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9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青年群體的一部分,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趨成熟,但價值觀、人生觀沒有定型,而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因素都會對他們的婚戀觀產生影響,隨著社會環境的影響加強,他們的婚戀觀也產生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如戀愛動機功利化,不理智對待失戀等等。本文對大學生婚戀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進行分析,希望為研究此領域問題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婚戀觀;戀愛動機;社會支持
大學生談戀愛越來越普遍的情形中,他們也成為戀愛大軍中的一員。90后大學生作為現今高校的學生主體,其婚戀觀及行為影響著這個社會的穩定發展。本文從90后大學生婚戀觀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其原因,提出系列對策。
1 90后大學生婚戀觀存在的問題
第一,戀愛動機不正確。90后大學生的戀愛動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當前大學生在進行擇偶標準選擇時,更多的是盲目,并未對未來考慮太多,大多是抱著玩玩的心態,這種沒有感情基礎的婚戀是很危險的,分手時也毅然決然,同時也不考慮自身肩負的義務和責任,這種觀點對大學生正確婚戀觀的形成造成影響,使婚戀失去了它本真的內容。
第二,婚戀道德責任感淡化。有一部分90后大學生在戀愛中只注重個人體驗,個人本位主義觀念比較嚴重,他們的觀念是愛過即可,嚴重忽視傳統道德,只片面追求享樂,也過于強調自我,同時缺乏對義務與責任的認識和擔當。這些也會造成了90后婚戀悲劇的發生。
第二,同居現象劇增,性觀念更加開放。一些高校附近有一大部分的房子用于出租,同時,學校內外也張貼“日租房”、“月租房”的貼單,這樣一些便利的提供,使得大學生同居現象更加成為可能,雙方為了感情的升溫也便住在了一起,過著夫妻般的生活,同時隨著90后大學生對性方面知識的缺乏,以及他們的性觀念更加的開放化,對待戀愛時的不嚴肅態度,只注重戀愛過程,而忽視戀愛的結果,進而出現女生懷孕問題,人流問題,對雙方身體、心理上所造成傷害,房租經濟問題等一系列比較棘手的問題。
2 90后大學生婚戀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第一,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是社會環境中的人,因而他們的行為自然而然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從大的角度來講,不僅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當代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大量的文化涌入中國文化,新思潮很容易影響的是大學生,由于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判斷力,也容易盲目的崇拜,大學生婚戀觀也便容易受到西方關于“性解放”和“性寬容”文化的影響,錯誤的認為性是戀愛關系鞏固的階梯,因此也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對90后的大學生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傷害。此外,還包括網絡、大眾傳媒、90后大學生所處的時代特征、社會夫妻離婚率、校園周邊環境等都會對問題的形成具有產生或小或大的影響,隨著網絡的發展,非面對面的交流給人們帶來了方便,QQ、微信、YY等的快速被人們接受,尤其是大學生對于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也便受到的影響最大。
第二,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大學生得到相關專業知識和明白做人準則,培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渠道是學校傳授,因此對在大學期間婚戀觀教育,學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性和戀愛心理方面心理健康成為大學生必修內容是在2011年9月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通知》中通過的。但是盡管已納入學校的必修課當中,而實際的教學內容還是不容樂觀,表現在對基礎知識的重視,忽視大學生婚戀觀方面內容的講述,以及缺少專業婚戀觀方面的教師,使得教學效果不高,教育內容涉及范圍太窄,講述內容陳舊,還有些學校沒有涉及性方面知識的講授,導致教育的滯后,中學學校教育基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少和學生談一些“敏感”話題,無論在中學時代生物課涉及此方面的介紹,還是大學期間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由學生自己自學,缺乏正確的指導。
第三,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孩子婚戀觀形成的過程中,父母影響產生重要作用,家庭的教養方式,包括溺愛型的教養、專橫型的教養、寬容型的教養還是權威性的教養等多種方式都會對子女婚戀觀方面的建立產生影響。家庭狀況包括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夫妻關系等方面的影響。親子之間關系,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時間的長短、溝通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問題家庭包括犯罪家庭、吸毒家庭、暴力家庭、亂倫家庭等都會對大學生婚戀觀的樹立產生影響。
第四,受到自身情況的影響。由于大學生生理、心理方面的差異,以及大學生因為來自不同地域,家庭出生環境、學校教授內容和社會經歷的不同,因此他們在判斷適合自己還是不適合自己的婚戀觀上相應地也存在著千差萬別。在價值觀差異巨大的今天,一部分大學生能夠及時地辨別當下情況下正確還是錯誤的婚戀觀,而把正確的婚戀觀觀念納入考慮范圍,而摒棄錯誤的婚戀觀對自身的負面影響;對于另一部分大學生而言就不能從壞的婚戀觀中解脫出去,并且對于中西文化沖擊下使他們誤入歧途的婚戀觀也一并接受,不能很好規劃自己的婚戀觀。在社會中,道德調整方面不全面,也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由于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各方面的缺點和條件的限制,對于正確婚戀觀的建立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3 90后大學生婚戀觀應對政策建議
1、自身教育
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認同。由于每個大學生的理想、價值追求的不同,因此每個大學生有關價值認同方面也會產生差異,自我價值認同同時,必須和社會價值統一起來,讓他們從社會大的環境背景中出發,正確把握社會輿論導向,從而使大學生婚戀觀形成關于社會支持下的正確觀念,并形成他們獨特的一套關于對戀愛、婚姻的評價、見解,從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有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以此指導建立正確的婚戀觀。
2、 家庭教育
從義務教育時代到高等教育時代,把涉及到兒童生理、第二性征的出現方面的知識、早戀、大學生期間戀愛和婚姻方面的知識,給予孩子清晰地認識框架,使他們自小形成對婚戀觀面的正確認識,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及時地學習婚戀觀教育的新內容與新方式,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把它作為重要的考慮內容。
再者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是可以說是青少年婚戀觀形成的基礎,作為孩子的榜樣的父母,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對家庭有責任心,對家人有愛心,對矛盾有寬容心,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關系,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與氛圍。
3、學校教育
在學校開設有關婚戀觀教育課程。將婚戀觀教育落到實處,把婚戀觀教育貫穿到人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中去,從兒童出現性別區分時開始,直到晚年期間的性心理調適,它為持續一生的教育。教育內容隨著不同的教育階段而有所區別。中學階段,針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學校應輔之以必要的心理調適并進行相應的婚戀觀教育,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學校也應相應地開設有關婚戀觀教育的課程,性生理知識、性心理知識和婚戀道德能被有機統一起來,應用各種靈活方式展開教學,進而滿足大學生對婚戀方面知識的需求,彌補性知識方面教育的缺失,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同時,可以在學校設立陽光交流站,開展心理輔導,方便學生將戀愛與婚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擾帶到心理咨詢機構,同時不定期的邀請知名的心理專家開展心理交流會,了解大學生婚戀心理,并提供心理咨詢,讓大學生能夠從容的面對戀愛、婚姻中的困惑,更快、更有效地幫助他們走出困境,也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和就業中的能力得到提升。
4、社會教育
強化大眾傳媒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從大眾傳媒角度來看,它對90后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既有促進作用也有阻礙作用,一方面,通過一些優秀節目,如電視劇、電影、娛樂節目的播放對大學生正確婚戀觀產生積極影響,但另一方面,一些網站利用快捷的交流方式,大量傳播一些色情、不良視頻,影響大學生婚戀觀。關鍵是要看大眾傳媒是不是具有服務意識,是不是具有責任感,發揮大眾傳播媒對90后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促進作用,就需要加大對大眾傳媒的管理力度,使大眾傳媒為90后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宋振玲. 90后大學生婚戀觀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性教育[J]. 職業時空, 2012 (02).
[2] 葉麗紅. 當代大學生性觀念調查[J]. 青年研究,2010(05).
[3] 向欣. 對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的教育思考[J]. 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0(11).
作者簡介
李萍(1978-),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講師,碩士專業: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籍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