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穩蘭 陳德監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五味消毒飲坐浴聯合電離子治療尖銳濕疣的臨床療效和護理體會。方法 治療組46例應用中藥五味消毒飲坐浴聯合電離子治療;對照組46例單純電離子治療。2組均實施相關護理。結果治療組治愈率為86.95%,復發率為15.22%;對照組治愈率為65. 22%,復發率為45. 65%。2組治愈率和復發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I)。結論 中藥五味消毒飲坐浴聯合電離子治療尖銳濕疣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同時實施護理措施對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復發起重要作用。
關鍵詞:尖銳濕疣;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機;五味消毒飲;護理
中圖分類號:R6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 - 2349( 2015) 03 - 0092 - 02
尖銳濕疣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近年來復發率呈上升趨勢,本院采取電離子治療疣體后加用五味消毒飲坐浴并配合護理干預,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來自2010年10月-20J3年10月本院門診和住院患者,入選年齡18~ 60歲,符合診斷標準,并經組織病理確診,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五味消毒飲聯合電離子機治療)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18—58歲,平均33. 42歲。對照組(電離子機治療)46例,其中男25例,女2l例;年齡22—59歲,平均35. 26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治療方法1.2.1五味消毒飲坐浴五味消毒飲出自《醫宗金鑒》,由金銀花15 g,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紫背天癸子15 g組成,用本院制劑室煎藥機煎成100 mL2袋,坐浴時按藥液與溫開水1:10的比例混合,并盡量讓藥液的溫度保持在42~ 45。C之間,皮損處坐浴30 min后用吹風機吹干,1次/天,連用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行3個療程。1.2.2電離子機治療2組均采用GX -Ⅲ型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廣西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2%碘伏常規消毒后,2%利多卡因疣體基底部浸潤麻醉,選用短火、電壓10V,范圍達疣體周圍2 mm、深度達真皮乳頭層,將疣體全部電灼炭化,較多時可以分批治療,間隔時間為3~7 d,全部去除為止,炭化后外涂美寶濕潤燒傷膏厚度2 mm。
治療組,電離子治療+五味消毒飲坐浴,電離子治療后的第二天就開始坐浴。對照組,單純電離子治療。1.3護理1.3.1 治療前護理I.3.1.1 心理護理尖銳濕疣是一種性傳播疾病,不但造成患者軀體疾苦,而且心理重負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造成明顯影響。患者精神壓力比較大,默默地自己承受,不愿意告訴醫生和家屬,更怕告訴親戚和朋友,就診時護理人員耐心解釋、勸導,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傳染途徑,態度和藹,認真聽取患者的傾訴,建立良好的醫護患信任關系,尊重患者,保護隱私,針對性的設計個別交流方式,緩解心理緊張,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1.3.1.2治療前準備 準備一次性手套、1mL無菌注射器、2%利多卡因注射液、2%碘伏棉球、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美寶濕潤燒傷膏1支、一次性墊單、GX -3型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站立式鵝頸燈、無菌縫合包,根據部位不同,護士指導或協助患者選好合理而且舒適體位,便于配合醫生治療。1.3.2治療后護理
生活上囑患者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增加營養,適度鍛煉,保證充足睡眠,多承擔家務,拋開煩惱,盡量保持創面清潔、干燥,多穿寬松透氣的內褲,創面接觸的物品,最好是一次性的或者要及時消毒,避免性生活;中藥外洗時囑患者注意用量、用法、注意事項,及時觀察創面出血、紅斑、瘙癢、糜爛、滲出情況,防止創面感染、新發疣體,以便醫生及時處理;健康宣教上告訴患者此病的發病原因、傳染途徑、如何治療及預防等措施,此病完全可防、可治,多數患者及家屬對該病不了解,目的讓患者及家屬充分認識和理解,避免再次感染;依從性教育上尖銳濕疣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直接關系到其療效及預后[1]。由于社會上一些非法行醫者夸大性傳播疾病的危害,哄騙患者,抓住患者害怕、羞愧心理,患者急于治療又要保密,易到不正規醫療機構求醫,耽誤了治療時機。必須向患者細致、耐心說明到正規醫療機構治療的重要性,及時治療、按療程規范治療,不能半途而廢,要求家屬協助、配合、支持患者的治療,提高依從性。1.4療效判斷標準[2]療效標準按治愈和復發2級標準評定。治愈指疣體完全消失,3個月內無新疣體出現,復發指疣體去除后,隨診期間在原皮膚損傷處或周圍出現新的疣體。2結果2.1 2組治愈率比較見表1。3討論
尖銳濕疣是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感染所致生殖器肛周增生性損害[3]。不但發病率高,而且復發率也高,是醫護人員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4],臨床上治療尖銳濕疣的方法很多,物理、藥物、免疫等治療復發率依然居高不下,復發關鍵在于皮膚黏膜存在肉眼看不到的亞臨床潛伏感染的病毒處于皮損灶及附近,多功能高頻電離子治療儀治療病變組織出現凝同、氣化、炭化,迅速消除病損,近期療效很好,由于病毒感染存在,還是容易復發,中藥五味消毒飲由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癸組成,具有抗炎、抗病毒,直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義能通過調整菌群使之平衡而間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5-6],對病灶持續坐浴激發局部免疫系統,抑制病毒復制,達到治愈日的。五昧消毒飲坐浴聯合電離子治療尖銳濕疣配合護理干預,通過2組治愈率、復發率比較,治療組治愈率高,復發率低,且經濟安全,毒剮作用小,依從性好,值得基層醫院推廣使用。參考文獻:[1]楊晶,曾玲玲,張京芳,尖銳濕疣患者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依從 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2,27(5):52 - 53.[2]顧麗群,任祺,朱周,等祛疣洗劑防治尖銳濕疣復發30例[J].福建中醫藥,2007,38(6):37 -38.[3]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第四版,南京:江蘇技術出版社,2010:1816.[4]林蘭,楊龍波.電灼聯合重組干擾素α- 2b治療尖銳濕疣臨床分析[J].中國藥業,2006,15(8):56.[5]黃水仙,田道法.五昧消毒飲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約導報,2002,9(8):525.[6]丁明勇.五味消毒飲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2,9(7):66.(收稿日期:20J4 -09 -01)^_^穴位按摩在肛腸術后尿潴留中的護理體會
楊麗霞
(云南省大理州中醫醫院,云南大理671000)關鍵詞:穴位按摩;肛腸術后;尿潴留的改善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
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3- 0093-02
尿潴留是手術后一種常見的并發癥,是指膀胱內充盈大量的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的癥狀[1]。術后患者由于麻醉,或不適應臥床排尿姿勢,或不習慣他人在場環境下排尿,或因懼怕疼痛及切口裂開而不敢用力排尿,出現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難和尿潴留現象。術后尿潴留會使患者出現煩躁、血壓升高、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直接影響到手術后的恢復。本院對2012年1月-2013年12月發生尿潴留的80例肛腸術后患者給予穴位按摩,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1 資料方法1.1 臨床資料擇取肛腸科肛腸術后發生尿潴留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18~70歲,隨機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所有病例選擇標準均符合以下條件:肛門直腸術后,麻醉方式為鞍麻,無影響本項觀察的疾患如前列腺疾患,術后遵醫囑常規使用靜脈泵泵入鎮痛藥,即0.9%氯化鈉注射液48 mL+杜冷丁注射液100 mg/2 mL,以10~ 12 mL/h靜脈泵入。2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規組使用傳統中醫護理方法,安慰患者,消除恐懼羞澀心理,讓患者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膀胱區)及變換體位以誘導排尿。實驗組除以上傳統中醫護理方法外加做穴位按摩曲骨、中極、關元、氣海、三陰交等穴位,具體方法為:患者仰臥,全身放松,臀部放一便盆;護士手掌由輕到重順時針按摩恥骨上方曲骨穴區5 min左右,然后用中指指腹分別對中極、關元、氣海、三陰交穴位進行輕柔點按,每個穴位3 min,患者一旦排尿則緊壓不放松,排尿結束后停止操作。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術后患者自主排尿情況,利用腹部叩診膀胱高度評估膀胱內殘余尿量情況.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問計量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 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療效判定標準與治療結果2.1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外科護理學》中有關標準[2],結合臨床癥狀擬定:顯效:24 h尿量大于1500 mL,腹脹消失,膀胱內無殘余尿。有效:24 h尿量大于300~ 1400 mL,腹脹減輕,膀胱內有少許余尿。無效:下腹膨隆可觸及增大的膀胱,腹脹痛,自覺有尿排不出,膀胱內仍有大量尿液潴留,必須導尿。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2結果2組療效比較見表l。3討論
尿潴留是外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屬中醫“癃閉”范疇,系手術后氣機逆亂,絡脈受損,氣滯血瘀而致膀胱氣化失司所致。常規組護理效果不理想,多采取導尿來解決,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機會,給患者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而實驗組則增加穴位按摩:曲骨、中極、關元、氣海、三陰交等穴位,由于關元、中極為與足三陰經交會穴,揉按此穴可溫補元氣,總調下焦氣機、化氣行水;三陰交為足太陽脾經穴,又是足三陰經交會穴,具有補脾胃、助運化、通經活絡、調和氣血之功效。通過對穴位按摩刺激諸穴以利下焦,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氣化利水的功效。該方法對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護士操作簡單易培訓,結果易于評價,但要注意操作時做好患者的解釋和保暖工作。參考文獻:[1]邢愛紅,鄧翠珍,基礎護理[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2:206.[2]熊云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265-266.(收稿日期:2014 - 1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