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業
一、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法規不完善,操作風險較高。目前,我國涉及民間借貸的法律較少,關于P2P定義、準入、信息披露均處于立法空白的境地。同時,由于P2P設立門檻低,在缺乏相應法律規范和有效監督的前提下,很可能帶來一系列操作風險。
(二)資金運作隱蔽性高,易淪為非法集資平臺。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P2P網貸公司很容易突破線上業務模式,通過與信托公司合作開發、設計所謂理財產品從放款人手里吸儲再轉手放貸的非法集資形式,甚至轉化為高利貸公司。此外,平臺風險隱蔽性高,一般平臺在正常經營時很難識別,往往出現投資者兌付困難,平臺倒閉,老板跑路時才暴露其真實面目。
(三)公司運作不透明,潛存信用評估風險。P2P完全是陌生人之間的信用借貸,且資金實際用途也很難監測。由于目前國內尚未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征集、評價、跟蹤體系,個人征信信息等也沒有與網絡借貸公司實現對接與共享,這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
(四)數據保護能力不足,客戶敏感信息容易泄露。目前,多數互聯網公司金融數據保護沒有像銀行的第三方支付那樣做得比較完善,且平臺系統外包的問題普遍存在,平臺本身對系統外包系統的管控和技術、安全控制的能力不足。一方面,投資者、融資企業等隱私信息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平臺一旦被不法分子攻破癱瘓之后,系統不能取現,進行拆標的企業很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
二、對策和建議
(一)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行業監管。建議出臺P2P網貸的管理辦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其所處低位,對P2P網貸公司的性質、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業務指標等予以規范,對P2P網貸公司的成立作出限制條件,對公司發起人及法人的信息實行強制性披露機制,對其自身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進行全面披露。
(二)加強信用評價體系建設,規范資金監管。建議推行第三方資金管理平臺,對P2P平臺的往來資金、風險準備金等更好地進現資金管理。同時,還應考慮建立全行業的信用評價體系,以推動P2P企業規范發展。
(三)建立風險監測體系,加強信息披露。一方面,應盡快將P2P網貸納入統計范疇,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定期報送有關資產負債、流動性以及財務資金狀況等方面數據報表和重大事項報告,建立與之相關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另一方面,應加強對P2P網貸的金融監測和管理,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機構日常風險的監測分析與風險預警,定期排查和消除風險隱患,對有關機構的風險行為及時進行提示和糾正,避免出現由小及大、由點及面的區域性金融風險。
(四)提升網絡技術水平和標準,堵塞系統漏洞。P2P網貸平臺應對系統安全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大技術和資金投入,以應對技術風險。針對不同的攻擊方式制定不同的防御措施,并且實時備份、異地備份數據,設計并不斷完善一整套安全方案,在有新的問題出現時隨時就可以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