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良(湖南商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
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創新
謝小良
(湖南商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從不同角度論證了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提出了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設計了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路徑與方法。
創業教育;專業教育;融合創新
在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已經由個別學者的倡導、個別學校零散的踐行逐漸成為政府的要求、社會的呼吁和高校與學位教育的指向。但是,與國外高校創業教育相比,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尚處于啟蒙階段。開展高校創業教育研究,不僅是進一步推動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盡快步入科學、快速、健康的發展軌道的要求,而且是拓展我國高等教育理念,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更好地發揮高等教育理論對新時期高等教育實踐指導作用的必然要求。因此,應當把高校創業教育作為學位與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內容。如何更好地落實高校創業教育,全面提高高校創新創業能力,這是擺在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因此,對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從理論上說,以培養高校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學習者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提升高校創新能力,促進國家區域經濟增長與技術變革,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被譽為教育“第三本護照”的創業教育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其融合創新模式的理論框架,是學術界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高校創業教育既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教育理念,也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創新,更是破解大學人才培養與人才市場需求脫節難題的重要途徑?!皳屪徊蝗缭煲巫印保鎸Α皼]有最難,只有更難”的就業形勢,如何進一步推動高校自主創業減緩就業壓力,更是政府、高校和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融合了高校創業教育的專業教育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專業領域的進展及創新變革情況,引導高校關注專業領域的前沿問題,從而使創新本身成為他們所學知識的一部分,對優化高校的知識結構、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提高就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內外對高校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創新問題的相關研究,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一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必要性研究。柯林·博爾(1988) 將“創業教育”作為繼學術能力、職業能力后的第三種能力,并稱為“第三本教育護照”;Pinchott(1985)首次在其著作《創新者與企業革命》中提出了在已建立的大型組織內進行創業的理論,即內創業理論(intrapreneurship)。隨后,學術界和實業界都開始對內創業現象表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和關注。George Solomon(2007)認為學校提供創業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業思維,鼓勵學生的創業行為,這些課程包括創業學、新企業創建、小型企業管理、風險資本、技術創新、小型企業策略研討、小型企業咨詢、特許經營、新產品開發、創業營銷、小型企業融資、創造學等。Mirhael Shattock(2009)指出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融合趨勢愈發明顯,如何將創業教育有效地融入專業教育過程之中,在培養高校專業知識的同時融入創業的理念、知識與技能,使高校成為既懂專業知識又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已經是今天歐美大學本科課程改革中最為明顯的主題;黃兆信,王志強(2013)指出中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應該改變“千人一面”的現狀,立足自身辦學特色與優勢開展創業教育,制定面向全校、立足長遠的創業教育發展戰略,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融合,構建創業教育師資的成長平臺,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業教育體系;二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思路方法研究。如,Robert D.Handscombe(2008)介紹了由謝菲爾德大學、約克大學和利茲大學三所英國知名高校合作成立的白玫瑰創業教與學優異中心(WRCE)在科學和工程學科融入創業教育方面,成功引導科學和工程院系的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創業知識,并將創業教育融為學院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European Commission (2008)認為無論是學科課程還是活動課程都必須改變不同學科之間的分離狀態,以跨學科方法組合課程,并通過構建團隊開發和利用商業創意,使經濟、商業的學生和其他學院不同背景的學生混合在一起學習,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張瑤祥,蔣麗君(2011)認為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認為只有把創業教育融入教學體系,形成從培養目標、人才素質結構到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踐性教學活動等諸方面融合的新型培養體系,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黃兆信,曾爾雷,施永川,王志強,鐘衛東(2012)指出,融入高?,F有人才培養體系,以絕大多數高校在校生為培養對象,以提升高校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為教育目標是崗位創業教育的特征。通過創業類通識課程培育、專業類創業課程創新與滲透以及崗位創業實踐教學銜接等方面進行崗位創業教育的整體構建。三是高校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融合創新課程整合研究。如Deborah H.Streeter (2004)指出美國的許多高校已經在其非商科專業中整合了創業課程,如工程學、農業、藝術、環境科學、護理學等專業,而這種形式也被認為是創業教育獲得最佳實踐的條件之一,并允許學生跨學院、跨專業選課,這些課程結合專業特色,突出不同學院教師的參與;Per blenker(2006)統計后指出,斯坦福大學和康奈爾大學中選修創業類課程的學生占到了全校學生數的30%,斯隆商學院每年有超過1600名學生選修創業類課程;Plaschka,G.R.&Welsch,H.P(1990)認為課程的整合程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學內部和外部不同群體對創業課程的接受和支持水平;二是其他學科教師所提供合作及協調的程度;三是全校范圍內作為創業課程補充的創業活動的發展;黃兆信,王志強(2013)指出,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應該改變“千人一面”的現狀,立足自身辦學特色與優勢開展創業教育,制定面向全校、立足長遠的創業教育發展戰略,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融合,構建創業教育師資的成長平臺,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業教育體系。四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模式研究。如,Streeter,D.H.&Jaquette,J.P(2004)以授課對象區分了僅以商學院學生為對象的聚焦型創業教育以及以所有學科學生為對象的全校性創業教育,并從組織機構的角度將全校性創業教育區分為磁石模式和輻射模式;覃成強,馮艷,于娜(2013)從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關系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路徑選擇問題;劉堯飛(2014)指出,歐美高校創業教育有以專門學院為載體、以創業實踐為主體、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等三種典型的創業教育模式;黃兆信,曲小遠,施永川,曾爾雷(2014)構建了“全校層面-專業層面-試點班層面”逐層遞進的、以崗位創業為導向的創業教育新體系,提出了創業與就業兼容的崗位創業教育新理念,探索了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途徑,建立了整合校內外資源的創業教育運行新機制。五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國際比較研究。European Commission(2008)通過對歐洲高等教育中創業教育發展現狀的綜述,提出了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基本要求;席升陽,別敦榮(2007)指出,以美國為代表的創業教育已進入成熟階段,理念已普及,系統化的教育、教學、實踐體系已形成,創業型人才已從大學中源源產生,并取得了顯著的創業效果,我國的創業教育剛剛起步,在研究中正處于由概念解析、淵源探討、重要性闡述向教育、教學、實踐體系構建的原則、方法、路徑和模式探討的過渡之中;徐小洲,梅偉惠(2010)通過比較美國模式與歐盟模式,研究了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戰略選擇問題;羅志敏,夏人青(2013)指出歐美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在經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后,也面臨著一些難以回避的問題和困惑,這些問題和困惑促使相關國家的政府和教育機構在思考和踐行創業教育時,開始轉向采取更加理性、更加全面的發展策略;胡繼民(2013)通過比較中美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狀況后指出,美國的創業教育經過60余年的發展已趨于成熟,形成了相當完備的體系,我國創業教育起步晚、認識遲、差距大,只有充分借鑒美國創業教育的經驗與做法,才能盡快縮小差距。我國創業教育要在營造創業教育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等方面做好工作。六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朱曉蕓,梅偉惠,楊潮(2012)指出,高質量創業師資短缺已經成為阻礙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主要瓶頸,我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必須適應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建立全員參與、與創業課程體系相適應的教師隊伍,完善創業教育師資培訓機制與評價機制;梅偉惠,徐小洲(2009),陳麗影(2014)指出,中國經過10多年發展,高校創業教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與中國社會經濟的巨大需求相比,高校創業教育發展明顯滯后,高校創業意識不強、知識欠缺、能力薄弱,中國學校創業教育應采取“觀念指引、分類建設、制度保障”的發展思路,樹立立體創業教育觀,重點加強師資團隊與課程兩個核心環節建設,建立促進創業教育良性發展的支撐體系。
綜上所述,國內外有關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創新問題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給本項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鑒與參考。以美國為代表的創業教育已進入成熟階段,理念已普及,系統化的教育、教學、實踐體系已形成,創業型人才已從大學中源源產生,并取得了顯著的創業效果。與此相關聯的創業學研究,國外已由定性深入到定量研究的層面,但仍以企業的活動周期的細致探究為主,還沒有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體系來進行嘗試。我國的創業教育剛剛起步,在研究中正處于由概念解析、淵源探討、重要性闡述向教育、教學、實踐體系構建的原則、方法和路徑探討的過渡之中,創業教育的理念尚未形成,創業教育理論的“范式”與體系的“規制”尚未出現,缺乏量化的深入研究,創業教育的實踐正處在“學步”階段,特別是從定量分析的角度,對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問題的系統研究較少。因此,本項目凸現較大的研究空間。
知識經濟與經濟全球化浪潮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步伐,高等教育大眾化要求我國各級各類大學都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單一的專業人才教育目標定位,大力推進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基礎的創新、創業教育。同時,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競爭力的提升與就業壓力的緩解,迫切需要大學培養出一批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才能的優秀高校,這是本項目研究的主要目標。具體研究目標:一是通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研究,透視國外高校創業教育發展歷史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考察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認識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及其對高校轉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重大作用;二是通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研究,使高校師生在創業教育的理念、理論和實踐研究上有所突破,推動高校知識教育向創業教育轉型,使高校畢業生能夠成為我國所急需的理性創業者;三是通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傳授前沿的創業知識,推廣全新的創業技能。使高校畢業生真正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四是通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研究,系統研究和梳理知識教育、素質教育、就業教育、擇業教育、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之間的關系,為高校由感性的創業教育向知性的創業教育、再向理性的創業教育發展提供理論準備;五是通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研究,構建相對協調與完善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教育理念體系,為在不同類型高校、不同形式活動、不同層次高校中開展創業教育提供較為具體的認識定位與行為指導;六是通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研究,為我國高校培養大批創業型人才,提供較為具體的推進模型與行為方式,以促使我國高校由知識型向創業型轉變。
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主要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內容:一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基本理論研究,主要通過文獻資料和網站查詢,掌握現代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前沿理論與方法,為進一步研究二者的融合創新,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二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現狀調查研究,主要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現狀調查,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研究目前我國高校實施創業教育的情況和效果;其次研究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創新的認知情況分析調查;然后研究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創新的教材建設情況;第四,研究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第五,研究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實踐平臺建設情況等,以問題為導向厘清研究方向。三是研究影響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原因分析。與國外相比,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當前多數高校還沒有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整體的教學計劃中,更談不上形成完整的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的課堂教學體系,原因何在?學術界認為,制約我國創業教育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囿于創業管理的“創業學”教育;匱乏的教育資源;有待確定的“創業學”的學科歸屬;創業教育理念的“范式”和實踐的“規制”尚未出現等。要迅速地改變這種滯后的局面,認識提升和思想發動須先行,迫切需要對大學創業教育的觀念、理念與實踐模式進行研究、梳理與推廣。為此,本項目分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上,分析影響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原因與機理,有的放矢地開展研究工作。四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國外經驗借鑒:將我國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現狀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比較,找出差距,提煉可供借鑒的經驗。五是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實證分析:以湖南商學院、湖南財政經濟學院等地方財經類高校為例,對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新模式進行實證研究,從定量的角度進行效果分析,從中找到成功的關鍵,分析存在的不足,以便推廣和創新。

圖1 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路徑選擇圖
通過對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從宏觀政策、學校管理、課程設計與班級管理等不同層面上,構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教育理念與體制機制。創業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鼓勵創新、敢于冒險、把握機遇、創業機會的識別、創業資源的獲取與配置、創業團隊的選擇、創業中的技巧、創業法律法規等內容有利于幫助學生思考如何將自己專業領域中的最新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如何更好地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服務于社會,如何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創新成果。因此,本項目圍繞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路徑選擇問題展開研究,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這是本項目研究的落腳點。
從研究思路上來看,主要應注重如下幾個方面的研究:一是轉變傳統單一的高校專業教育思想觀念,樹立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新理念;二是通過實證研究,分析影響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原因與機理;三是通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理論與實踐,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研究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路徑選擇方略;四是對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政策、機制與模式實施效果分析,并進行動態調整。
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既是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整體化和綜合化趨勢的標志,符合高等教育發展、改革的趨勢和走向。從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關系的角度出發,進一步研究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必要性,深入探討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創新的路徑選擇,是高校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課題。
[1]朱曉蕓,梅偉惠,楊潮.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困境與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2(5).
[2]梅偉惠.創業人才培養新視域:全校性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J].教育研究,2012(6).
[3]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4]梅偉惠,徐小洲.中國高校創業教的發展難題與策略[J].教育研究,2013(6).
[5]黃兆信,等.以崗位創業為導向: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J].教育研究,2012(12).
[6]黃兆信,曲小遠,施永川,等.以崗位創業為導向的高校創業教育新模式——以溫州大學為例 [J].高等教育研究,2014(8).
(責任編輯:羅蕾)
On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between Entrepreneu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Xie Xiao-liang
(Hunan UniversityofCommerce,Changsha,Hunan 410205)
From different angles,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alyzes the dynamic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research,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and designs its research paths and methods.
entrepreneur education;professional education;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G64
A
1008-2107(2015)06-0091-05
2015-09-15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5〕118號),2014年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教改重點項目。
謝小良(1964—),男,湖南汨羅市人,博士,湖南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運籌優化,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