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熙
摘 要:人力資源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在陳述區域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的定位及作用的基礎上,系統地分析了河南省目前人力資源的困境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人力資源困境
1 區域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的定位及作用
區域經濟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以一定地域為范圍,并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區域經濟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發展的地理概念,反映區域性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現狀及其問題。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區域經濟強調“地理”概念,而地理分布中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包括人力資源狀況等因素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作用。經濟發展的實質是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相結合的過程,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起著創造性的主導作用,因此,研究人力資源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有著重要意義。
1.1 人力資源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
人力資源的存在和使用既是社會財富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正是生產發展和消費增長的雙重性使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卓越成果已經證明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成為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高質量的人力資源不僅可以替代自然資源,緩解資源短缺,而且能深度開發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創造出新的物質資源以彌補原有的不足。另外,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可以發揮倍數效應,即低水平的人力資源投入創造高水平的物質財務的積累和高水平的利潤回報。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特別是在經濟起飛階段,對資金、技術、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是人力資源的開發顯得更重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社會、 網絡技術、 高新技術產業的出現,區域經濟的不斷變化,人力資源作為一個新的開發領域,已經成為國家人事管理的重要內容,并且對區域經濟、 國家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
1.2 人力資源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價值比重較高
區域經濟一般是指一定的地區及地區間空間的資源配置和利用的經濟。缺少人力資源,社會經濟活動將無從談起,經濟發展也無法保證。據世界銀行測算,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中,發達國家為49%,發展中國家為31%。由此可見,在區域經濟增長中 ,人力資源的貢獻所占比重很高。占比重很高。 21 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作為知識載體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資源的開發愈加顯出緊迫性和重要性。 當區域經濟走向發展,便呼喚著人力資源發揮主導作用,此時,若人力資源在存量和結構上不能與之匹配,便會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的積累和開發都要與其匹配協調,從而發揮真正的貢獻價值。
2 中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人力資源困境——基于河南省的分析
2.1 對河南區域人力資源存量的絕對量、相對量的分析
人力資源存量主要是為了考察總體規模的相關情況。從人力資源存量的絕對數值來看,河南省一直是中國的人口大省,而且是最基本的省情。從2010年的數值看,河南省的人口總量已經突破一個億,到2011年已達到1.0489億人。同時,河南省人力資源的規模總量也比較大,2006年已突破7000萬人,并保持了不斷增長的較好態勢。從絕對量上看,2011年河南省人力資源人口(15—64歲)為7369萬人,比2006年相比凈增加了 367萬人,占全國人力資源總量的比例為7.35%。所以,從存量絕對量上看,河南省的人力資源相當豐富。但從存量相對量看,2006-2011年間,河南省的人力資源率都維持在70%以上,處于“人口紅利”期。但從縱向來看,2006-2011年,河南人力資源率呈現略微下降的態勢,并且上述年度的人力資源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處于較低地位。2011年,河南省的人力資源率為70. 25%,不但遠低于北京(81.58%)、上海(83.85%)等發達地區,而且與鄰近省份(湖北(75.58%)、山西(73.72%))相比,也低于對方,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低4%還多。可見,河南省人力資源雖然總量占優,但結構上又處于相對劣勢。
2.2 人力資源整體文化素質不高,技能素質需提升空間較大
在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素質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阻礙之一,就目前河南省經濟發展情況看,人力資源整體素食偏低已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為一個中部人口、經濟大省,河南省有著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但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和集中方面比較貧乏。根據國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按照10萬人為單位統計大專人口數額,河南省僅為6398人,與發達地區北京31449人、上海21952人相比差距甚遠,與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鄰近省份山西8721人、湖南7595人相比也處于下風,較國家平均水平8930人低約30%。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11年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河南為5.7%,同樣遠高于北京的1.73%、上海的2. 4%等發達地區,高于山西的2.9%、湖南的4. 23%等中部城市,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21%。由此可見,河南人力資源的受教育水平相對不高,人口的文化素質整體較低。為配合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步伐需要,雖然技能鑒定和技能人才培養水平較以往年份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依然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并且受河南省本身地域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后性的影響,一部分已接受培養的優秀人才不斷流向經濟發達地區,造成人力資源存量和素質雙雙下降。
2.3 河南省人力資源結構分布不均衡
從2011年的統計數據看,河南省青壯年人口(15—44歲)占全省人口資源比例為65.8%,目前年齡結構較為合理,但同時有其他數據顯示,近幾年老年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即老齡化程度不斷增加,意味著未來青壯年人口數量將減少。此外,河南作為中部人口大省,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速度較慢,因此,河南省農村人力資源相對城鎮比重明顯過大,而農村人口流向經濟發達省份的幾率較高。從產業結構看,河南省產業結構分布告訴我們河南省依然是農業大省,即第一產業仍占主要地位,因此,人力資源分布依然是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最高,但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人力資源分布必將優化。最后,從行業結構看,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1年,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逐年下降,這與河南省工業化、城鎮化程度的提升密切相關,但分布在和社會現代化發展程度密切相關的服務業,包括流通、信息、娛樂等行業的人力資源數量近幾年變化并不明顯,即行業結構依然有待優化。
3 走出人力資源困境的對策
3.1 引導區域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管理走向市場化道路
在市場經濟體制中,人力具備資源屬性,即會追求資源效益的提升,這會涉及人力資源的投資與收益的對比,因此,人力資源市場化道路的發展關鍵是構建人力資本投資與回報的合理機制。具體來講,首先是建立健全人力資源開發機制,由于人力資源已轉化為商品,因此要以經濟利益的分配為前提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其次,逐漸完善人力資源管理使用機制。目前將人力資源價值貢獻量絕對的數量化還不能實現,但我們應將價值量和轉化的資本量進行匹配,科學規范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從而肯定人力資源價值貢獻,促進人力資源效能的最大發揮。
3.2 拓寬就業領域,提高就業率,促進現有人力資源潛力的充分發揮
上述我們已闡述人力資源通過參與生產過程,對生產要素進行加工整理,體現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人力資源潛力的充分發揮將增加價值的創造。而目前就業領域分布的不合理,及就業率的下降是一大制約因素。而此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企業和作為人力資源的勞動者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持續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拓寬就業領域,并放開勞務市場,以產業結構的調整來引導現有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讓人力資源本身發揮最大效能。其次,就業者應調整就業意識,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應主動改變認識,忌眼高手低,視野狹窄,用實際行動體現人生價值。
3.3 增加教育投入,加強培訓和繼續教育,提升人力資源專業素質
在區域經濟的發展起步階段,由傳統產業結構向現代產業結構的轉變要求,必然伴隨著就業人口結構的劇烈變化。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高素質勞動人才的供需矛盾較不斷增加,雖然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但是新增的農村勞動人口因文化素質較低,仍然無法滿足各個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所以,增加教育投入,加強培訓和繼續教育,已成為提高人口素質,加速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第一,要做好對在職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改變職工知識結構,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第二、要做好農村勞動力的農業科技培訓,強化對農村勞動力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質教育。最后,要繼續強化基礎教育,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力提高人口的基本文化素質,進一步深化城鄉教育的綜合改革,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推動教育面向當地經濟,為提高區域經濟的整體素質服務。
參考文獻
[1]雷麗平,于欽凱.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人口學刊.2004(4):21-25.
[2]徐斌,馬金. 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J].人口學刊. 2000(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