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2013年,“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文件稱,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5年,無論是中央一號文件,還是全國兩會,都將糧食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由此,從國家項層設計到農村微觀經營主體,家庭農場正在興起,并有可能成為帶動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的核心增長動力。龍游農信作為扎根農村的金融主力軍,已充分認識到規模經營是“三農”未來發展的主方向,并作了積極的探索實踐。
一、探本朔源,直面龍游縣種糧家庭農場發展現狀
龍游縣地處浙江西部,屬雙季稻栽培區,是浙江省糧食主產縣之一,曾多次獲全國和省級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稱號。近幾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38.8萬畝,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10.68萬戶,其中種糧農戶3萬戶,100畝以上種糧戶約158戶,種糧家庭農場200余家,占全縣家庭農場的22%,規?;?、科技化、互助化已成為糧食生產新常態。
隨著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非農產業轉移,加上種糧成本居高不下,給種糧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據悉,當前種糧家庭農場在發展中的金融需求情況,主要表現在:一是融資額度普遍較大,隨著農業生產的規?;洜I,家庭農場的融資缺口也不斷放大,最主要表現在融資額度的增幅較大。二是融資期限逐漸多元化,既有季節性較強的短期融資需求,也有較大規模的中長期融資需求。調查顯示,短期融資主要用于購買種苗、飼料、肥料等生產資料,期限一般在6~10個月,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征。長期融資主要用于租用及整理土地、購置固定資產等長期投資,期限一般在1~3年。三是融資用途的日趨多元化,農業產業鏈條上的生產、加工、儲藏、銷售等諸多環節都需要信貸支持,導致種養殖大戶對信貸需求也發生了轉變,貸款用途開始由單純的傳統種養殖需求向生產、經營與消費多元化需求轉變。
而大部分金融部門在探索信貸支持家庭農場發展上也碰到了較多的難題,如家庭農場缺乏獨立承貸資格、缺乏有效擔保資產、缺乏有效信貸產品等等。對此,龍游農信堅定服務“三農”市場定位,加大涉農貸款投放規模,提高涉農貸款投放比率。同時,圍繞產品服務可獲得性、產品服務便利性、優惠政策可靠性,立足信用貸款這一農信社支農拳頭產品,加大服務整合與創新,有效助推了當地種糧產業發展,保障了糧食生產和信用體系建設。
二、評選最美,讓種糧家庭農場“名利雙收”
2014年11月,衢州市種糧農民互保合作協會和浙江農信衢州辦事處聯合開展了衢州市首屆“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評選活動。本次活動共評選出衢州市面積百畝以上、糧食訂單20噸以上的“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100名。會上,各縣(市、區)信用聯社(農商行)與“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代表簽訂授信協議。對獲得表彰的農場,衢州農信系統將在原有貸款額度基礎上再配套追加50%-100%的增信擴容政策,并繼續享受貸款優先調查、優先保障、優先投放、優先滿足、利率同檔次最低的“四優一低”紅利,讓誠信經營、勤勞致富的農場主切實嘗到了信用生金、名利雙收的甜頭。
在評選活動中,龍游農信積極參與,對轄內符合條件的種糧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進行初選,最終有28家家庭農場被評為“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占全市“最美守信”家庭農場總數的28%,為全市最多地區。在評選結果公布后,該社第一時間部署落實金融支持糧食生產方案,專門出臺信貸服務方案,要求各信用社(部)結合“走干訪萬”活動和2015年春耕備耕工作,多渠道了解糧農資金需求。將每畝貸款額度提高到1000元每畝,在額度范圍內享受基準利率優惠,并享受3%財政貼息。除對被評為“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的客戶提高授信額度外,還給予這部分客戶貸款利率再測算基礎上再優惠lO%,對參加衢州市種糧農民互保協會的會員再優惠5%,并同步為相關種糧戶開通網銀、手機銀行,打通電子渠道結算服務“最后一公里”。
該社按照“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優惠要求,及時與28家“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簽訂授信協議書,在原來的授信基礎上進行額度再追加,授信有效期限為2年。目前,28家“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貸款授信達到2911.5萬元,新增1209萬元,增信幅度達到71%,其中信用授信990萬元,新增436萬元,增幅達78.7%??h最大種糧戶董紅專,該社在原授信額度基礎上為其增信50%,達到750萬元。截止2月末,28家家庭農場貸款余額1888.5萬元。
三、堅定守信,為“美麗”家庭農場送普惠春風
2015年3月6日,衢州市種糧農民互保合作協會和浙江農信衢州辦事處在龍游縣召開“最美、守信”種糧家庭農場授信貸款落實和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現場會。會上,該縣的種糧大戶道出了近年來的春耕困惑,“現在,人工、物資、租金等成本不斷上漲,缺少抵押,貸款又難,種糧大戶春耕資金短缺壓力很大?!逼鋵崳?013年開始,龍游農信就高度重視家庭農場建設,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各項富農惠民政策,不斷培育以家庭農場等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支持家庭農場發展作為信貸服務創新的重點工作,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一)加強調查研究,找準金融支持家庭農場的切入點。一是健全家庭農場基礎信息檔案。該社主動作為,通過走訪調研,及時將調研情況向地方政府匯報,取得當地政府有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并獲得該地區注冊和認證的家庭農場清單,對照清單實行“名單制”管理服務。分支機構逐戶走訪轄內家庭農場,深入田間地頭,為每個家庭農場建立信息檔案,真實、準確、全面地反映其基本要素,并將收集的信息導入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通過潛在客戶模塊進行管理。二是完善家庭農場服務配套措施?;A信息檔案建立后,該社采取每月上門服務、每旬電話溝通等方式,及時關注家庭農場建設、生產、經營狀況和金融需求,擬定每個家庭農場的金融支持意向,做到“戶戶必走訪,戶戶有說法”。該社也積極與當地政府對接,通過召開“銀政企”對接會、“家庭農場現場會”等形式加強三方對接與合作,及時了解當地新增的家庭農場,做好配套服務。同時,借助當地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到媒體廣泛宣傳金融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各鎮、各村有影響力、關注度較高的家庭農場進行重點報道,起到以點帶面、以一傳十的效果。
(二)創新支持模式,推出契合家庭農場發展的信貸產品。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各項富民惠民政策,該社推出“三聯合”開展家庭農場星級評定管理。一是聯合采集征信數據,聯手縣工商、農業等到部門整合資源,對自愿參評的家庭農場開展信息采集、信息錄入。二是聯合評定信用等級,按照工商監管家庭農場的經營能力、償還能力、貢獻度等基本情況,對家庭農場信用情況進行全面審核,并按評分高低確定不同星級的信用評定,實行工商、農業、農信社三部門評價信息共享,評價結果互認。三是聯合運用信用成果,該社對符合信貸條件的家庭農場開辟優先安排信貸資金,簡化辦貸手續等綠色通道。至今年2月末,全縣共注冊登記家庭農場921家,農信社信貸支持367家,其中星級以上家庭農場275家,累計發放貸款3億元,有效支持家庭農場發展壯大。同時按照星級家庭農場等級給予最高50萬元的信用貸款授信額度,貸款利率最高上浮50%的優惠,解決家庭農場在發展初期的資金難題,工商局優先推薦農超對接、著名商標評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評先等,農業局優先推薦評選規范化家庭農場、示范性家庭農場,并優先給予政策和項目扶持。
“土地、資金、人才”是影響家庭農場發展的三大要素,該社根據家庭農場新的融資特點和生產經營特點,制定了《家庭農場專項貸款管理辦法》,對家庭農場專項貸款的貸款對象和條件、抵押擔保方式、貸款金額、貸款利率、貸款辦理程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貸款條件寬松。凡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且在該社備案,其自有資金不低于30%并能夠提供生產、經營、財務等基本情況的縣內家庭農場均可申請貸款。二是授信額度較大。從農場規模、市場前景、資信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授信金額從5萬元至500萬元不等。三是擔保方式多樣。采取“一戶一策”方式,為不同的家庭農場量身定做擔保抵押模式。四是服務方式靈活。在貸款操作上實行“放貸優先、利率優惠、手續簡便、限時辦結”原則,同時針對家庭農場資金需求特點,制定了更加靈活的貸款約期和還款方式,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年。五是風險管控到位。建立家庭農場貸款管理臺賬,對發放的每筆貸款進行登記,明確管理責任人。重點加強貸款用途和銷售收入資金的監管,防止將貸款挪作他用。
(三)加強組織推動,搭建金融支持家庭農場的有效載體。對內而言,該社強化“一把手責任制”,積極加強組織領導,由領導帶頭進行定期的全面走訪了解和調研,并根據每個家庭農場的經營項目特點和經營狀況,制定個性化的金融支持規劃。該社主要領導每人至少聯系1個重點項目,每位信貸員常聯系管轄范圍內的家庭農場,及時掌握當地家庭農場的發展狀況和趨勢。同時,以績效考核為助推力,該社在支持家庭農場活動期間,給予了新增家庭農場貸款的客戶經理每戶一定數額的獎勵,對于未有新增的相關信用社進行全轄區通報批評,對于應建而未建的,檔案要素缺失或錯誤的,發現一戶給予經辦客戶經理相應的處罰。
外在形勢上,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使農業產業鏈條各個環節結合更加緊密,“公司+基地+家庭農場”、“公司+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農戶”、農超對接等產業鏈合作模式已逐步成為常態,不斷延伸的農業產業鏈需要更為健全的資金循環體系支撐,對全方位、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該社根據不同的產業鏈合作模式探索各種信貸支持,下一步將把金融服務延伸到家庭農場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另一方面,該社積極加強與當地政府部門的溝通,推動政府除了建立配套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與提供農業補貼外,需要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和相應的配套措施,破解農村土地流轉瓶頸。農村土地能不能順暢的流轉,關系到家庭農場能不能可持續的發展,也關系到農信社能不能圍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農房等開展相關的業務創新,進一步解決家庭農場的融資問題。
家庭農場作為一種新型農村生產關系,對提高農業集約經營水平具有特殊意義。站在服務農村改革和惠農支農的角度,政策性的財政獎補資金和商業性的金融保險業之間,如何做好統籌銜接,從基層實際和市場需求出發,創新思路,設計出適銷對路的農村金融產品,無疑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