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竹
摘 要:菱塘回族自治鄉是江蘇省惟一一個少數民族自治鄉。通過對菱塘回族自治鄉的實地調研與各類資料匯集整理,了解自治鄉在經濟文化發展中所取得的一些卓著成就,同時也就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相應對策,以求為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菱塘;回族自治鄉;文化發展
菱塘回族自治鄉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北郊,高郵湖西畔,東臨京杭大運河,南倚神居山,西與安徽省天長市毗鄰,北與金湖縣隔湖相望,三面環水,一面臨山。它歷史悠久,元朝就有回民定居,史稱“回回灣”。1988年5月12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全省惟一的民族鄉。目前全鄉共10個行政村,1個水產養殖場,2個居民社區,總面積51平方公里,共有6200多戶,人口22300多人,其中回族7000多人,占總人口的30%。
從研究回族相關的文獻記載和研究論著來看,有關揚州菱塘回族自治鄉的研究成果不多,與之相關的記載散落在多種書籍文獻中,而且只是簡單的敘述,具有研究性質的論著很少。因此,本調研的進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3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出版了少數民族文字單行本,充分顯示了國家對于少數民族的關注與尊重。這也為本調研的進行提供了政治與政策支撐。
新世紀以來,揚州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務院有關精神,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的意見》,高度重視高郵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在全省的特殊地位,注重幫助菱塘回族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優化落實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其中對于民族文化發展有著特別政策支持,把繁榮少數民族文化事業以及少數民族文化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科學發展考評體系,加強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經費保障。同時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和利用。
在文化方面,政府大力推進有線電視建設,專門開展幾個與回族文化相關的電視節目,并大力推進電影下村活動,通過當地廣播站傳播當地特色回文化,贈送與之文化相關的圖書等。
在經濟方面,揚州市政府注重打造少數民族特色優勢產業,利用少數民族鄉的特點,吸引國外考察團、代表團前來交流宗教文化,展示民族風情,吸引投資,大力發展菱塘回族特色旅游業,并適當減輕當地的稅收,給予財政支持。實行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尤其是伊斯蘭教徒和阿拉伯國家友人。菱塘古清真寺創成國家AA級旅游景區,高郵湖蘆葦蕩濕地公園開園,每年接待游客26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5億元。菱塘回族鄉還是遠近聞名的“電纜之鄉”,電線電纜已經成為該鄉加快發展的支柱產業,共有電線電纜企業近百家,智能電網產業總資產達20多億元,共實現產值60多億元,占全鄉工業產值和銷售的85%以上,占全省電線電纜行業規模的12%以上,到2015年底,全鄉智能電網產業將實現產值300億元。現已初步形成了電線電纜、服裝玩具、合成化工、光伏、節能燈具和以繭絲、菱塘鵝、高郵鴨蛋等精深加工為主的綠色農副產品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
在宗教民族事務方面,菱塘回族鄉清真村被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授予“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鄉委鄉政府堅持依法管理回民的宗教活動場所,經常召開或參加清真寺管理人員及宗教職業人員會議,傾力扶持清真寺寺管會自辦的實體,提升“自養”能力。另外先后建設了回民中心小學、民族初級中學、行政服務中心、民族廣場、康居新苑、第二農貿市場、回民住宅小區等一大批具有民族風韻特色的建筑。位于集鎮中心的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新清真寺,成為回族鄉獨特的文化符號。每年回民的開齋節、古爾邦節和圣紀,都會有大量男女穆斯林前往參加祭祀、慶典。菱塘集鎮已建成面積達4平方公里,形成了五縱四橫的“回”型構架。近年來,菱塘回族鄉清真寺多次被上級命名為“模范清真寺”,高郵菱塘回族鄉政府連續兩次獲得國務院授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一)調研的主要問題
鑒于菱塘回族自治鄉的經濟建設正處于前所未有的順利發展時期,我們這次調研就以少數民族文化建設為主,以免分散力量,調研不深入。我們根據對揚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些相關政策的調研,擬定了如下4個主要調研問題:
1、如何看待菱塘回族自治鄉文化保護及開發?
2、對于在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與其他民族文化相沖突現象,少數民族是怎樣看待的?
3、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同文化的漸趨融合,對于本民族文化認同度是否還存在,且是否存在強烈認同意識?
4、隨著城鎮化不斷進行,人口流動性加強,本民族人口外流對于民族文化傳承有哪些利弊,且對于下一代民族文化教育有哪些影響?
(二)調研結果分析
根據以上主要調研問題,我們團隊采用了隨機采訪和調查問卷兩種形式收集數據。
首先,我們團隊共采訪菱塘鄉村干部和居民1555名,就以上問題進行答問。其中有1503名民眾明確回答關于揚州菱塘回族自治鄉文化保護及開發的具體意見,在群眾中又有約占80%的市民傾向于在少數民族文化發展保護過程中應當與本民族文化開發相結合,通過本少數民族文化開發進一步鞏固和傳承自己本民族文化;另外約有17%的民眾更關注市政府及菱塘自治鄉政府對于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政策的支持力度,他們認為政府應該在這一方面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化財政及各項政策的支持力度;約2%的民眾希望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應該融合于當地文化之中,在與其他文化交流過程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約1%的民眾發表了一些其他意見。
通過匯總這些所獲得的材料以及對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菱塘回族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大多數民眾都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并且能夠提出一些對于菱塘自治鄉文化保護和發展的寶貴意見。
其次,我們團隊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在菱塘發放問卷2000份,其中回收1993份,回收率達99.6%,這就為調查問卷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也有利于我們團隊對調查問卷數據的分析和整理。在1993份回收問卷中,對本民族文化有強烈認同感的有1775份,約占89%調查人群;對于民族文化沖突這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有756份即大約37.9%的調查人群認為文化沖突較為嚴重,可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另有1295份即約占65%調查人群認為這一問題尤為嚴重,其中特別是以青年人較多。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菱塘自治鄉回民對于本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很強,也具有很強的文化傳承意識,并且在政府以及本民族的努力之下采取各種措施保護本民族文化。
通過對整個調研全過程的分析,我們認為,保護菱塘回族自治鄉,發展其經濟和文化,既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也離不開少數民族自身的努力以及社會團體的幫助。
1、少數民族自身的努力。
(1)應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充分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并以此來帶動起文化發展,實現深層深度的民族融合。發展問題是現階段處理我國民族關系的首要問題,只有發展問題解決好了,才能實現真正的民族平等與民族和諧。要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鞏固和加強民族團結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持全國安定和諧的重要條件,必須作為民族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2)在民族團結與民族融合的大趨勢下,要加強少數民族對于漢族文化的認識,從教育抓起,使其居民清楚認識到民族融合是潮流、是趨勢。對于菱塘鄉的漢族居民來說,也同時需要加強對當地少數民族特別是回族文化的深層認識,理解并認同其文化風俗,求同存異,共同尋找文化發展出路。
(3)在彼此尊重的前提條件下,共同開發各自文化特色,加深雙向的文化探索,不僅實現漢族對菱塘回族的文化開發和旅游,同時也實現菱塘回族或者其他民族對于漢族文化的開發和旅游,實現雙贏。
(4)在雙方民族文化的發展方面,在認識、理解對方的同時,要加強對本民族特色文化節日習俗的傳承與發揚,努力開發自己的民族特色并發揚光大,發揮對周邊的輻射影響作用,這對于整個中華文化的內涵豐富與發展復興都有著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追求彼此民族的和諧相處與互利共贏。
(5)不斷豐富菱塘的文化元素,展示回族特色的內容內涵,利用伊斯蘭文化的特殊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圣紀節)等契機,加強對少數民族國際節日活動的參與。
2、社會團體的幫助。
(1)進一步更多更廣泛地建立與少數民族文化有關的社會團體,增強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社會競爭力。聯絡熱心于中華民族文物保護事業和民族文化活動的中外各界人士和團體,集中智慧,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促進中國民族文物的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同時推動兩個文明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2)借助社會團體特有的社會流動的特點,在社會各個階層、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宣傳其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增強少數民族文化存在感,增加其社會文化吸引力。進一步傳播當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加強與其他地區文化交流,更廣泛地引導整個社會學習和認可本少數民族文化。
(3)通過社會團體組織培養相關文化人才,促進少數民族對于自己特殊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使本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實行定期下鄉文化交流機制,不斷豐富本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
參考文獻
[1]羅義群;苗族祀月習俗與東君[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1期
[2]馬戎;中國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J];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