而銀質針療法是宣蜇人教授等人在針灸療法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創新而成,對由椎管外軟組織損害引起的局部疼痛、放射痛或并發椎一基底動脈供血紊亂、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循環系統功能紊亂、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等相關疾病具有良好療效。因其具有操作方便、療程短、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等優勢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科于2008年起采用密集型銀質針治療無手術指征、經確診為椎管外軟組織損害的傳統意義上的頸椎病,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對比使用中藥康頸湯,本文將密集型銀質針治療頸椎病臨床體會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門診就診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隨機分成A與B組(每組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各20例),各分成2組,年齡最大者65歲,最小者30歲,平均年齡為(42. 75±2.25)歲。1.2診斷標準參照1992年全國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制定的頸型頸椎病診斷標準[3].選擇符合以下條件的患者進行觀察:年齡在20~70歲之間,性別不限;符合椎間盤源性頸痛診斷標準;試驗前2周內未接受同類藥品及相關治療;能按要求完成治療者。1.3納入標準①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者;②符合中醫證候診斷標準者;③自愿作為觀察對象,并能接受中醫藥治療方法。1.4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西醫診斷及中醫辨證標準②其它原因引起的頭暈、肢體麻木、疼痛,如高血壓、美尼爾綜合征等③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④精神病或老年癡呆患者⑤合并脊柱結核、腫瘤患者。1.5治療方法A組(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各20例)予密集型銀質針治療,操作方法:患者俯臥于特制的床上,(口鼻處床面為孔)或取坐位:額頭放在特制的高靠背椅上,使頸部暴露,枕后部頭發刮掉。在施術區,用龍膽紫標記進針點,消毒局部皮膚,在枕部兩排:每針間距1cm,行距1cm,頸部兩排:從C2-T2,在棘旁1cm及棘間隙旁1.5~2.0cm處交替進針,枕部上排在枕外隆凸和上項線一項平面一下項線軟組織附著處,下排為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斜刺直至項平面再小幅度提至下項線。針刺完畢,針間墊小無菌巾,在銀質針尾部裝上艾球,點燃,待艾球燃盡針體冷卻后拔出銀質針,用無菌敷料貼蓋穿刺區。3天內保持局部干燥。1次/2周,共治療2次:B組(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各20例)給予康頸湯口服,方用:雞血藤15g,伸筋草15g,川續斷15g,沒藥l5g,土鱉蟲5g等。服用方法:水煎服,1/日劑,早晚分服,2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2個療程;治療過程中禁止患者長時間低頭作業及睡高枕等不當姿勢,防止頸椎外傷及受涼等。1.6療效觀察方法 中醫癥狀分級量化評分[3]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分別記錄評分值;頸椎病頸椎功能評分[4];疼痛改善情況根據VAS視覺模擬評分表[5-6];生活質量的改善及量化評分依據SF-36健康問卷合并殘疾指數(NDI)評分[7];1.7中醫療效標準[3] 臨床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頸部及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正常勞動和工作;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頸、肩、背痛僅在陰雨天或體位不適時偶見,功能正常;有效:頸、肩、背痛較前減輕,頸及肢體功能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變。1.8統計學方法 記錄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的觀察結果,并運用統計學軟件( SPSS17.0)對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的結果進行f檢驗分析,檢驗水準α值取0. 05。2結果
A組40例患者治療4周后,臨床痊愈3例,顯效14例,占42.5%;有效20例,占50%;無效3例,占7.5%;總有效率為92.5%;B組40例患者治療4周后,臨床痊愈2例,顯效18例,占500:有效16例,占40%;無效4例,占10%;總有效率為90%。2.1 中醫癥狀改善情況 見表l。2.2頸椎病頸椎功能評分見表2。2.3
VAS疼痛比較見表3。2.4
SF - 36健康問卷合并頸殘疾指數比較見表4。3討論
頸椎病多見于長期低頭工作或有高枕習慣的人群以及有頭頸外傷史或扭傷者.這些因素均可導致頸部肌肉痙攣,小血管斷裂,軟組織變性形成硬結、瘢痕、粘連等無菌性炎癥反應以及韌帶松弛、鈣化、柞體不穩等,還會造成鄰近組織受刺激或壓迫,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中醫認為本病發病有內因、外岡之別,但引起的病理結果卻是一致的,即氣滯血瘀、肝腎不足。《素問·痹論》曰:“痹在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椎間盤源性頸痛屬于“項痹”,由于風寒濕痹、氣血瘀滯、精血失養等原因造成經脈痹阻,不通則痛,則血瘀致痛。祖國醫學認為腎藏精,精牛髓,髓養骨。周身骨骼與腎臟的關系密切。骨對肢體的支撐、肢體的運動強度及耐久度的維持,依賴于腎臟的強盛,腎精的充盈。腎者,其充在骨,若腎精不足,骨髓空虛,全身筋骨失養,頸椎主要由筋骨組成,筋骨長期失養,則出現頸項部強硬,肩背疼痛等癥狀體征。頸椎間盤退變是引起椎間盤源性頸痛的主要原因,而纖維環的損傷及破壞是其發病的關鍵,纖維環應屬“筋”的范疇。椎間盤源性頸痛主要為痹證日久,肝腎不足,氣血兩虧,不能筋脈,若正氣虧虛,邪氣易于外侵,若合并外邪,邪氣著于筋脈肌骨,可致營衛滯澀不通,氣血運行不暢,久而久之,肝腎失養,氣血不榮,進而惡性循環加重,而成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氣滯血瘀之虛中夾實之證。基于以上認識,康頸湯補益肝腎,舒筋養筋,養血活血,標本同治。而銀質針療法能增加施針局部的血液供應,對軟組織損傷及功能改變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本文采用密集型銀質針療法治療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獲得了較好的近期療效,總有效率達92.5%,與康頸湯治療結果無明顯差異。
密集型壓痛點銀質針針刺療法是從軟組織松解手術演變過來的,操作簡易,適應癥廣,其理論核心是軟組織無菌性炎癥致痛學說。病變部位軟組織骨骼附著處的化學性刺激作用于其中的神經末梢引起疼痛,然后是疼痛所引起的肌痙攣或肌攣縮,這兩個因素可以互為因果,造成惡性循環,小斷加重椎管外軟組織損害的病變,最后發展成為嚴重的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疼痛,常伴多系統的功能紊亂征象。這一發病機制可概括成“因痛增痙(攣)、岡痙(攣)增痛”,相似于祖國醫學的“痛則不通,不通則痛”。軟組織外科學認為,骨質增乍、骨骼先天畸形、椎間盤突出等均非疼痛的原發因素,臨床針對這些非致痛因素進行的治療,常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或者癥狀雖然消失,骨質增生、骨骼先天畸形、椎間盤突出卻依然存在。這些現象用機槭性壓迫致痛學說無法解釋。密集型銀質針針刺療法的設想基于上述的認識,通過銀質針傳導熱能直接散發到疼痛病變部位,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和減輕肌肉和筋膜等骨骼附著處的原發性無菌性炎癥病變后,促使由此所繼發的肌痙攣自然消失,達到無痛或顯著緩解疼痛,也就是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作用。參考文獻:[1]謝林,王昆,康然 補腎活血舒筋方治療頸椎病62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8,29(8),10[2]陳艦艦,周臨東,謝林.補腎活血舒筋方治療椎間盤源性頸痛臨床 療效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12,(5),10 - 11.[3] ZY/T001~ 001.9- 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4]王曉紅,頸椎病頸椎功能評分表[J].華西醫學,2003,l8(1):35-36[5] MajaniG, TiengoM, GiardiniA, e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PQ andVAS in 962 Patients.A rationale for their use. Minerva Anestesiol. 2003 ,69(J -2):67-73.[6] CohenlT. Using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Anesthesiology. 2004, 100(6)1621:author reply 1621-1622.[7]乇紅妹,李魯,沈毅.SF - 36量表用于杭州市區居民生命質量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2001 ,35:428-430.
(收稿日期: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