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雨佳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會計選擇政策的現狀、影響因素和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尋找改善會計政策選擇的制約措施,以達到盡量發揮其積極作用,消除其消極作用,推動我國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關鍵詞:會計政策;會計制度;會計政策選擇
1 我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內容
會計政策選擇是指企業管理當局在特定的環境下,在既定的可選擇范圍內,根據企業的目標或管理當局的目標,對可供選用的會計原則、方法、程序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擬定會計政策的過程。我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1 資產計價基礎的會計政策選擇
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等,在不同的計價基礎會產生數額懸殊的資產賬面價值。
1.2 存貨計價方法的會計政策選擇
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不同的計價方法會產生不同的存貨庫存價值與發出存貨成本,進而會對本期利潤與財務狀況產生影響,特別是在通貨膨脹時期,影響更為顯著。
1.3 長、短期投資的會計政策選擇
長、短期投資的認定,長期債券投資溢、折價的攤銷方法,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與權益法)與揭示。
1.4 固定資產的會計政策選擇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期間和預計殘值的估計。
1.5 無形資產的會計政策選擇
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間和方法。
1.6 所得稅的會計政策選擇
在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是選擇遞延法還是債務法進行核算
1.7 長期工程合同的會計政策選擇
長期工程合同收入的確認方法
1.8 合并會計政策選擇
某些子公司是否列入合并范圍,合并前對會計報表是否以及如何進行會計原則和政策的調整,是否對母子公司的物價變動進行調整以及調整的原則和程度。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我國現有的會計準則中對某一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有多種備選處理方法,為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留下了較大的選擇空間。而不同的會計政策的選擇又會對企業會計信息產生不同的影響,如何有效地發揮這種影響,正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2 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因素及存在的問題
2.1 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因素
所謂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是指企業管理層在會計核算時選擇具體原則及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的一種企業內部行為,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的條件,經過對可供選擇的會計原則、會計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擬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政策的行為。然而,企業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將導致企業集團不同的利益分配結果和投資決策行為,進而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結果。
會計政策的選擇關乎到一個企業的賬務處理,但在選擇的同時會受到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稅務政策、企業的組織形式以及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判斷能力的影響。在我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以下兩個因素:
1.企業利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影響報表數據
比如,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可以選擇不同的計提方法,有平均年限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在不同的計提方法下,對于同一項固定資產折舊計提金額不同,進而導致該項固定資產的期末凈值不同,很多企業利用該方法擴大企業凈資產價值。
再如,對于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金,有些企業采用按照應收賬款百分比計提,有些企業卻100%不計提壞賬,那么在應收賬款相同的情況下,兩個企業的壞賬準備賬戶金額不同,進而應收賬款的金額不同,從而100%不計提壞賬的企業虛增收入,擴大利潤。
綜合以上兩個案例可分析出,不同企業在合法范圍內選擇不同會計政策會影響報表數據,從而達到企業自身目標。
2.企業選擇不合理的會計政策,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比如,發出存貨計量方法,不同的方法適用于不同的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只有將成本降到最低,才可能實現利潤最大化,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影響成本的大小,同時也會影響成本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分布。
案例分析:在其他政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A企業對材料的發出采用先進先出法,B企業對材料的發出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同樣的材料在采取不同的計價方法時,發出材料的成本不同,在物價不斷上漲的環境下,兩企業的收入和其他費用基本相同的情況下,A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的利潤和期末存貨的價值,而B企業因發出材料的價值接近市場價值,使當期成本高于A企業,其存貨價值降低。
2.2 我國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
結合上文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企業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將導致企業的利益分配和投資決策不同,從而影響企業的資源配置最優的目標,在實際工作中,我國會計政策選擇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企業可以利用會計政策的選擇操縱利潤、控制報表信息的準確性,使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破壞市場秩序,損害受益人的利益,欺騙信息使用者。
第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不合理,則企業提供出的會計信息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企業目標和選擇會計政策的方法并未保持相對一致,從而抵消了會計政策選擇的意義和作用。在現代企業中,正確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的企業并不多,大部分企業沒有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即使選擇會計政策的企業,他們在選擇的同時沒有統一按照科學的選擇程序,選擇的隨意性較大,造成會計信息質量的降低。
3 改善會計政策選擇的制約措施
3.1 建立高質量的會計準則
以會計準則為核心的會計規范對會計政策選擇具有現實的約束性,會計政策選擇是規范與自由對立統一的產物。不管企業出于何種動機,它也應該在會計規范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選擇,除非會計規范中尚沒有做出規定。
目前我國已經頒布了多項具體會計準則,不論形式還是內容都體現了與國際會計的逐步接軌。但是,一項會計準則要經過政府與企業“多次博弈”才能逐步完善,均衡點會不斷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逼近,最終達到帕累托最優。所以,應加快完善以會計準則為主的會計規范體系,并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修改。
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努力:
1、建立我國正確的會計準則導向
要讓會計和審計人員能夠根據廣泛的原則來處理經濟業務,必須有一個完整、內在一致和明晰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但至今我國的財務概念框架還遠遠沒有完善,這是我們今后努力的一個方向。
2、對會計政策選擇的多樣性應進一步限制
我國還處于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會計政策執行者還習慣于執行不需要個人判斷的會計政策。法律體系也不十分完善。因此,應進一步對可選擇的范圍加以明確,對會計政策選擇的多樣性進一步限制。并對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限制條款。
3、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化
監管部門要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公司信息披露的最低限度。公司披露信息時應作到“從多不從少”的原則。但目前我國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執行情況來看實在令人堪憂。監管部門對披露信息不足的公司,應責令其在規定期限更正補充,以防止其披露虛假會計信息及利潤操縱行為。
3.2 完善企業內部約束機制促進企業做出恰當的會計政策選擇
完善企業的內部監控機制,以加強監控者對企業經營者行為的了解,提高其會計政策選擇信息的收集、評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監控手段,避免遭受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所造成的損失。具體可注重如下措施:
1、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明確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明文規定雙方的職責和權利。
2、建立審計委員會,并充分發揮其作用。公司章程應賦予審計委員會對公司財務報告流程及內部控制的監督權,明確規定審計委員會對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及商定審計計劃等相關工作的參與權,從而確保審計委員會在公司中的權利和地位。
3.3 健全市場法規及訴訟制度
1、要完善或修改《公司法》、《證券法》等有關法規。
我國《公司法》、《證券法》等法規以三年連續虧損作為上市公司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的依據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巨額沖銷等利潤操作行為。因此有必要對此類條款加以修改和完善。除了以二年連續一虧損為依據外,還應輔以其他指標,以減少上市公司管理當局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的外部動機。
2、要加強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做法,它們往往通過詳細的法律條文規定了企業的各種決策行為不得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否則投資者可以起訴公司以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就使得企業在做出可能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決策時面臨著被懲罰和起訴的風險,一旦在訴訟中失敗,則面臨著巨額的賠償。這種違反法律的巨大代價具有對企業決策的威懾作用。健全的法律訴訟機制能夠均衡各個利益主體的利益分配,對代理人的機會主義傾向產生威懾作用,使市場不至于失靈。這也是美國實務界能夠控制會計主觀性及其靈活性的關鍵之所在。在機會主義被壓縮到極低的程度時,會計標準才能發揮規范效果,專業判斷作為一項純技術性的會計程序才能真正起到促進會計信息有用性的作用。
3.4 強化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機制
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客觀收集和評價有關經濟活動和事項陳述的證據,判斷這些證據與建立的標準符合程度,并將其結果傳遞給有關利益的使用人?!弊詴嫀煹膶徲嫳O督是上市公司合理運用會計政策選擇的外在保證,強化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行為,必須先優化獨立的審計規范。制定我國獨立審計規范,必須保證其權威性,才能達到優化的目的。為此,制定我國獨力審計規范應該做到:
第一,促進注冊會計師遵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從業原則,提高獨立審計質量;
第二,促使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按照統一的執業標準執行審計業務,提高業務素質和執業水平;
第三,明確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者的權益,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于此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加大違規成本,把處罰真正落到實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刑事和民事責任。在重視制度和懲戒的同時,堅持誠信教育,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
3.5 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加強道德假設
隨著經濟管理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會計理論不斷豐富,會計方法不斷更新,會計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會計核算手段的電算化,要求會計人員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會計知識,以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信心和能力。會計人員要自覺接受崗位培訓和后續教育,使自身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會計工作對職業判斷的要求。此外,會計理論界和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宣傳新的會計制度、準則和各項法規等,對其要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闡釋和開展討論,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對會計人員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業務培訓,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以方便會計人員學習。同時,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進德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
4 結論
會計政策的選擇過程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同時,它也是一個社會實踐過程,一個被經受公認的過程,更是一個會計政策日益體現社會公平、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在我國對指定會計政策選擇的新準則中,從會計政策的定義、變更、披露等方面都已有明確規定。
參考文獻
[1]李姝。基于公司治理的會計政策選擇[J] 會計研究,2003
[2]趙桂琴. 新時期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J]. 經濟與管理,2008
[3]曹妮. 論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對財務信息的影響[J]. 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