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靈武市東塔回民小學 李 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其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課程形態,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他們在活動中的體驗、感受。
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展現這門課程獨有的魅力呢?
教師應該開放教學時空,緊扣現實生活,就近取材,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方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新性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實踐活動。
為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多種形式促進與保證課程實施。
一要選取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學生對活動主題感興趣,在活動還沒有開始前便會蠢蠢欲動,探究的主動性也會大大增強。
二要用典型引路。新的課程會遇到新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教師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順其自然,而應該用典型的活動案例給大家以啟示。比如,我校的“節約水資源”、“保護環境”等活動案例就為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參考,從而掀起了實踐研究的熱潮。
三要細化專題。根據大專題設立若干個小專題,有利于深入研究。在開展“節約水資源”活動時,我們就將“節約水資源”這個大專題細分為“節約水資源,我們怎么做”和“如何保護水資源”等小專題。
四要有機整合。實踐活動涵蓋面廣,可與學校德育活動、學科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活動等有機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效應。如我們可以結合母親節、父親節、清明節等節日開展一些相應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從小就有感恩之心、孝心等。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實現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拓展,真正做到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再生資源科技示范園區、羊絨工業園、小型企業產業園和白芨灘自然保護區等都是我們這里非常有用的資源。這些資源類別不同,內涵豐富,教學價值不可估量。
為了充分發揮當地資源的作用,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還可以邀請部分學生家長、熟悉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家鄉的美麗,了解了地方的歷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產的魅力,提高了認識社會的能力,使課本知識在社會中得到拓展和延伸。
面對教師的諄諄教誨、家長的苦口婆心,很多學生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不難發現,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的學生對學習已經不怎么感興趣了。
要讓他們主動地學,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使他們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同時,綜合實踐活動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所以,教師必須讓他們真正地走到社會中去,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份更真實的感受。
這樣,學生可以輕松地得到實踐經驗,愈發關愛大自然、關心生存環境,也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會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舞臺。在十多年的課程實踐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她的無窮魅力: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新知和多元感受,個性在實踐中張揚,整體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教師走進了新鮮豐富的教育時空。
憑著熱情,帶著沖勁,今后我們還應該多多挖掘身邊的資源,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享受快樂,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