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資生,袁佳薇,曠可文,楊俊(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
湖南省縣域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發展的策略探討
歐陽資生,袁佳薇,曠可文,楊俊
(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湖南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的發展對湖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縣域金融作為連接城市金融與農村金融的中間環節,發展好縣域金融對農村進一步發展進而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本文試圖從理論、數據分析的角度,以點帶面剖析湖南省縣域金融與農業發展當前的狀況和問題,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
縣域金融;農業發展;涉農貸款
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對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有關縣域金融問題受到各方關注,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問題,縣域金融機構作為縣域金融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面向社會大眾投融資,給縣域經濟造血、輸血,其經濟帶動能力不言而喻。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側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和完善。在當前國民經濟正處于“中高速”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關鍵時期,應該正確理清縣域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士對縣域金融進行廣泛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分析,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經濟和金融的關系研究方面;戈德史密斯(1969)對經濟和金融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指出經濟發展水平與金融相關率正相關。二是縣域金融體系現狀和重構方面;董曉林和徐虹(2012)認為現階段我國廣大農戶的金融服務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金融排斥現象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何廣文(2011)指出,農戶和城鄉中小微企業貸款難一直是中國農村金融業面臨的困境,其建議構建農村縣域本土金融服務機制。梁靜雅和喬海曙(2012)用Cobb-Douglas函數進行研究,指出在大型商業銀行逐步退出縣域的背景下,縣域金融仍對縣域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三是農業融資的現實狀況和相關對策方面;王清川和何梅(2012)認為我國農業發展缺乏財政支持,農村信用社經營機制不完善,制約了農業融資的實現。覃群發(2013) 通過比較中、美、印農業融資體系,指出中國農業融資存在規模小、資金來源單一、股權融資比例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問題,應借鑒美國與印度的農業融資體系。本文從金融機構的視角探討農業發展的融資策略,在基層關注小微涉農企業、普通農戶,探索農業發展的有效融資渠道。
近年農業經濟總量穩步攀升,2013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43.58億元,比上年增長2.7%。農業產值2726.75億元,增長2.8%;林業產值287.67億元,增長6%;牧業產值1467.37億元,增長0.7%;漁業產值309.89億元,增長6.3%。農林牧漁業增加3099.23億元,增長2.8%。
農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農業技術發展緩慢和設備投入不足。全省農業科研技術缺乏有力的資金支持,長期停滯在研究開發階段,未充分和農業實際生產結合,投入農業生產的科研成果少。2014年湖南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5%,機械化水平低于70%的國內平均水平。第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據調查,全省多數農田水利設施修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工程老化,蓄水引水能力弱化;國家項目資金少,缺口大,投入不足,影響了政府興修水利的積極性。
(一)湖南省金融機構涉農資金投放現狀分析
根據湖南省2014統計公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7048.5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農業產值為3148.8億元,占全省總產值的11.64%,同比增長4.5%;農業貸款占整個行業的3.25%,對農業資金支持力度不夠。縣域銀行類金融機構涉農貸款比率不盡相同,如下表1所示,郵政儲蓄、農業發展銀行和農商銀行貸款發放主要投向農業,涉農比例超過50%,其他銀行貸款涉及各行業,農業貸款占比偏小。
全省涉農貸款相比去年有較大增長,增幅為12.91%。相比農業占全部經濟份額的22.14%,其貸款比例為3.25%,實屬過少。如下表2和圖1所示,大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對農業所投放的資金為0.87% 和2.20%,低于整體的平均水平3.25%,大中型企業對農業發放的貸款比例相較于整體平均水平差異尤為明顯。與此相反,小型金融機構對農業發放貸款的比例是最大的,達到21.4%,遠遠高于平均水平的3.25%。可見,目前對農業貸款支持力度最大的金融機構規模類型是小型金融機構,大型金融機構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不夠。

表1 湖南省2013年主要金融機構涉農貸款資金表

表2 主要金融機構大中小型企業貸款分行業情況統計表(2012年) 億元
如下表3所示,2012年財產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為 1514932.14萬元,其中農業保費收入為159613.68萬元,占總保費收入的10.54%,相比其他行業,農業的保險力度是較強的。農業保險賠償支出占保費收入的62.62%,相比行業內的平均水平,農業保險高出近12個百分點。說明農業本身風險大,保險公司承保此類保險,風險大、利潤小。

表3 財產保險公司業務主要指標 (2012年)

圖1 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對農業的貸款占比圖
(二)縣域金融服務農業存在的障礙
第一,農村經濟主體貸款門檻高。湖南省現行金融機構的貸款業務除了郵政儲蓄等極少的銀行有信用貸款業務,其他銀行主要以抵押擔保貸款為主,貸款金額一般為實體標的物資價值的50%~70%。目前農民的自留地和自用住房屬于集體財產,無法在市場上流通,加上農戶本身的信用額度就低,拿到銀行貸款的可行性很低。
第二,普通農戶貸款利息高。目前央行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為5.1%,而各金融機構現實的貸款利率一般在基準利率5.1%至9%,涉農貸款實際成本則更高。至于它的低利率優惠政策,申請條件非常嚴苛,最終只有極少數能得到低息貸款。
第三,涉農金融機構貸款投放少。當前,農村閑置金融資源并不缺乏,大部分沒有用到農村地區。以農商行為例,2013年農商行的存款總額超過3000億元,其中67%的存款來自于農村。從存貸比的角度來看,其年度平均存貸比為72.5%,而住城區以外的縣域存貸比為50.25%,表明農村大量進入資金流向了大城市。
第四,縣域金融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陷。我國現實的農業資金投放狀況是;大型商業銀行資金雄厚又受國家政策保護,卻不支持國家關于惠農融資政策的實施,農業貸款投放比例遠低于整個金融行業對農業貸款的水平。小型金融機構資金弱小,對農業貸款的扶持力度卻很大,農業貸款投放的比例也遠高于整個金融行業對農業貸款的水平。
第五,縣域金融體系存在功能性缺陷。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金融領域內功能弱化,農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村金融機構風險防控能力低,資產不良率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弱;農業保險發展嚴重滯后,不適應農業戰略性調整和發展的需要;農村資金流失嚴重,政府主導的金融機構存貸差越來越大,部分銀行從農村抽走大量資金。
(三)解決農業融資難題的相關建議
農業發展融資有很多問題,本文主要從宏觀角度,以整個體系分析、解決問題,相關意見和建議如下所示。
一是建立健全縣域金融服務體系;針對縣域金融體系存在的結構性缺陷,當地政府應該借鑒浙江村鎮銀行相關發展經驗,鼓勵發展村鎮銀行、支持農民資金互助社和農民信用合作社的發展,建立地方農機租賃公司、農業用地信托公司。針對縣域金融體系存在的功能性缺陷,政府應該引導創建一個積極有效的金融生態環境,完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維護縣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二是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增強農民資產的融資能力,解決好農村資產變現難的問題。目前農民的自留地和自用房屬于集體財產,不屬于個人私有財產,無法在市場上進行流通,很難用自留地和自用房去銀行抵押貸款。目前國家政策法規對農村土地進行嚴格管制,不允許私下交易和市面流通,保護了農戶自留地和自用房產權,但嚴重制約了農民的經濟再創業再發展,加速了他們的貧窮。湖南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立法通知,加快農村土地、房產的流通,盤活農村資本市場,增強農民的融資能力。
三是大力發展特色、高效的涉農產業;農業資本投入不足主要是由于農業投資回報率低、投資周期長。針對發展農業盈利狀況較差、利潤水平較低、貸款利息很高、農戶貸款難的現狀,發展湖南當地特色、高效的農業,能降低農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提高農業投資的回報率,達到吸引民間資本的目的。政府在財政稅收方面可以加大優惠力度,獎勵農業大戶,提高農民勞動致富的積極性。農民自身要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地理、經濟的現狀和需求的模式,發展特色農業,比如大棚蔬菜、有機水果、觀光農業、農產品。
四是降低農戶貸款利息和貸款門檻;針對普通農戶貸款利息高、貸款門檻高的現狀,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借鑒孟加拉的扶貧模式,組建一個公益性融資平臺,適當降低貸款門檻,提倡聯合擔保貸款。中國人民銀行應該制定相關配套措施適當降低貸款基準利息,尤其是涉農貸款利息,使農戶能真正享受到合適的可承受的涉農貸款利率水平;商業銀行對農戶貸款申請條件也要適當降低,加強相關立法,以法律法規形式支持涉農產業發展。政府應該制定鼓勵金融機構對農戶、涉農產業貸款的政策及相關機制。
五是建立健全縣域存款主要用于縣域經濟的機制;建立健全縣域存款主要用于縣域經濟的機制,阻止農村資金過于非農化。培育和引進投資回報率高、風險小的特色農業項目,建立涵蓋湖南縣域所有金融機構信貸支農比例控制與考核機制,建立龍頭金融企業對口幫扶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的機制。縣域級政府也可以積極引導縣域經濟主體匯集資金,支持當地經濟建設。
六是鼓勵農村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必須鼓勵改革與金融創新。培養高素養高學歷的金融專業人才,大力發展高等素質教育;政府提供關于金融創新的優惠政策,激勵金融機構和個人金融創新;引導一個大眾創新的經濟生態環境;根據縣域現實經濟狀況和需要,開發提供切實可行的金融產品。
[1]Zhu Dan-Tao,henk van Gemert:Financ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World Economy&China.Number 3.2001.
[2]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1969.
[3]董曉林,徐虹.我國農村金融排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縣域金融機構網點分布的視角 [J].金融研究,2012.
[4]何廣文.構建縣域本土金融服務機制[J].中國金融.2011.
[5]梁靜雅,喬海曙.縣域金融供給與縣域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J].統計與決策,2012.
[6]王清川,何梅.我國農業融資困境和體制創新策略[J].農業經濟,2012.
[7]覃群發.中、美、印農業融資體系比較研究[J].世界農業,2013.
(責任編輯:羅蕾)
Storategies for Suuppor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County-leve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Hunan Province
Ou-yang Zi-sheng,Yuan Jia-wei,Kuang Ke-wen,Yang Jun
(School ofFinance and Economics,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Hunan 410205)
Hunan,as an agricultural province,has stressed too muc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promoting economy. County economy,seen as the vital link between that of city and countryside,has much significance in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s of“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as well as data analysi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 status quo of county economy and it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county financial?institution;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griculture related loans
F832.764;F832.4
A
1008-2107(2015)06-0027-04
2015-09-01
2014年全國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計劃國家級課題“基于三農發展的湖南省縣域金融體系改革的研究”。
歐陽資生(1967—),男,湖南邵陽人,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袁佳薇(1992—),女,湖南衡陽人,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曠可文(1994—),男,湖南衡陽人,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楊俊(1995—),女,湖南衡陽人,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