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彩虹
摘 要:高職大學生學習底子薄,思想發展多元化,是社會輿論和其他高校關注的焦點。對高職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有利于維護高校校園穩定,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心理危機干預
高職院校學生生源雜、入學成績低、我約束力較差,出現各種危機事件的可能性較大。目前,各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但因各種因素,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隨意性較大,操作程序不規范,導致各高校出現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的程序和方法不一,心理危機事件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影響程度不能縮減到最低。基于以上原因,職業院校應本著“下移重心,落實基層,預防和發展為主,干預和咨詢為輔”的總體發展思路,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模式。
1 加強制度建設,注重規范性,提高實效性
1.1 《學生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機制》
制定《學生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機制》,提出“五級心理問題防護網絡”,即 宿舍設心理信息員,班級設心理委員,各系設心理輔導站,學院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醫院設分診轉診治療,通過以上五級防護,心理問題學生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和干預,有效的避免了意外事故的發生。同時完善了“校、系、班三級救助體系”, 學院成立了“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規劃和領導我院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督促有關人員認真履行干預工作職責;各系設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班級建立“寢室和班級報告制”。“五級心理問題防護網絡”和“三級救助體系”為做好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防和干預起到了顯著性作用。
1.2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手冊》
制定《包頭職業技術學院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手冊》,進一步規范班級心理委員的選拔和培訓,明確班級心理委員的職責與義務,心理委員對班級同學的心理狀況實行月匯報制度,每月底上報班級《學生心理狀態晴雨表》,對班級同學生活狀況、學習狀況、人際交往情況、情緒狀況等方面做整體描述,并對特殊情況或異常情況做詳細描述。每月底上報,經整理、篩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能及時了解全院學生的心理動態并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
1.3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危機干預辦法》
為使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流程更加規范化,學院出臺了《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危機干預辦法》,并進一步明確了心理危機干預對象、干預過程和步驟,使學院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2 強化普及性教育與預防,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主動性
2.1 拓展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力開展普及性教育與預防,在每年新生入學之初,在全校范圍內舉行大型的心理知識宣傳活動,制作海報、展板,介紹新生生活適應、心理健康知識等內容,并每年在全院范圍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還主辦出版了《心海導航》報,每年出版4期,每期四版,學院還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和心理劇大賽。
2.2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及課程的開發
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心理危機預防教育工作,經過幾年的經驗積累,開發出了適合本校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 “生命教育系列工作坊”課程,包括:“自強人生”、“規劃人生”、“減壓人生”、“珍惜人生”、“感恩人生”五個方面。經過一年多的教學探索,其中,“自強人生” 、“規劃人生” 、“減壓人生”三個課程已相對成熟。課程引導了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熱愛生命,善待生命,從而優化了學生的心理品質,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危機的應對能力。
2.3 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兼職隊伍
為提高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整體水平,更好的掌握心理危機識別和處理能力,降低學生中心理危機的發生可能性,學院組織輔導員參加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共2012年一年就有20名輔導員取得了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資格證書,其中有9名被選聘為學院兼職心理咨詢師,覆蓋到學院各系、部。
2.4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加強學院兼職心理咨詢師隊伍的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組織培訓心理委員心理危機相關知識講座兩次,并定期組織心理協會成員召開學生心理動態相關會議,使心理健教育中心更準確、及時的把握學生心理狀況,有效的預防了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3 完善專業性預警系統,加強跟蹤咨詢,提高針對性
3.1 新生測試后有心理危機的學生的預警程序
為做到學生心理問題早發現、早評估、早治療,每年11月各系進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并篩查出心理危機高危個體。首先將《心理測試高危預警排查學生匯總表》返到各系,需各系心理輔導員和班主任了解此同學情況,并由班主任填寫《心理測試高危預警學生排查登記表》,確實需要預警的學生,專職心理咨詢師會做進一步的訪談,訪談后用SCID進行診斷,最后對篩查的學生做預案。
3.2 對緊急情況的預警
為了進一步提高心理預警的實效性,個體咨詢還建立了學生心理危機報告制度。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咨詢值班期間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危機,會及時將相關信息以書面的形式報告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視情況下發《預警通知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心理評估權,對學校教務有效(緩考建議權)、休學建議權、危機通知單發放權。
4 落實應急措施,加強多方位多渠道干預,狠抓穩定性
對于列入《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庫》的學生或突發心理危機的學生,學院根據心理危機程度實施心理危機干預。除個體咨詢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還開展了新式多樣的團體治療,如“薩提亞個人成長訓練小組”,使學生在集體中發現自己的內在資源,提高了學生面對心理危機的應對能力。
為了降低危機事件的發生率,學院制定了心理咨詢師值班制度,便于對發出危機求救的學生進行緊急心理援助。對于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學校成立了由學生工作處、保衛處、校醫院、各系黨總支成員組成的應急小組,加強了各部門的聯動效應,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時效性。進一步完善了心理危機的求助功能。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院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的相關機制和實際操作能力取得了較大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更加完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有了明顯改進,校內的突發事件和不穩定因素大幅減少,校園更加和諧穩定。 但是,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因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參考文獻
[1] B E G illiland, R K Jam es著, 肖水源等譯.危機干預策略[M] .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1.
[2]芭芭拉.魯賓.韋恩瑞伯, 艾琳.布羅契著, 黃惠美等譯. 危機干預與創傷反應理論與實務[M] . 廣州: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3]孫宏艷,徐文新. 社會轉型期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征分析. 中國青年研究,2004,12:45-53
[4]楊雪花.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研究進展[ J] . 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 2000, 17( 2) : 65-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