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公路和鐵路等交通需求日益增加,跨江和跨海大橋數量急劇增加,由此引發的船撞橋事故也隨之增加。由于事故的頻發,已經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別在我國長江等河流的中下游、沿海及經濟較發達地區,橋梁防船撞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本文主要論述了橋梁防船撞的發展,以及在山區河流橋梁中的應用情況。
關鍵詞:橋梁防船撞;防撞理念;災難性事故;防撞設施;山區河流
1 橋梁防船撞的必要性
在改革開放的30年間,中國航運迅速發展,由此引發船舶和橋梁急劇增加,因此船撞橋事故也頻繁發生。比如武漢大橋在建成50年間被撞75次。近幾年船舶與橋梁相撞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2007年6月,一艘載重1500t的運沙船撞上佛湛線九江大橋,是得9人失蹤;2009年1月,17艘幾百噸的駁船隊,尾船撞上城西大橋拱肋,造成橋蹋的巨大經濟損失;這樣的例子的頻繁發生,2011年12月,上海松江的油墩港橋被裝蹋,一度使得該河段段航,造成的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為了避免船沉、橋毀、人亡的重大事故,除了在橋梁建設時要充分考慮,減少船撞事故發生的幾率外,還必須對已建和新建橋梁靠近航道的橋墩設置防撞裝置,以便在萬一撞上時不致釀成災難性事故。
2 橋梁防船撞的理念及防撞設施的發展
丹麥的弗賴德遜曾提出幾座當代大橋的防撞設計理念,并且對22座大橋的防撞進行了分析評價。陳國虞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近幾年的實踐,提出5點橋梁防撞理念。即“橋隧比選、一跨過江(主槽無墩)、應保盡保、交通管制、對只抗撞而不保護船舶和環境的橋梁設計應予改進”,這些橋梁防撞理念的推廣,對于減少船撞橋事故的發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船撞橋事故的頻發,許多研究者針對不同的情況設計了相應的橋梁防撞設施,防撞設施分為主動型橋梁防撞設施和被動型橋梁防撞設施,主動型防撞設施主要在橋梁設計階段進行,包括進行合理勘定橋梁位置、選擇合適的橋型、配合原來的航道布置橋墩等等。而被動型防撞設施有墩外防撞墩、人工島、彈塑性鋼圈、柔性防撞設施等。我國在1000年前橋梁便設有防撞設施,例如浙江富陽恩波橋,為3孔石拱橋,水中兩墩上下游均設有分水尖;山西襄汾通惠橋,上下游均設有分水尖,以防流冰撞壞;浙江通濟橋,兩面修筑有8個防撞墩。目前,最受歡迎的防撞設施是上海海洋鋼結構研究所歷時18年研究設計的黏滯性高耗能柔性防撞設施,經過一系列的試驗研究,達到柔性防撞設施的最高效果“三不壞”即船橋相撞時,船、橋和防撞設施三者都不壞。
3 山區河流橋梁防船撞情況
國家大力支持西部開發,中西部山區河流上的橋梁數量急劇增加,但是天然情況下山區河流復雜多變,通航問題較多,在洪水和枯水期,流量的變化使得水位變幅巨大,大比降水位落差導致水流條件的復雜,水流流態紊亂,與此同時,在山區河流中建設跨、臨江工程,比如建設橋梁,侵占了一定的通航水域和通航尺度,增加船舶的航行難度,極易誘發船撞橋的安全事故。同時,在工程施工時,需要占據較大部分通航水域,干擾船舶的航行。此外在“橋群”河段,橋梁間距減少,航行視距減小,在流態復雜的河段,極易發生事故。
因此,對于山區河流上的橋梁,尤其主槽中設有橋墩,橋墩應該設置防撞設施。安慶鐵路大橋是一座雙線鐵路橋,投資很大,如果為了降低船撞風險,采用增大主跨的方法,橋墩向淺水方向移動,這將大幅度增加投資,這種方案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希望防撞研究者在橋墩上增加一定的防撞設施之后,降低船撞風險。經計算安慶鐵路長江大橋受船舶撞擊風險最大的是3#,4#主墩,而對離主航道較遠的輔助墩及邊墩而言,產生船撞風險的主要是船身較長的駁船隊。主墩和輔助墩都需要設置了被動防撞設施,并且采用能降低船撞力的防撞設施。
目前,我國山區河流中船撞風險較大的拱橋金沙江上較多,典型的有宜賓馬鳴溪大橋南門大橋和戎州大橋。重慶附近的合陽嘉陵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萬縣長江公路大橋以及巫山的巫峽長江大橋等。以上橋梁均位于長江上游山區河流段,有的處于三峽常年庫區和變動回水區內。其中,位于萬州的萬縣長江公路大橋問題尤為突出。受河道條件、水庫水位變幅影響,船舶航行將出現以下特點:蓄水后河道加寬、水深增加、流速減緩,船舶航行條件較建庫前有較大改善。另一方面,(1)每年蓄水期、汛期以及消落期,河道條件和水流條件變化很大;(2)三峽調度導致的大水差變幅增加了船舶航行難度,需要有較長時段的適應期;(3)船舶的大型化發展趨勢使船舶動力降低,操縱性變差;(4)部分航運公司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交通安全,具有較大的船撞隱患。
4 小結
在我國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對于橋梁防船撞研究非常重視,許多重要的橋梁都會進行船撞研究。但對山區河流橋梁的有關調查表明,位于西部地區的橋梁95%以上都沒有進行過防撞的研究和設計,90%以上的橋梁均沒有配備防撞裝置。而重要的是,我國已進行的橋梁防撞研究中,還未見到針對拱橋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和設計人員可加大這方面的試驗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朱海濤,陳國虞. 我國橋梁防船撞的回顧和展望 2013年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分會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 126-131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3 北京.
[2] 陳國虞.橋梁防船撞理念 國際船橋相撞及其防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4-30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4 北京.
[3] 陳明棟,陳明,陳國虞,等.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防船撞研究[J].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2):203-207.
[4] 陳國虞,王禮立. 船撞橋及其防御[M]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6 北京.
[5] 邱大洪.工程水文學[M].4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北京.
[6] 陳明棟,陳明,林巧等.山區河流橋區通航條件和通航安全問題研究[J]. 水運工程,2009, (8):84-88.
作者簡介
魏彭林(1991-),男,山西霍州人,重慶交通大學,水利工程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