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max,這家在國際上并不太有名的印度手機廠商,先是打敗三星,后又攫取馬云和孫正義的目光。
Micromax還表示未來要把手機賣到美國,變身“像蘋果一樣好的公司”。
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西南方30公里的古爾岡市,最近的國際能見度提升不少。
首先,被稱為“金磚之父”的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前董事長奧尼爾在今年3月上旬造訪此地。他在隨后發表的文章中,宛若發現新大陸似地提及這座新興城市:“這里已發展成區域性的工業中心,許多快速成長的科技公司在此聚集。”
其次,去年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滔天波瀾的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以及阿里巴巴背后的重要股東——日本軟件銀行,似乎也已把目光掃向這里;據《華爾街日報》3月中旬報道,兩家重量級企業正評估入股一家在西方世界名不見經傳的印度企業。
兩則訊息的共通點,都是它,印度手機市場的最新王者——Micromax。
根據統計,去年第四季,Micromax一共在印度賣出了460萬部智能型手機,超越死敵韓國三星的440萬部;研究機構Canalys公司也公布2014年第四季調查結果,在印度手機市場,Micromax以22%的市占率,超越三星的20%。兩項數據說明,這家以供應零件給諾基亞起家的手機業者,如今已然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新霸主。
對Micromax來說,這個王冠代表著實質利益,印度是當前全球成長最快、最火熱的手機市場,估計2015年銷量將達一億部以上,僅次于美國、中國。對印度人來說,這是一個好不容易等到的驕傲,史上第一次,印度能有自己的本土品牌,打敗眾多外來競爭者,坐上龍頭。
它,最懂印度人
習慣分享音樂,開發大屏幕手機搶市
在Micromax總部,共同創辦人拉杰·埃格瓦說:“把微小的事情做到最好,就能發揮最大能量。”這是他對企業文化的形容詞;更精準地說,這句標語,其實就是品牌名稱Micromax的由來:“Manage the micro best, and to reach the maximum.”
成功之道,就是從品牌的命名精神開始。拉杰回顧創業以來的堅守原則:“2009年,我們賣出第一部智能型手機,接下來的五年,我們只想著一件事:印度人究竟要什么、印度人的需求是什么?”
蘋果創辦人喬布斯曾說,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Micromax則是反其道而行,想盡辦法滲透印度人的心。“比起外來品牌,我們更了解印度人,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他肯定地說,“我們所有的產品設計,都是以印度需求為最優先指標。”
拉杰認為,手機是非常個人化的商品,“它不像其他商品,美國人適用的設計,印度人不見得好用。而過去幾年,我們幾乎把所有心力專注于為印度人設計產品。”
以2013年Micromax大膽選擇開發大屏幕手機的經驗為例:“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當時,許多聲音仍然擔心大屏幕手機的市場接受度,但我們決定往這條路上走。”拉杰說明原因,并非洞燭機先地看出什么了不起的大趨勢,而是單純從“印度人”的習慣做出決定:“印度人喜歡什么?我們喜歡聽音樂,也喜歡影片、喜歡看電影。”喜歡精彩紛呈的影音,當然需要夠大的屏幕。
其次,“這也是重要關鍵,我們物超所值。”拉杰說得直白,“就是價格比競爭對手便宜。”但他進一步解釋,在人數多達12.5億的印度市場,便宜不單只是為了能夠在列強競爭中殺出一條活路,價格策略的背后,有著更深層的意義:“我們必須拓展印度的市場空間。”
在印度,有多達60%的人仍然以農業為生、在農村里生活,“這代表印度市場有四成的人住在城市,也有六成尚未開發的潛在顧客,他們的消費能力不那么強。”價格夠便宜,才能把這群原本認定中的智能型手機絕緣體拉進市場,“你可以說,Micromax成功擴大印度市場的大餅。”
原來,他的價格策略,不是為了“殺出活路”,而是要在無人耕耘的市場里“開出新路”。而這片新市場,現在儼然成為全球手機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
它,大步創新局
布局“印度制造”,擬定外銷新戰略
同時,Micromax也已想定未來因應策略;“我們將以‘內容服務’來鞏固領導地位。”拉杰強調,“在許多人的定義中,Micromax是賣硬件的公司,未來三年,我們希望能讓這個品牌添加內容服務的形象。”搶攻內容商機,以內容服務強化品牌認同,這個策略其實同樣能讓Micromax發揮“最了解印度人”的超強利基。
在硬件上,拉杰認為“提高消費者感官體驗”仍是重點,“我們會繼續鎖定大尺寸市場,并且提供高分辨率的屏幕及相機鏡頭產品。”論及硬件制造,拉杰也提到了印度當前如火如荼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計劃。
“這是政府政策,每個印度人都應該要參與其中,我們也一樣。很少人注意到,印度每年為進口電子產品所花掉的錢,幾乎跟進口原油一樣多!要救這個國家的經濟,就必須想辦法在印度制造電子產品。”
目前,Micromax并未在印度本地制造,“但我們很樂意成為莫迪總理愿景的一部分。”
在今年3月上旬舉行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WC)中,Micromax董事長卡普爾宣稱將強化品牌的海外市場,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進軍八到十個國家。
“目前我們只有外銷到四個國家(孟加拉國、尼泊爾、斯里蘭卡與俄羅斯),外銷是必然的路,甚至是已開發的成熟國家市場。”拉杰停頓了一下,若無其事地接著說:“比如,美國。”
“我們正在鎖定美國市場!為什么不?我們的確已經擬定計劃了,也開始有所動作。”
要轉型做內容服務、攻進美國等成熟國家市場,整體說來,拉杰最鮮明的愿景是:“你可以說我們在兩年內可以變成像蘋果一樣好的公司,這是我的野心;是的,Micromax的未來,要變蘋果!”
(摘自《今周刊》)(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