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書
任務驅動型閱讀策略是教師充分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依據認知心理學、構建主義和新課程理論,將教學目標細化為直觀的、明確的、可操作的任務,教學活動過程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創新、減負增效的閱讀教學策略。簡言之,本研究為“任務驅動,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熱愛閱讀”。
一、巧妙施問,依據教學任務
問題的設計,要圍繞教學任務,符合學生實際,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鉆研課標和教材,挖掘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并根據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多種水平的問題。首先,所設計的問題難易要適當,問題過難,會使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問題過易,則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問題的難易程度應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后能正確答出為宜。其次,課堂提問應盡量形成系列,環環緊扣教學內容,對于易混淆、易出錯的知識點應通過提問來加以區別。提問的質量和問題的設計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教師在備課時并未進行問題設計而是即興提問,這樣的問題往往偏離教學重點和關鍵,或僅僅限于較低水平。問題的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
二、巧妙施問,注意語言表述
因材施教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應用于課堂提問中,則應該因人施問。教師提問后,要善于察言觀色,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表達清楚的提問,能夠提高學生正確回答的可能性。提問的語言力求做到準確、簡潔、清晰,避免不規范、冗長或模棱兩可的提問。盡量避免反問或重復學生的錯誤回答,更要避免將答案包含在問題之中。在聽過有經驗的教師講課之后,我發現老師們通常不會出現提問后為幫助學生理解而重新措辭加以說明的情況。教師可用語言提醒學生注意即將提出的問題,如:“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Who can answer better?”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思考活動中去,最終做出正確的回答。
除上述兩點之外,我們還要巧妙施問,注意發問時機;巧妙施問,注意發問策略;巧妙施問,注意及時評價等。總之,教學中要優化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策略,通過教師導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讓學生獲得進步,實現個體的充分發展,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