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打好基礎。”我園處于城鄉結合部,但是大部分幼兒來自農村,目前我縣幼兒園活動普遍采用主題性的教學模式,根據江蘇省的教學大綱進行主題活動,注重集體教學活動,缺乏幼兒自主學習。在2014年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中,我們幼兒園堅持自主、自覺、自由的原則,利用身邊資源,將幼兒園課程放進區域游戲中。那么,如何根據主題來開展區域游戲活動,讓孩子更加快樂地自主學習呢?以大班上學期的主題背景為例,談談對區域游戲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一、幼兒園區域游戲的現狀
區域活動是指在當前幼兒園教育思想指導下,由教師根據教學綱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材料、玩具和學具等,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通過自主操作、自由發現、自由討論等活動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針對區域游戲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區域游戲過程缺乏主體性,區域游戲設置沒有主題,區域游戲的環境創設氛圍不適宜,區域游戲材料投放單一、缺乏層次性,區域游戲數量設置單一等等,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法。
二、根據主題開設合適的區域游戲內容
在區域游戲設置前,我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大班五大領域的活動目標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于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進行了細致的解讀,在即將進行的這個主題中可以通過哪些游戲發展幼兒能力。領會主題目標要求在知道本班幼兒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哪些游戲提升幼兒的經驗和能力。比如,《動物王國》的區域活動目標是鼓勵幼兒主動積極地搜尋有關動物的各種信息,感受動物的奇妙,了解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幼兒關注動物、了解動物,充分感受動物的美,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學會關心愛護動物,具有初步的生態環保意識。
三、開設與主題相輔相承的區域游戲
區域游戲作為集體教學的鞏固和延伸,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發揮著補充和完善主題課程的作用。
(一)科學區
科學區是一個主題活動最先開始探索的區域,是其他區域游戲的源頭。當我們把常見植物的種子投入科學區,孩子們立刻沸騰了,熱烈地討論關于這個植物種子的問題,圍繞這個疑問的討論話題越來越多,“豐收的季節”這一主題也就很自然地開展了。根據主題的開展,幼兒對于植物種子的興趣愈發濃厚,在區域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我們根據幼兒的現有知識經驗預設了不同層次的區域游戲目標,開始幼兒只是觀察植物的外形特征,如大小、顏色、形狀的不同,但隨著幼兒對植物知識經驗的累積,幼兒已經認識了這些植物的種子,但是對于有些外形特征比較相似的,如小麥、水稻,有了疑問。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科學區里投入用于植物種子發芽的器皿,讓幼兒每天來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在植物結果以后就發現小麥和水稻的不同。在長期觀察植物生長情況的過程中,幼兒有了更多的發現,并用土話記錄下小麥和水稻的生長過程和自己的觀察情況。
(二)益智區
益智區是開啟幼兒智慧之門的一把鑰匙,幼兒在區域中自主選擇操作材料、自由探索游戲玩法,在快樂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和經驗。我們結合“豐收的季節”主題內容開設了“剝花生”活動,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米的數量,引導幼兒用統計的方法進行簡單的數據統計。“種子標本”主題活動旨在學習用不同的開殼器打開如栗子、松子、核桃等硬殼類種子食品,引導幼兒正確使用不同的開殼器打開種子食品,并能與他人分享果實。“分房”鞏固6以內數的組成。區域游戲投入房子圖標若干、數字卡、點子卡等,幼兒能夠按要求熟練進行6以內數的分合練習。
(三)閱讀區
皮亞杰認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主客體交互過程中獲得的,幼兒語言的發展也是在游戲中與同伴交流獲得的。”因此,我利用圖書架在活動室隔了一塊相對較為安靜的區域,在里面鋪上地墊和地毯,再放上一些可愛的毛絨玩具,營造一種溫馨而安靜的區域環境。在區域中隨著每次主題的更換補充一些新的圖書、卡片,如《月亮姐姐做衣裳》《小鼴鼠過生日》《標志大集合》《聰明的中國人》《美麗的祖國》《為國爭光的運動員》等。幼兒看繪本、聽故事,從書中了解各種新鮮事物,體驗書中動物的情感,獲得相關知識經驗。有的是圖文并茂、有教育作用的繪本,有的是與主題相關的卡片。我們還在閱讀區里投放水彩筆、彩色紙、剪刀、廢舊圖書,供幼兒制作自己的小圖書。形式多樣的閱讀不僅讓幼兒學習到大量的知識,而且在制作小圖書的過程使幼兒形成了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區域活動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給幼兒自由的游戲空間、自主的游戲氛圍,是幼兒自由探索、自主發現、快樂學習的活動。區域活動更注重游戲活動的過程,以求一種寓教于樂的境界。合理的區域游戲設置,能使主題和區域游戲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區域游戲來源于主題,在不斷豐富區域游戲的同時又讓主題內容得到鞏固。
參考文獻:
金寶鳳.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創造性[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0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