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 勇
山東省聊城市中醫醫院心內科,山東聊城252000
慢性心力衰竭(CRF)是目前臨床心內科常見病之一,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和最終結果,是由心臟結構性或功能性疾病導致的,是一種相對復雜的臨床綜合癥候群,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是多數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2]。CRF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漿腦鈉肽(BNP)升高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升高[3-4],為了探討中藥對CRF治療效果,本研究采用溫陽活血利水方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并觀察臨床療效及對血漿腦鈉肽(BNP)、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影響及中醫癥狀改善情況,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診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8例,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實施常規治療的72例患者為對照組,此外96例患者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溫陽活血利水方治療作為治療組。所有入選患者均經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臨床表現確診,并根據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進行分級,并且排除患有其他器質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嚴重心律失常、精神疾病的患者。
表1 兩組心臟指標的改變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心臟指標的改變情況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左室收縮末期內徑(mm) 左室舒張末期內徑(mm) 左室射血分數(%) 6min步行距離(m)對照組 治療前 72 48.8±3.2 59.4±5.1 36.2±1.6 338±56治療后 43.5±2.6* 54.2±3.5* 46.7±3.9* 420±74*治療組 治療前 96 48.9±3.4 59.36±5.4 36.3±1.8 323±62治療后 37.7±2.5*# 45.9±4.2*# 56.1±4.8*# 536±79*#
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59~72歲,平均(66.5±9.3)歲,男45例,女27例。心功能分級:Ⅱ級14例、Ⅲ級55例、Ⅳ級3例。原發病:冠心病39例、風心病15例、擴張性心肌病18例。治療組患者年齡60~70歲,平均(64.4±10.0)歲,男62例,女34例。心功能分級:Ⅱ級23例、Ⅲ級67例、Ⅳ級6例。原發病:冠心病47例、風心病21例、擴張性心肌病28例。兩組患者之間基礎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心功能分級、基礎疾病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醫基礎治療,包括應用利尿劑、擴張血管、強心、糾正水及電解質平衡、糾正酸堿平衡等。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溫陽活血利水方中藥口服,藥物組成:黃芪30g、太子參 15g、炮附子 9g、茯苓 15g、桂枝 9g、丹參 15g、白芍 12g、郁金 15g、三七 6g(沖服)、葶藶子 12g、益母草15g、澤瀉12,炙甘草9g。每日1劑,水煎服250ml,分早晚2次溫服。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治療前后,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各心臟指標的改變情況(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6min步行距離)、檢測指標的改變情況(BNP、hs-CRP)、中醫癥候(胸悶、夜間喘促、咳嗽等主癥及畏寒肢冷等次癥)改善情況以及有無不良反應情況發生。
心功能評定標準依據參考文獻[5]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
中醫證候療效判定參考《中醫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觀察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情況,其中1項主癥記2分,1項次癥記1分。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證候積分減少>70%為顯效;證候積分減少30%~70%為有效;證候積分減少<30%,甚至加重為無效。
本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治療前后計量資料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多組之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均顯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數、6min步行距離均顯著增加。且治療組患者各指標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后,兩患者BNP、hs-CRP均顯著降低,但治療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BNP、hs-CRP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BNP、hs-CRP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BNP(ng/L) hs-CRP(mg/L)對照組 治療前 72 603.7±105.0 17.0±4.5治療后 418.5±77.9* 7.6±2.1*治療組 治療前 96 619.3±110.8 16.6±4.9治療后 326.4±85.0*# 4.8±1.9*#
治療組患者心功能及中醫癥候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肝腎功能未見異常。
CRF是目前常見病,西醫治療對其患者癥狀的控制略顯不足,有些患者心功能尚且良好但是卻伴隨著嚴重的煩躁,多汗,胸悶喘憋,乏力,夜間喘促、咳嗽、畏寒肢冷等陽虛水泛的癥狀,嚴重的影響著CRF患者的生活質量[7-8]。祖國醫學無本病名,可歸屬于“心悸”“胸痹”“怔忡”“水腫”等范疇。目前多認為其病機為心氣陽虛,本虛標實,治療應該以益氣溫陽為主,活血利水為輔[9]。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及中醫癥候比較[n(%)]
目前研究發現CRF患者多伴有BNP和hs-CRP的異常改變。其中BNP是鈉尿肽家族成員之一,主要存在于心室隔膜顆粒中,其分泌有賴于心室的容積擴張和壓力負荷增加,具有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活性、促進尿鈉排泄等作用,能調節血壓和血容量的自穩平衡,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學意義,可用于心臟病預后的評估[10]。有研究認為BNP是心功能紊亂最特異和最敏感的指標之一[11],2008 年ESC 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指南進一步作為推薦,可見BNP水平可作為早期心功能檢測指標。
目前炎癥在CRF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作用正被逐漸的揭示,認為免疫和炎癥是內在和外在危險因素致心血管再塑和發病的中介和中心環節。hs-CRP血漿中的一種C反應蛋白,是心血管事件危險最強有力的預測因子之一,認為其與動脈粥樣硬化及急性腦梗死的發生、嚴重程度及預后密切相關。已有研究證實,CRP是預測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短期內因心力衰竭惡化再次住院的一個獨立指標[12]。短時間大量釋放hs-CRP可破壞血管屏障,激活凝血系統,使得心功能惡化,且與NYHA分級相關。
中藥類制劑有望在多靶點作用的環節中,對炎癥或炎癥細胞因子起到一定的作用[13-16]。陳世宏等[17]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黃芪保心湯,能顯著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耐量,改善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本方中黃芪亦為主藥,益氣斂汗,利水消腫,太子參補益脾肺、益氣生津,炮附子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肺、脾、腎經,與澤瀉共用利水消腫、健脾固精、寧心安神,桂枝散寒解表、溫通經脈、促陽化氣,丹參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白芍平肝止痛、補血柔肝、斂陰收汗,郁金開郁通滯氣,三七沖服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葶藶子行水消腫,益母草活血利尿消腫,炙甘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兼有調和諸藥之功,全方共用溫陽活血利水,減輕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治療后,兩患者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中醫癥候得分均顯著減小,左室射血分數、6min步行距離均顯著增加。且治療組患者各指標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本方對治療CRF有效藥物,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相關指標,改善心臟功能,在減輕CRF患者陽虛水泛癥狀的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尤其可改善患者癥狀。
綜上所述,溫陽活血利水方可以顯著降低血漿BNP、hs-CRP水平,提高心功能,改善中醫癥狀,療效確定,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王麗麗,童巧薇,王偉軍.坎地沙坦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型腦鈉肽和神經肽Y水平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4):67-69.
[2]郭杏花.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 [J].中國醫藥科學,2015,5(3):111-113.
[3]朱海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介素6、超敏C反應蛋白和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0B):3362-3364.
[4]任明霞,張茂洪.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和N末端腦鈉肽原水平變化及意義[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1,30(5):529-530
[5]汪斌.貝那普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30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3):59-60.
[6]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85,121-122.
[7]耿黎明,李可法.生脈注射液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4):11-13.
[8]王妙,陸曙.防己茯苓湯對慢性心衰(心氣陽虛證)患者干預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2):355-357.
[9]李興淵,彭廣操.益氣溫陽活血利水中藥方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5 例 [J].中醫研究,2015,7(8):13-15.
[10]李月春,買蘇木·馬合木提.腦鈉肽、N-末端腦鈉肽前體與心力衰竭[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4):315-317.
[11]李建明,張杰,史忠良,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腦鈉肽水平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和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12):82-84.
[12]李春銀.纈沙坦治療高血壓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對血hs-CRP、NT-proBNP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5,5(6):31-34.
[13]李志偉,趙曉陽,韓麗華.溫陽利水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 [J].中醫臨床研究,2015,7(2):140-141.
[14]楊海波,李振民,闞秀蓮,等.黃芪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構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8(9),1031-1032.
[15]唐志新,李毅夫,洪新枝,等.黃芪治療心力衰竭及其對腫瘤壞死因子的影響[J].中國藥房,2001,12(2):98-99.
[16]賈新東.益氣化瘀利水法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血瘀阻證)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7):1277-1279.
[17]陳世宏,馬宇慶,王國芬,等.黃芪保心湯對慢性心力衰竭氣虛血瘀證患者活動耐量、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5,22(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