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欣
摘 要:中國的農村金融需要不斷完善制度,尋求創新。自2006年國家開始調整和放寬農村銀行機構的準入政策,村鎮銀行在這一時期迅速發展。黑龍江省是中國的農業大省,其“三農”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農村金融供給問題,嚴重影響著新農村的建設。黑龍江省村鎮銀行的設立為了解決供給問題,完成支農使命。本文對黑龍江省村鎮銀行的發展歷程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黑龍江省村鎮銀行的發展問題,探討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促進黑龍江省村鎮銀行有效支農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黑龍江省;村鎮銀行;支農;制度構建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建設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現在農村信貸支農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完全適應新的社會形勢需要。“三農”問題已經成為現在的焦點問題,不斷得到社會的關注。農村經濟離不開農村金融,農村金融需要不斷的改革創新。近些年來,農村金融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撐,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但是農村金融市場信貸供給不足仍然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從農村體制構建來看,解決農村金融市場信貸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推進農村金融的市場化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在資本準入、利率管制和監管方面需要實質性的改變,引入競爭機制,才能改善農村金融發展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改革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農村金融改革。借鑒國內有代表性省份的農村銀行的支農模式,結合黑龍江省農業發展對信貸業務的要求和村鎮銀行的實際建設情況,對黑龍江省村鎮銀行支農提出有效建議,找到村鎮銀行有效支農的科學路徑。
1 國內外研究綜述
1.1 國外研究綜述
國外的社區銀行和鄉村銀行起步比較早,理論體系相對完整,值得我國村鎮銀行的模仿和借鑒。社區銀行指的是資產總額低于10億美元的銀行。這種劃分不是特定的,而是根據當前的指標所衡量出來的,所以社區銀行的劃分也是復雜的。其核心的經營原則是融資,建立銀行、小額借款和儲戶之間的關系,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資金流動,社區銀行的交易服務多半來自借款和傳統金融服務。其形式是獨立的,或者說是銀行控股公司中的唯一的一家銀行。這樣從資產規模的角度對社區銀行進行了更近于經營實質的定義,社區銀行是服務所在社區的銀行機構。國外對社區銀行的研究比較透徹,也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如果我國簡單的模仿,將國外的先進理論本土化是不可行的。需要建立我國村鎮銀行的標準,對村鎮銀行進行深入的研究,不斷研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和探討。
1.2 國內研究綜述
我國的村鎮銀行是服務于區域內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中小型銀行。近些年來,學術界對村鎮銀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國村鎮銀行存在的意義在于,可以擴大農村資金供給渠道,引導民間金融體系化發展。通過打破農村信用社的壟斷地位,引入農村金融企業的良性競爭,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讓廣大農村居民成為最終的受益者。但是,我國村鎮銀行發展存在著一些問題。村鎮銀行仍然沿用城市商業銀行模式開展業務。農業生產的分散的特點使得銀行與農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造成風險高、籌資難的局面。面對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的問題,可以借鑒國外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規律,對市場進行合理的定位,創新業務,建立具有農村特色的企業機制。為我國村鎮銀行的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高的困境提供有益的參考。
2 黑龍江省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東北部城市,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農用土地面積3950.2萬公頃,站全省土地面積的83.5%。其土地肥沃,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近些年來,全省涉農金融機構推出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受益農戶不斷的增加。說明村鎮銀行在農村金融創新改革的推動下,金融支農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提高對農服務的水平。在金融企業不斷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說明農村經濟活動并不是高風險、低報酬的。農村經濟中也存在風險低,收益高的客戶群體。尤其是在我國農村經濟得到良性發展的當下,黑龍江省農業正在迅速發展,農民收入來源多元化,金融市場呈現出廣闊的前景。
3 黑龍江省村鎮銀行支農性制度的完善
村鎮銀行制度的建立,不能完全強調其支農性,甚至強調其全盤支農性,支農性重任也不是農村銀行獨立負責。基于農村地區長期金融匱乏,需要提供大量支農資金,作為商業銀行中的村鎮銀行不能負擔農村金融的重任。通過對村鎮銀行實際運行問題的了解,才能建立完善的支農性制度,更好的規避風險、提高收益,只有村鎮銀行得到可持續的發展,才能更好的為企業和農戶服務,擔負起支農性責任。在保障農村銀行盈利的前提下,對支農性制度應有所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保證農村地區最需要資金支持的群體得到金融服務。支農性制度的規定需要細化具體的操作,制度的規定需要有效的執行,如果執行力不夠,再完善的規定也是趨于形式。所以監管執行就需要加大力度,要切實強化金融機構的監管,嚴格趨于服務職責。監管部門制定出詳細的評估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同時采取政策措施,更好的促進金融支農。引導和推動更多商業金融資本進入村鎮。
4 結束語
總之,我國可以借鑒國外村鎮銀行的制度,根據村鎮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制度規定,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有一定的貸款比例投降農村,才更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發放貸款時,對中低收入的農戶或者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總額的比例進行詳細的規定,建立合理的指標體系,滿足黑龍江省村鎮貸款、服務需求。注意強化執行力度和懲罰措施。真正做到促進農業發展,為提高社會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 慕麗杰,王兆剛. 村鎮銀行的發展與城鄉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破解[J]. 農業經濟. 2011(04):78-80
[2] 劉健,孫璐. 黑龍江省典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效率綜合評價研究[J]. 黑龍江金融. 2012(12):43-44
[3] 徐信艷,馬曉青. 村鎮銀行發展的瓶頸及對策建議[J]. 上海農村經濟. 2010(12):30-32
[4] 孫翯. 中國中小銀行可持續發展策略:規模領先還是特色制勝[J]. 金融論壇. 2011(04):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