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降息,別想得太美!
繼去年11月底的央行突發性降息后,近日央行再度宣布降息政策。雖然市場早已對央行降息有所預期,但是鑒于此次降息的時點,也讓部分機構措手不及。
據資料顯示,自2015年3月1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至1.3倍。
隨后,各大銀行開始展開激烈的存款爭奪戰。其中,工農中交等銀行上浮了10%的利率。而以南京銀行、恒豐銀行為主的中小型銀行基本采取利率上浮到頂的舉措。由此可見,在央行降息之際,中小銀行對爭奪存款的力度都明顯加大。
事實上,在春節長假之前,央行已經作出了降準的舉措,但還是以定向降準為主導。如今,在春節長假之后,央行的快速降息舉措確實引發市場的深思。
不可否認,經濟下行壓力加劇直接加快了央行降息的步伐。
據數據統計,進入2 015年,我國的經濟下行壓力并未有明顯地減緩。其中,從1月份的PPI數據分析,出現了同比4.3%的下降幅度,并實現了連續35個月的負增長。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內地CPI同比漲幅滑落至1%下方的水平,也預示著我國通縮的壓力在逐步加劇。
除此以外,因以往我國長期依賴于投資促經濟的增長模式,且對GDP政績考核模式有著盲目崇拜的趨勢。至此,期間我國不少地方仍對房地產業產生出過分的依賴。由此一來,在當下我國內地房地產庫存持續高居不下的大背景下,大量的流動性開始逐步流出房地產市場,并快速往股市等領域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個月以來,面對資本大規模的外流,無論是降準還是降息的政策,都對其產生一定的緩沖作用。但實際上,這種緩沖性的應對舉措并未從本質上緩解資本外流的大趨勢。與此同時,結合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環境及內部長期存在的制度漏洞體系,也給相關政策的緩沖力起到一定的稀釋影響。
筆者認為,先降準,后降息,可以看出當下的經濟形勢已經觸及到管理層的忍耐底線。但同時,也從某種程度上宣告了我國正式進入了降息的大周期。
顯然,無論是降準還是降息,對股市來說,確實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回顧前一次央行降息政策,中國股市借此出現前所未有的暴漲行情,并從2500附近點位直接飆升至3404高點,短期累計最大漲幅達到了30%以上!
然而,筆者認為,鑒于本次降息政策,或許不能想得太美。其核心是,市場的環境變了,管理層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地轉變。
如今,正值中國股市處于“去杠桿化”的階段,而管理層對股市的態度也沒有之前那樣地堅定。再者,當下股市糾纏于“88魔咒”的大環境。而臨近兩會,逢重大會議下跌的股市魔咒也為市場的做多心態增加了不少的包袱。
綜上所述,筆者郭施亮認為,此次央行降息政策的宏觀性意義相當明顯。而在股市加快“去杠桿化”的大環境下,管理層并不愿意看到股市復制上一次的瘋漲行情。或許,理性看待此次降息政策是最佳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