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摘 要:隨著城市道路的迅速發展,對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來越高,瀝青路面具有平整、耐磨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但近幾年,瀝青路面出現了坑凹、波浪、跳車等路面不平整的問題,本文探討了瀝青路面產生不平整的原因及處理措施,以供同行在城市道路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時參考。
關鍵詞:市政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
1 路基的質量是保證路面平整基礎
路基不均勻沉降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產生較大的沉落。引起路基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路基填料控制不好,路面形成高低不平。②路基的壓實度不足,路基于填料接縫接合部產生裂縫和沉降,路基土壤的密實度偏低,土體透水性增強,水分集聚和侵蝕路基,使路基土軟化產生不均勻沉降。③路基防護排水不完善,因軟土的壓縮性大,自重產生沉降,濕陷性黃土的不均勻沉陷、水流不暢,在荷載和水溫綜合作用下,引起路基不均勻沉降,路面形成高低不平的情況。針對路基沉降的成因采用方法如下:
1、路基填料 路堤填料一般應采用砂礫及塑性指數和含水量符合規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澤土、凍土、有機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質的土。對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為路基填土,路基填料達不到規定的最小強度時,應采取摻合粗粒料、或換填、或用石灰等穩定材料處理,對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數大于18的粘質土,當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時,可采用規定的輕型壓實標準;改善填料的性質,在土中摻加生石灰,通常可以獲得預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并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2、路基壓實 壓實使土的強度大大提高,使土基的塑性變形明顯減小,使土的透水性降低,毛細上升高度減少。在路基頂面以下50cm深度范圍,必須嚴格進行壓實度控制,欲獲得均勻合理的壓實度必須采用合適的壓實含水量及科學的拌和方法,碾壓方法等。①由于含水量是影響路基土壓實效果的主要因素,故需檢測欲填入路基中的土的含水量。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做填料時,應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內。②從均勻性的角度出發分層填筑,分層壓實,保證全深度范圍內的壓實質量③填筑路基時,應要求從基底開始在路基全寬范圍內分層向上填土和碾壓,尤其應注意路堤的邊緣部分。④路堤基底的壓實度不宜小于93%,殊潮濕地區,路基上的壓實是相當困難的,規范對此作出了若干調整,壓實度標準可根據試驗資料確定或較表列數值降低2~3個百分點 。
3、完善排水設施
為了保持路基能經常處于干燥、堅固和穩定狀態,防止漫流、聚積和下滲。其邊緣設置縱向集水溝和排水管以及橫向出水管等同時,采用透水性材料做基層,使深入路面結構內的水分,并引導到路基范圍以外。對于地下水位較高、路基長期處于潮濕狀態,應設置滲透性小的墊層,隔絕地下水向上人浸。
2 攤鋪材料的質量控制
1、在原材料選擇上應做到:有較高強度、耐磨耗,采用錘式或反擊式破碎機加工的具有良好顆粒形狀的硬質石料,選用粘度高,針入度較小,軟化點高和含蠟量低的優質瀝青。
2、確定最佳級配曲線和最佳瀝青用量。進行生產配合比過程中要注意瀝青用量和填料用量。填料用量過小,混合料容易出現泛油現象,混合料中填料含量過多,則混合料會出現結團、成塊現象,且混合料容易呈現出松散狀態。瀝青用量偏少,瀝青容易老化,瀝青混凝土的和易性差,難以壓實,容易出現滲水現象,路面就會出現松散顆粒、坑槽、唧漿等現象,出現早期破壞,油石比偏大,已鋪筑的路面會產生壅包和泛油現象,影響行車質量[3]。
3、拌和工藝的控制。一般取出料溫度170℃~180℃,因此礦料的加熱溫度宜取180℃~190℃。一般拌和時間應大于45s,其中含3~5s的干拌,混合料拌和的均勻性必須隨時進行檢查,混合料質量均勻的混合料表現為所有的集料顆粒完全均勻地被瀝青膜裹覆,瀝青均勻分布于整個混合料,以無花白石子、無瀝青團塊,烏黑發亮,如果出現花白石子或瀝青分布不勻,應停機分析原因予以改進。對于出現花白、枯黃灰暗的混合料必須廢棄。
3 瀝青路面施工工藝水平對平整度的高低起著決定作用。
1、攤鋪機是瀝青路面面層施工的主要設備。攤鋪機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對攤鋪平整度影響很大。因此除了對攤鋪機操作人員的的資質嚴格要求外還應做到①在準備好基層之后,應進行測量放樣,即沿路面中心線和四分之一路面寬度處設置樣樁,標出混合料松鋪厚度。當采用自動調平攤鋪機時,應放出引導攤鋪機運行走向和標高的控制基準線。 ②攤鋪機的攤鋪進度控制,攤鋪機應該勻速,不停頓地連續攤鋪,嚴禁時快時慢。在2.3m/min左右,因保證厚度不變,厚度變化較大時,按要求認真做好調平層[2]。
2、碾壓質量控制
①初壓也稱穩壓階段。由于瀝青混合料在攤鋪機的熨平板前已經初步夯擊壓實,初壓應緊跟在攤鋪機后較高溫度下進行,采用6~14t振動壓路機進行靜壓1~2遍。初壓溫度不宜低于120℃,碾壓速度為1.5~2km/h,碾壓重疊寬度宜為200mm~300mm,并使壓路機驅動輪始終朝向攤鋪機。 ②復壓第二階段復壓是主要壓實階段,宜采用6~14t高頻、低振幅振動壓路機振壓1~2遍,然后采用16~26t輪胎壓路機碾壓2~4遍,直至達到要求壓實度。復壓溫度不宜低于100℃,速度控制在4~5km/h。 ③終壓第三階段終壓是消除缺陷和保證面層有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終壓要消除復壓過程中表面遺留的不平整,因此,瀝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較高的溫度。終壓常使用靜力雙輪壓路機并應緊接在復壓后進行。終壓結束時的溫度不應低于瀝青面層施工規范中規定的70℃,應盡可能在較高溫度下結束終壓。
3、碾壓過程中還應注意灑水量的問題。
壓路機的自動噴水裝置對碾輪噴灑摻加洗衣粉的水主要起防止鋼輪與瀝青粘結的作用,以避免粘輪現象發生。但應控制好灑水量,水量過大會使混合料溫度下降過快和引起縫紋。
4 結束語
路面平整度是評價路面使用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它直接影響著車輛在路面上的行駛質量和道路基本功能的充分發揮。為了追求路面的行車安全、舒適、使用壽命長這一目標,認真分析探討影響道路平整度的因素、提出應予重視、改善和提高平整度的技術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劉紅等.濟南市經七路(濼源大街)維修工程設計文件.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2005.7.
[2]何偉. 瀝青路面早期破壞原因的淺探工程創新與實踐.[J].中國建筑文摘.2005.1.
[3]余味,瀝青路面產生不平整的原因及處理措施初探.[J].河北交通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