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英
摘 要:由于農民工是比較弱勢的群體,當今社會中普遍存在著農民工權益屢受侵犯的現象。農民工工會是維護農民工權益的群眾性組織,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無疑給工人階級帶來了福音。但是目前的農民工工會制度上仍有很多不足,與傳統的工會制度雷同,使得農民工維權之路上造成重重阻礙,因此創新工會維權制度刻不容緩。
關鍵詞:農民工工會;維權;制度;創新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維權意識的提升,對于近年來頻繁發生的農民工工資拖欠、勞動安全保障等侵犯農民工權益的事件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農民工工會在保護農民工權益的道路上經過長期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近年來農民工工會卻陷入了制度惰性的困境之中,難以發揮有效作用[1]。究其原因,目前的工會缺乏監督管理,制度落后,有些仍舊停留在過去的傳統工會機制上,加上一部分農民工對工會的排斥,使得工會維護農民工勞動權益工作難以展開。本文通過研究當前農民工工會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對其制度創新改革進行了探討,以便從根本上找到農民工維權困難困局的出路。
1 農民工工會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1.1 農民工工會的現狀
農民工流動性大,且大多受教育的程度較低,企業的認知存在偏差,在城市中的地位相對弱勢,企業單位常常拖欠農民工工資、加班費,農民工得不到應有的社會保障,經濟權益和人格、人身自由權利常受到侵害。農民工個體力量弱小,合法權益的維護需要依靠組織力量才能實現,然而農民工的組織化程度比較低,加上現今的農民工工會在吸納農民工上也相對欠缺,甚至有些企業拒不建立工會組織,以至于很多農民工會選擇參加一些自發性的團體[2]。
另一方面,農民工維權成本高,加上維權所走的程序復雜,正常情況下,先是由工會進行調解,然后是勞動部門仲裁,再到向法院提起訴訟,這樣一來,即使是簡單的勞動糾紛,可能也會拖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而且工會沒有強制執行手段,就算案件勝訴,農民工也難以拿到應得的欠款,所以很多農民工寧愿采取一些暴力的極端手段來解決。
1.2 農民工工會的存在問題
農民工工會的入會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農民工缺乏對于工會的認識所造成的,加上很多企業和單位并沒有成立工會,使得農民工根本就不知道工會的作用。但是即使存在著這樣一個現象,工會維護農民工權益也不會受到影響。然而由于工會的作用有著很大的局限性,當農民工向工會提出需要生活上的幫助時,工會的作用顯得十分薄弱,所以農民工并不寄希望于工會。當農民工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選擇的是求助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法院,而不是農民工工會。
目前有很多工會缺乏維權意識,對于農民工在勞動中出現的勞動糾紛,沒有積極地去解決。一般來說,企業和單位在安排工人加班時要與工會及勞動者協商,但是事實上,真正經過工會同意才安排工人加班的企業單位寥寥無幾。這是與工會缺乏維權能力,沒有真正實行法律賦予的權利有很大聯系。在企業單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時,由于工會對于法律職權的懈怠,沒有積極否定企業單位的合法性,使得勞動者維權作用無法真正發揮。
目前很多農民工工會中沒有形成完善的內部機制,普遍存在多數農民工在工會會員期間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權利。在工會舉辦會議或者選舉工會委員時,沒有參加過的會員就有很大一部分。根據《工會法》相關規定,各級工會委員會應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但是事實上,大多農民工工會會員都沒有行使過民主選舉的權利[3]。工會嚴重缺乏民主性,使得組織機制運作產生很大障礙。
由于我國很多工會尤其是基層的農民工工會經費上對企業的依賴性很大,另外工會的主席也不得不接受公司的領導。因此當農民工與企業老板發生勞動糾紛時,工會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局限于協調方面,缺乏執行力度,在糾正用人單位的合法性時難免瞻前顧后,加上用人單位也不一定接受工會的建議,使得工會活動難以根據工會法等法律法規展開。在這樣的情況下,工會就成為了企業安撫員工的機構,而沒有實際的維權手段[4]。
2 農民工工會維權制度的創新工作
農民工工會是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必要組織,但由于長期以來工會維權機制上存在的弊端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工作方式上仍舊遵循著以往的傳統,以至于不能順應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在農民工維權能力上止步不前,難以達到公正地解決農民工遇到的侵權問題。為了讓工會更加適應農民工的需要,做好農民工工會維權制度的創新工作顯得尤為必要。
2.1 依據農民工特點改革工會組織方式
農民工工會應該摒棄傳統的工會組織方式,根據當代農民工流動性強的特點,將工會的領域不斷拓展,改變以往入會難的現象,將入會手續做適當簡化,以使農民工的入會渠道更加暢通。為了更好地吸納零散的農民工入會,應將工會組織網絡建立在社區、街道、鄉鎮等地方,擴寬工會網絡的覆蓋率。推進多種建會形式,將各個區域分散的農民工充分組織起來。
2.2 加強事前維權,完善維權機制
工會應該完善維權機制,讓《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貫穿到事前、事中、事后,而不是到了農民工權益受到了損害之后才來維權。由于農民工法律維權意識比較薄弱,工會應該積極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向農民工全面開展相關的咨詢服務,如職業培訓、困難幫扶等。對于合同的簽訂,工會應該起到督促的作用,積極配合勞動保障部門開展勞動合同專項監察,保證企業按照合同上的規范辦事,充分保障每位農民工的薪資酬勞。此外,工會還應推動企業完善管理機制,加強民主參與,向工人公開企業的規章制度,以保證分配的公平性和獎懲的公正性[5]。
2.3 加強社會維權的合作
農民工權益在受到侵害后,僅僅依靠工會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而應該充分聯合政府各相關部門,加強與社會保障部門、勞動監察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公安稅務等部門的合作。農民工是社會的一份子,農民工的維權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社會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工會應該建立多方聯合維權機制,充分利用企業、新聞媒體、司法機關、人大、政協等各個方面的資源,完善維權聯動機制。
2.4 提高農民工的維權意識
工會要做好農民工權益維護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農民工對工會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以便更好地吸納農民工入會,讓工會真正成為農民工維權的依靠力量。近十年來,我國的農民工工會在維權之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利用其中富有典型性的案例向群眾進行宣傳,促使社會對工會的價值提高認可度,從而讓更多農民工形成有困難找工會解決的意識,促進工會的變革和發展。
3 結語
農民工工會在農民工維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隨著我國對于農民工這一群體關注度的提升,工會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近十年的不斷努力中,工會確實也為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我們仍然會看到當今的工會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工會不能完全有效地運行。因此農民工工會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出新的出路,告別以往的工作方式,走出農民工維權難的困境。
參考文獻
[1]劉愛玉,傅春暉,阿拉坦.工會能在多大程度上維護農民工的權益?[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01):56-61.
[2]王松.我國農民工工會維權機能的制度邏輯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02):100-103.
[3]左權.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困境與出路——基于法視角的分析[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2(02):92-99.
[4]于欣華.工會在維護農民工勞動權益中的問題思考——基于西安地區實證調研數據的分析[J].未來與發展,2012(10):97-102.
[5]王晨靜,孫曉冬.農民工工會管理維權模式可行性分析——基于四川“源頭入會、城際互聯”模式的考察[J].調研世界,2011(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