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革風++王鋒
地處陜西山區的農行鳳縣支行,與鳳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部門聯手,積極依托快速發展的現代遠程通信技術、自動化設備、智能化解決方案,攻克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計將“普惠金融”引入行政村,讓農民盡快享受到“家門口”的現代金融服務。
鳳縣地處陜西秦嶺山區,不足11萬人口,全縣9鎮100個行政村,3187平方公里,山大溝深,人口散居,大多行政村由數個自然村組成,而且每個自然村又往往綿延數里,如留風關鎮長坪村距鎮政府達71公里。改革開放后金融事業雖有較大發展,但與絕大多數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縣一樣,鳳縣的農村金融服務仍存在信貸融資矛盾突出,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單一,支付匯兌不便捷等“短板”。隨著我國“新農保”、“低保”、“大病救助”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相繼實施,廣大農民渴望“家門口金融服務”的呼聲日益高漲。2012年,風縣根據央行《關于推廣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的通知》,開始實施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工作。風縣所在的寶雞市也于去年提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登記、保費繳納、待遇領取、權益查詢、生存認證‘五個不出村,以打通農村金融服務和新農保“最后一公里”。
工程實施中,農行風縣支行發揚山區農行人特有的“背簍銀行精神”,一是與縣農保中心深入鎮村和農戶,向群眾重點宣傳國家金融政策法規、扶農惠農政策、各項涉農補貼以及安全用卡常識、轉賬電話辦理業務常識;二是通過廣播、電視、宣傳單,重點宣傳助農取款服務的意義、操作方法和風險常識,使助農取款服務相關政策和具體操作做法家喻戶曉、深入群眾心中;三是深入農村布點和通過對客戶集中培訓及現場操作演練,使商戶及群眾熟練掌握POS等機具的具體操作流程。每每下鄉,鳳縣支行人員總忘不了帶上復印機、甚至連代發點所需的文件盒、印油、插線板、夾子、通訊筆都是免費配送;為了使代發點人員熟練掌握操作技術,他們更是百遍演示不煩,百問必答不厭;對代發點采取由負責布點的金融機構發放代理服務費的辦法,針對山區行政村小、業務少的“短板”,除銀保聯手代收保費和待遇領取外,還千方百計與電力、電信等部門達成了由代發點代收電話費、電費等業務,既鞏固了陣地,又增加了代理人員的收入。據縣農行鳳縣支行個貸中心介紹,縣支行開初對居保代發點人員以每月滿20筆業務者,發放50元的服務費,20筆以上以每筆業務增發0.50元代理服務費,再加取款額干份之五的獎勵。發放金額上不封項,每季兌現一次;2015年,縣農行不僅增加了每月代付代發點30元話費,又將居保代發點服務費調整為每月5筆業務以上5元,10筆業務以上100元,80筆業務以上200元。從執行2年的情況看,居保代發點每季服務費收入最高者3600元左右,最低者二三百元。2014年,僅風縣農業支付的服務費,比上年增加6.4萬余元。
截止今年3月末,風縣農業支行共在全縣行政村布放惠農通服務站及代理支付點達110個,有的村布點2至3個;共在農村商店、商場、超市等安裝布點達200多個。
留風關鎮最邊遠的長坪村78歲老人柳長明,當看到居保中心和銀行為村上安上了智能支付終端,開通了代發點后,激動地說:“過去我只有讓兒子翻山越嶺到六七十里外的鎮上去領養老金,今后不僅領養老金,就連繳費和查個人賬戶等都不用出村了,就能。國家和政府真是服務到家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