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生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柜臺人員非法侵占客戶資金的案件時有發生,金融機構在社會上的聲譽受到較大影響,同時也給金融監管和金融機構的內控管理提出了警示。本文總結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柜臺作案的手段,對成因和防控進行了分析歸納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作案手段
柜臺作案一般是通過賬戶對客戶存入的定期存款、單位賬戶的匯入款項和銀行機構賬戶往來款項實施其違法行為。作案者重點盯住三類賬戶,即個人賬戶、企業賬戶、銀行機構賬戶。
(一)用于個人賬戶的作案手段。一是一真一假,偷梁換柱。在遇有定期大額存款戶存款時,伺機作案的柜臺人員利用綜合系統的補打功能,將自己事先竊取的空白存單進行補打,將補打出的存單交與儲戶,而將正常打印的大額存單據為己有,并利用此存單非法提前支取客戶存款,造成被提前支取的存單與底卡一致的假象,掩蓋事實真相。二是掛失支取。主要利用偽造客戶有效證件的方式,掛失客戶持有的存單和密碼,解掛后,再通過補單支取。三是憑空支取。在無存折、無存單的情況下,憑空違規支取客戶的資金。此類作案主要是針對沒有設定密碼的存款賬戶。四是帳外非法吸儲。直接從前臺取走加蓋儲蓄專用章的空白存單,非法吸收存款不入賬,據為己用。
(二)用于企業賬戶的作案手段。一是利用掌握企業開戶信息的有利條件,偽造企業印鑒和企業預留聯系人信息的手段,將單位定期存款轉為活期存款,并從企業賬戶中取走。二是采取偽造企業印鑒和匯款申請書的手段進行合伙作案,將企業存款劃入指定賬戶,從而據為己有。三是利用管戶之便,對轉入企業賬戶的資金采取入賬后轉出的手段,直接支用。
(三)通過銀行賬戶的作案手段。一是利用工作之便和內部管理的漏洞,虛擬業務操作盜支銀行賬戶資金。二是利用一人多崗和崗位交叉的漏洞,資金不入賬,直接盜取基層金融機構在其上級機構開戶的賬戶資金。
二、案件的主要成因
主觀原因在于作案人員的利益驅動,客觀原因在于高管人員思想不重視,管理不到位,銀行內控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弱,“機體”免疫力低下。一是重要的業務環節第三方授權管理缺失。二是不兼容的崗位違規交叉。三是未按時對賬,金融機構賬戶之間存在長期未達賬項或錯賬情況未引起重視,不進行及時核對。四是指紋采集失真,授權隨意轉讓。五是內部檢查流于形式。六是沒有執行定期輪崗和強制休假制度。七是領導層風險意識薄弱管理能力差。八是業務流程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防控措施
(一)牢固樹立案防的思想意識,加強隊伍建設。銀行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要充分認識到案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不斷強化自身的案防意識,實現有效的壓力傳導,使每位員工形成合規操作的意識。要密切關注職工思想動態,加強與職工的溝通,充分“了解你的員工”,隨時注意職工的思想變化和思想動向,及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堅持實行對職工的人性化管理,避免教條式的思想教育,要與職工交心,關心每一位員工,強化職工的責任和奉獻意識,從根本上消滅案件發生的土壤。
(二)完善內控制度,提高執行力。一是就制度執行和業務操作存在的明顯問題,根據業務發展變化和制度執行的需要,做好相關制度、流程的后評價工作,及時補充、修改和完善,增強制度流程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狠抓執行,制度一旦制定就要使其切實得到貫徹落實,特別是重要崗位、重點業務和關鍵環節,更要認真執行制度,堅決杜絕有章不循、違規操作行為,要堅持實行員工合規操作的積分考核機制,并與高管人員和一般員工績效掛鉤,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執行。
(三)充分發揮機構內部的后臺監督和內審部門的作用,做到早發現早解決。后臺監督和內審是案件防控的保障線,這一環節工作做得好,就能起到抑制案件發生和及時發現案件隱患的作用,多次案件事實證明,后臺監督失去作用,內部檢查流于形式,是作案人員輕松作案、持續作案、長期作案得不到發現的重要原因。
(四)提高案件的技防水平,完善業務操作系統。特別是基層機構分布廣且網點分散的金融機構,普遍面臨人員少的矛盾,必須在IT系統的功能設計方面加大防范力度,特別針對特殊業務交易等環節應完善設計,加快系統建設和系統的升級改造,從技術上防范案件的發生。
(五)完善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加大問責力度。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經營績效與案件防控聯動機制,與個人晉升及獎勵、單位評先評優及機構升格等重大事項相關聯,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堅決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發案機構無論金額大小都要按照銀監會“一案四問”和“雙線問責,上追兩級”要求,實施嚴肅的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