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琳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湘西瑤族地區是指武陵山與雪峰山交界之處的辰溪羅子山瑤民聚居區,這里聚集著6個瑤族鄉,其中辰溪縣境內5個,分別為上蒲溪瑤族鄉、羅子山瑤族鄉、后塘瑤族鄉、仙人灣瑤族鄉、蘇木溪瑤族鄉。中方縣內嵩箕坪瑤族鄉,這一地區的瑤族是懷化七星瑤的后代。筆者于2015年4月對該地區的幾個瑤族鄉中學體育課程開設情況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調研,其中發現在體育課程內容設計上出現許多讓人意外的現象,內容上竟然沒有一項是屬于當地瑤族本民族的體育項目。這引起了筆者極大的研究興趣。基于此,筆者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專家調查法等方法,對湘西瑤族地區的中學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現狀進行研究,從而發現當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的一些不足之處,提出幾點意見或建議,為當地教育部門落實民族地區體育教育和保護民族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提供一定的理論性參考文獻。
對該地區的6個瑤族鄉進行了有關體育課程內容設計方面的調查,發現在內容設計上幾個瑤族鄉教學內容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按照新課標進行開設有關的教學內容,如籃球、乒乓球、跳繩等體育項目。在調查中還發現,6個瑤族鄉沒有一個學校有田徑場,許多田徑項目只能由繞操場進行。
在體育教學內容分類設計上也沒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教學。比如新課標有關規定在不同的水平階段,要開設不同的運動項目以達到不同年齡段的訓練目的,例如,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5個領域。開設內容如下:

從以上的國家對中學體育課程內容中可以看出國家對于中學學生體育運動素質的發展還是進行全面的培養模式。但是在該瑤族地區調查發現,目前該地區普遍開設的體育課程內容只有基本運動中的走和跑、跳繩、廣播體操,其他的幾乎沒有。
湘西瑤族地區地處遙遠偏僻,交通不發達的羅子山山下,這里經濟極不發達,人均收入是全縣最低,許多人還處于一種維持溫飽狀態,當地政府財政收入大部分都是靠國家撥款而維持,對于教育的投入也是極為苛刻。以上蒲溪為例,上蒲溪學校是一所上蒲溪9年制學校,這里的教學條件也極為簡陋,體育運動設施除了以前遺留下來的水泥乒乓球場地、2個籃球場外,基本沒有其他新建的體育設施。這就制約了該校只能開著球類和跑跳類等體育運動項目。經濟的不發達,導致在體育設施和體育師資的配備上也嚴重缺乏。
湘西瑤族地區中學體育老師短缺,也是影響體育課程內容設計出現困境的一大因素,許多其他課程老師兼職體育老師的現象在該地區的中學普偏存在,許多美術老師教語文、教數學、教體育,數學老師教語文、教體育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也和當地經濟條件落后,許多老師不愿去等原因相關,從而出現一老師帶多門課程的現象。體育專業的老師具有本專業的專業素養和從事本專業的科研能力,可以根據本民族地區進行一些體育項目的創新,對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有著巨大作用。但是,民族地區緊缺的體育人才是該地區也是全國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所共同面臨的局面。
當地政府應該重視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利用湘西瑤族地區豐富的自然風景資源和悠久的人文民族文化資源,開設民族旅游業,大力發展當地的民族地區經濟,為民族地區體育教學內容開設提夠一定物質基礎。同時,當地政府也應該加大對學校體育的經費投入,完善體育設施,盡可能開設國家新課標規定的一些基本體育運動項目。從而為豐富當地學生的體育運動活動提夠一定的保障。
民族地區體育的發展需要一批優秀的體育人才,滿足當地體育師資的要求,杜絕一些其他科目任課老師兼職體育課程教學。引進高級體育人才,充分發揮體育專業人才的專業優勢,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運用到發達民族地區體育事業中來,他們可以將最新的體育教學內容概念、原則以及未來體育人才需要的發展趨勢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對于發現和挖掘民族地區體育優秀苗子有著重要作用,也為更好地進行體育課程內容設計提供一套科學的理論模式。
民族地區就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開設一系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是據調查發現,本民族的體育項目在6個瑤族鄉里幾乎都沒有開設,因此,應該大力挖掘本民族具有特色的又可行的民族傳統體育引入課堂。這既有益于發展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也有利于學生對本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有著更深的了解,更有利于瑤族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和繼承延續。可是說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同時,在選擇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進入教學內容體系時,我們要對其可行性,是否符合中學身心鍛煉特點的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前期實驗。最后再選擇一些喜聞樂見又富有民族特色,同時又可以達到相應運動鍛煉效果的項目進行引入課堂。
湘西瑤族地區民族體育項目之所以沒有很好地融入體育教學課程內容設計當中,這與政府大經費支持、師資的短缺以及外來文化思潮等因素影響有著重大的聯系。對湘西瑤族民族地區的民族體育引入體育教學內容體系,這也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政府、社會、研究者等關心瑤族民族地區體育事業發展的官員、企業、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認真結合當地獨特環境進行一系列的增進經濟收入措施,經濟發展是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經濟發展了,當地的體育教育條件才會慢慢得到改善;二是當地的鄉鎮企業應該支持教育的發展,尤其是當地體育教育的發展,提夠一定的經費支持努力為挖掘本民族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并引入課堂;三是專家學者根應該重視當地體育教育的發展,把一些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體育項目適當地設為體育教學內容,并為當地部門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利用發展旅游促經濟,經濟反哺教育事業,學校引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等措施使瑤族當地體育教學生態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
[1] 馬瑞華,劉建業,許世巖.西部地區中小學體育課程設置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5(3):82-83,92.
[2] 馬維平,晏冬麗.體育課程內容設計的邏輯探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4):116-118.
[3] 郭智光.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沿革與改革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