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偉
一、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我校系一所比較偏遠的農村小學,學生區域分布較廣,分布在張關社區、老君山村、水溶洞村以及排花洞村,一部分同學家到學校距離近7公里,并且不通班車,學生步行需要2個小時。隨著張關經濟的變化,父母外出務工的越來越多,學生家庭成分組成比較復雜,家長對孩子疏于管教,很少嚴格盡到監護責任,導致學校面臨各方嚴峻的形勢。
“全面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素質”“讓學生生動活潑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本質,而學生課業負擔的過重,是阻礙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因素。一位小學生,除了在校學習外,回家后還須做1~2個小時作業,這些本來天真爛漫的孩子,苦得連睡眠都不足,何有時間進行自己愛好的活動與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何談得上生動、活潑地發展。因此實施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研究以及協調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力量來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根據渝北教[2013]317號《關于實施減負提質“1+5”行動計劃的通知》和渝北教[2013]322號《渝北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減負萬里行”活動實施方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才能使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我們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
回顧學校近幾年的發展歷程,雖然學生數量逐年減少,但校舍煥然一新,教學秩序井然,教學效果穩中有升,社會對我們的辦學滿意度越來越高。曾幾何時,這里的紙屑橫飛、隨處涂鴉,學生做日常清潔一般都是全班出動,人多、工具不夠、缺乏合理安排和實踐操作能力,部分同學時常偷懶,根本沒有達到參加勞動鍛煉的目的。也是由于學生數量比較少,且整體素質不高,加上音樂、美術等學科沒有專職老師,學生根本沒有參加過區級、鎮級文體活動。每期質量抽測成績也不太讓人滿意。隨著我們張關小學這個奮進的團隊的不斷進取和通力合作,雖然我們人少,但我們校園整潔,學校各項目標制度明確,管理規范到位。平時校園內不再有亂丟亂畫現象,學生做清潔的效率提高,各班每天做清潔僅需要幾名同學配合好就可以輕松完成。我們每天堅持做好兩操,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很大提升。而今,我們的學生能夠大膽參加區級、鎮級組織的書畫比賽、征文比賽、書法比賽、演講比賽等,成績均有一定突破。從全區質量抽測反饋數據可以發現,雖然我們的生源較差,但我們教師堅持不懈,取得了較滿意的成績。
二、學校“減負增效”工作的有效做法
1.建立“減負增效”制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管理是落實“減負增效”要求的保障,為此,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強化制度執行,確保減負增效目標的實現。我們提出向40分鐘要質量,制定了上好每節課的原則和要求,提出教學中要做到“六為”“六突”。“六為”即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方法為中介、能力為目標。“六突”即要突出重點、難點,不面面俱到;要突出精講巧練,不能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要突出思維訓練,不滿堂灌、滿堂問;要突出學法指導和知識遷移,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要突出教學效率,優化教學,不搞大面積補課;要突出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不搞千人一面,千人一法。學校建立了一整套保證教學質量目標達成的制度,保障教學工作有章可依、進展有序。
2.優化作業管理,提高作業有效性。學校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從規范作業管理入手,開展作業設計實踐研究,探索控制作業總量的方法和途徑。精心設計彈性作業,既解決了學生差異的矛盾,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競爭意識,培養了學生各種技能,還減少了學生用于重復、機械或耗盡腦汁也完不成作業的時間,從而保證了學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嚴格控制完成虛張的課輔資料,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四年級家庭作業總量不得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家庭作業總量不得超過1小時。
3.豐富校本教研內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校本教研是教學研究的主要載體,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源頭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關鍵。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如:引導教師聚焦課堂,開展“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評估”為主要內容的校本教研,通過有效的手段與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4.加強宣傳,形成家校合力。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宣傳“減負增效”工作的意義,提高家長對“減負”的認識,以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三、塑造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1.我校仍有一小部分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尤其是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包括學習習慣比較差、作業動作比較慢的學生,他們很難承受日常的課業負擔。各學科教師之間缺乏協調,每天作業總量不同,有時顯得比較重。由于路途疏遠,少部分學生休息時間得不到保證。我們將繼續探究,爭取早日解決這些難題。
2.學校將加強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考核,制訂德、能、績、責等方面的考核方案,在具體運作過程中,不能僅把教師任教學科的考試成績作為唯一依據,而要綜合學生參加活動獲獎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給予評定。
3.我們將繼續爭取教育行政部門對我校素質教育投入和推進力度,結合區域教育發展的特點,在規范學校的課程建設、執行課時計劃、落實減負措施等方面建立長效的管理、監督機制;加強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實務培訓,爭取校際交流互動、管理經驗共享,拓展我校組織校本教研、實施教學常規管理的能力。通過建立對辦學績效的評估機制,引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健康發展。
4.學校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學習規律,科學地制訂作息計劃,合理安排學生一日活動,確保學生應有的休息、活動時間和空間。嚴格執行有關教育教學文件,加強學校對課程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加強專課專用、教輔資料使用、作業布置、考試評價等方面的管理,改進對教師工作的考核,真正落實“減負增效”措施,使學校成為學生健康、主動、快樂成長的樂園。
5.為構建社會、家庭、學校一體化的育人模式,形成共同承擔學生成長教育責任的格局,加強對社會進行“減負增效”工作的宣傳,引導社會各方關注“減負”問題,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要加強與社區、家庭的溝通聯系,統一認識和行動,尤其要通過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互動,端正觀念、理清思路,形成為學生減輕過重課業與心理負擔的合力。
6.通過督導評估的導向和具體標準,促進我們依法辦學目標的實現,進一步運用發展性教育督導理論,結合實際,完善以學校發展規劃為主要依據的發展性督導評價運行機制。要關注學校的科學、可持續發展,針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把課程建設列為重點關注內容,加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方面的督導檢查。引導學校規范課程管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確保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申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現象淺析.樂山師范學院學校,199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