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金融正在對中國社會發動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尚未被廣泛地覺察,但卻深刻到足以影響到社會的整個生態。金融是社會的中樞,對社會資源的分配起著重要調節作用。而互聯網金融正在重新構造社會的融資結構,改變著資金的流向,讓資源向著最有效率的社會部門集聚,并引導著創新。
眼下發生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跑路、平臺倒閉的事件沖擊著社會大眾的心態。
很多人判斷,膨脹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數量以及不斷涌進的互聯網金融新貴們會帶來行業泡沫的破滅,P2P更是被認為面臨行業的洗牌。2,000多家P2P企業將擠入生與死的通道去煎熬,但這些卻只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波瀾。未來回首看來,這些對于浩蕩的改變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潮流而言只是微瀾。而其實那些倒閉的平臺反而恰恰是沒有互聯網精神的,他們只是小貸公司的變種,他們并沒有真正用互聯網的技術來規避風險、降低成本。
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價值便是對不同融資需求的市場化滿足,無數小微的需求因互聯網金融之名而得到滿足。中國經濟最基礎的細胞,無數的小商鋪,小業主以及更多的白領、公務員獲得了生產和生活用的資金。盡管互聯網在有些領域只是高利息的外套,但不可否認互聯網金融打破的是傳統金融的壟斷,并倒逼傳統金融進行變革。傳統銀行堅硬的外殼下面掩藏著尾大不掉的臃腫,政策的管制下也有諸多無奈。而互聯網金融猶如中國過去三十多年來故事的翻版,通過民間的底層創新來打破傳統的壁壘,通過民間的嘗試來不斷獲得社會的認可并成為主流,自下而上地對社會進行推動。
互聯網金融還對大眾創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創新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在產品眾籌的平臺迅速占據用戶心靈,打開品牌之路。另一方面,股權的眾籌為創業企業獲得了新的資金來源,打破了傳統vc、PE的強勢話語權。
從另一角度而言,也讓普通的個人得以在承擔風險的時候得到投資股權的機會。更多的融資渠道,以互聯網金融P2P、互聯網保理、分期等各種名義流入到過去傳統渠道無法眷顧的創業企業,使得中國的創業有了更多的資金源頭活水。互聯網金融創設了許多新的過去無法創設的金融產品,也使得整個社會的資金運作效率更高,杠桿率更高。這對于一個新興的高成長的經濟體,對于一個有創業活力的國度來說,適度高杠桿是必要的。
互聯網金融的價值還在于對供需匹配的效率,通過支付手段、大數據等,互聯網金融能夠迅捷地將供需雙方進行匹配,能夠有數字化的風控體系,這些都極大地提升了社會效率。
互聯網金融是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一項偉大變革,它既是對體制的變革,也是對技術和生產方式的變革,因為這個變革發生在金融領域,因而這場革命是深層次的,是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