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近日,一項《新經濟時期的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研究結果認為,“生兒子幸福感不如生女兒”,話題立刻引發網友熱議。據此,新浪網調查顯示,超六成網友認為“生女孩幸福感高”,支持上述專家的研究結果。
可以肯定的是,“生女孩幸福感高”并非一個私妄論斷。且不說專家研究和媒體調查確實很充分,也有巨大的相關證據、數據等支撐。僅從現實中來說,進入新世紀之后,一些人在生育孩子的性別問題上,思想確實早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
比如我們無法否認的,女孩比男孩更貼心、更孝順問題;比如在教育、婚娶等事情上,養男孩的經濟成本遠遠大于女孩也確實是一個事實。特別是,因為社會保險等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養兒防老”已經不再是唯一的養老模式,用不著再靠兒子養老之后,人們自然會在生育孩子的性別選擇上有所意識與思想上的改變。
但令人意想不到是,從“重男輕女”思想占據多數人的心理,一下子轉到了6成人“生女孩更幸福”的壓倒性“勝利”。這一逆轉并不是我們所想要,也并不是科學與合理的。道理很簡單,如果說“男尊女卑”影響下,“重男輕女”思想盛行,導致“男多女少”,性別比例嚴重失衡,這是一個極端的話,那么“女尊男卑”思潮,以及其導致的“生女孩更幸福”思想,以及其有可能引起的“女多男少”等社會問題,同樣是一個極端。
生孩子的性別問題上,順其自然是基本原則。也唯有隨其自然,才能實現男女性別比的協調。對如此不應該有主觀選擇的事情,如果強行進行選擇,胎兒鑒定等,或者從思想的根本上,重男輕女,或者重女輕男,這都是不科學,也不應該有的。
基于此,以筆者之見,在長期的“重男輕女”思潮影響之下,出現“生女孩幸福感高”的公共認知是讓人欣喜的。但當這個認知的比例,超過了6成,甚至還有可能更高的情況下,其背后無疑卻隱含著一個“重女輕男”的隱患或者說可能,這樣的極端,同樣是不可以有,而且堅決要不得的。對此,我們顯然還需要警惕,還需要將“生男生女都一樣”、“男女平等”等意識與思想教育工作,在如今,以及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依然放在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