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曼
摘 要:腐敗問題作為目前社會難以根除的頑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處理不好將會亡黨亡國。人民民主監督是解決腐敗問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是在解決腐敗問題途中又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及侵犯官員隱私等一些列問題,通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民主監督體系可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
關鍵詞:人民;民主監督;反腐;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當中提到“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 腐敗問題從剩余財富產生之日起便隨之產生,一直延續至今,現已成為社會難以根治的頑疾。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入探討通過“人民民主監督“來解決腐敗問題對于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 國內腐敗問題突出,形勢嚴峻
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人民群眾的民主監督意識正在覺醒,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當前腐敗形式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態勢,政績工程、公款消費、以權謀私、濫用職權等方面的政治腐敗;貪污受賄、權錢交易、偷稅漏稅、吃拿卡要等方面的經濟腐敗;脫離群眾、封建迷信、盲目西化、官位至上等方面的思想腐敗,各式各樣的腐敗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我們的黨和國家。1996-2012全球清廉排行榜顯示,中國已從46位跌至80位,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已經成為黨和國家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1]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
2 人民民主監督是解決腐敗問題的根本路徑
1945年7月初,在延安的窯洞中,民主人士黃炎培向毛澤東提出了如何跳出“歷史周期律”的問題。聽了黃炎培的見解后,毛澤東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黃言培認為:“這話是對的”。“只有大正方針決之于公眾,個人功業欲才不會發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來打破這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1、切實加強現有民主監督渠道
(1)落實人大代表的監督權
人大代表一年參加一次會議,在短短的十幾天會期內要完成對一府兩院工作的審議、決定和監督,實際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這樣容易造成人大參政議政的職能被削弱,不能使監督權真正落到實處。同時,人大代表是從各個部門和領域的優秀人才中選撥出來的,很可能出現下級官員和工作人員擔任上級人大代表,監督上級政府工作的情況。雖然會議期間人大代表具有言論免責權,但是會后仍然要回到自己原來的工作崗位上,因此極易造成人大代表不敢行使監督權的情況。要想真正落實人大代表的監督權,我們應該建立相應的人大代表選拔機制,使人大代表專職化,獨立化,形成良好的機制保障,使人大代表真正做到想監督、敢監督、能監督。
(2)政協軟監督起到硬作用
作為三屆政協主席,周恩來十分重視政協的民主監督,他說,“要把事情搞得更好,大家要共同負責任,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民主黨派要監督、提意見。” “在具體問題上持有不同意見,與其說應該允許,毋寧說我們歡迎。”
(3)公共媒體監督及時有效
在西方社會,媒體監督權被稱為繼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之后的“第四種權力”,美國防止官員腐敗的“三道防火墻”中就有新聞監督。公眾越來越依賴公共媒體了解他們需要的各種信息,新聞媒體也成為防止政府公共權力濫用,遏制腐敗滋生的有效手段。但是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個別監督對象的抵抗,公共媒體的監督無法做到完全真實可靠、及時有效。要改變這種情況,切實發揮公共媒體的監督功能。
2、增強權力運行的透明度
英國歷史學家艾克頓曾說過:“權力傾向于腐敗,絕對的權力傾向于絕對的腐敗”。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謀利益。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1)重要信息及時按時披露
政府作為國家的管理機構,掌握著大量信息,包括政務信息、經濟信息、民生信息和社會信息,其中國內重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等信息是民眾格外關心的,特別是腐敗信息,民眾希望及時知曉事件進展、政府對于腐敗官員的懲治結果等。但是很多情況下,腐敗官員處于權力庇護下,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這極大挫失了人民群眾了解政治、參與政治、參與監督的積極性,要做到重要信息及時按時披露,政府應該轉變思想,嚴格遵循信息公開制度。
(2)行政領導接受抽查詢問監督
由于我國實行首長負責制,責任與權力都集中在行政領導手中,這就容易導致以權謀私、被動受賄等腐敗行為,為了防止官員利用職權犯罪,同時也是對官員進行保護,可讓行政領導接受抽查訊問監督。行政領導接受訊問監督要求行政領導接受紀檢監察部門抽查,并及時公布抽查名單,訊問被抽查行政領導其近期工作動態及工作去向。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行政領導干部行為。
(3)定期開展專項審計工作
定期開展專項審計工作可以有效監督專項資金的使用,監督的范圍有資金支持項目、金額、使用年限、使用范圍等,對審計的結果及時在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披露,讓人民群眾知曉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起到人民民主監督的作用。為此,專項審計工作應該成立專業、固定的、高素質的人員,同時確定審計總體思路和工作流程。并且審計單位加強內部制度建設,搞好內部監督檢查。
3 如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民主監督體系
1、實行人民民主監督應堅持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
李慎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新動力》中提到“從一定意義上講,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的根本目的,而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則是要達到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目的的手段。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堅持黨的領導對于政局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已經被國際共運史的經驗教訓所證明。”[6]
實行人民民主監督,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這有助于人民群眾了解政治、參與政治。隨著社會思想的多元和行政體制的弊端,各級官員受到的誘惑是前所未有的,大批高官的落馬深刻地提醒了在現階段加大人民群眾監督有其必要性。但是,人民民主監督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缺乏統一的組織,在行使監督權力的同時缺乏規范,而且某些事態一旦失控很容易導致社會動亂,近年來云南孟連事件、貴州甕安事件、甘肅隴南事件等都是民眾在維護權益過程中事態失控而引起的。因此,人民群眾在實行監督權力時,需要一個有力的組織進行約束。實行人民民主監督應堅持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對于中國來說,傳統上就反對競爭性的政治集團博弈。這個觀點強調的是和諧,君子不爭。《荀子》的《富國》篇有這樣的論述:“人之生不能無群,群而不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矣”。[7]近代學者王國維曾有中國文化的三十字真言:“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爭,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于天,爭乃不生”。中國民間頗為流傳的故事“三個和尚挑水喝”,就是這種典型的民族基因的表現。因此在一個講究中庸、和諧、不爭的文化氛圍中要想讓競爭性的政黨制度生根發芽,是幾乎不可能的。要在多黨制的環境下實現人民民主監督更是不可能。
2、人民民主監督應做到有序參與
群眾中蘊含著懲治腐敗的極大熱情和進行反腐敗斗爭的現實動力,然而如何做到有效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如何推進群眾監督有序化進行,需要做到哪幾方面,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就目前群眾監督工作取得的一些經驗和問題來看,有序參與應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對政治的知情權是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的客觀基礎,同時也是基本權利,是民主國家治理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保障。群眾的知情權是人民群眾依法享有的法定權利,人民群眾有知曉國家公務的心理訴求。所以,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可以有效保證群眾對國家公務的知情權。在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問題上,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政府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在保證國家秘密得到有效保守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公開政府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二是商業秘密:有條件的“公開豁免”。對基于裁量而公開商業秘密的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草案)》規定了程序要求,即由政府機關書面征求相關第三方的意見。如果第三方不同意公開,政府機關又決定公開時,政府需要說明理由。第三方仍然有異議,可以通過行政復議甚至行政訴訟維護自己的權益。三是個人信息:保護為主,公開為輔,在經過個人同意后,可以允許公開個人信息,但是在對于個人信息的處理上,首先適用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四是救濟制度:該公開的不公開,可以申訴或起訴。
(2)加強引導,培養人民群眾正確的監督意識
由于中國政治的特殊環境,政治信息封閉極為嚴密,普通民眾很難了解到政治信息,長久以來,打消了民眾關心政治,參與政治的積極性。為了擴大民主,做到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監督,就需要通過宣傳教育,培養群眾的監督意識,提高群眾對人民民主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不僅可以提高人民群眾監督的自覺性,同時也可以提高人民民主監督的政治和法律效果。
3、建立起評議、舉報、處理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
一是借鑒重慶民主測評經驗,健全民主測評制度,對考察對象的德、能、勤、績、廉表現情況,按照具體測評項目和一定分值作出評價,或者直接對考察對象作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或者不稱職等次的評價,使人民群眾可以對政府工作和官員政績進行客觀評價。同時也增加了人民群眾進行民主監督的一條途徑。二是完善有效的舉報制度。黨中央制定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要求“切實加強社會監督,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批評、建議、控告、檢舉等權利”。[8]將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指定為舉報通道,保障舉報人安全,對于舉報的案件要引起足夠重視,做到保密調查和快速回應,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舉報環境和氛圍。最后是對舉報的案件作出快速和穩妥的處理,對于人們群眾的舉報,不能當成是“刁民告狀”而置之不理,應該作出正確的回應,進行調查,對于確實存在的腐敗案件,應該按照正確途徑進行審理和移交,并且應該隨案件的進展將案件情況告知舉報人,做好案件回饋,同時對于舉報有功者進行物質與精神的獎勵與支持,加大人民群眾進行人民民主監督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南網.2012全球清廉度排名出爐,中國名次下滑至80名[BD/OL].http://news.nfdaily.cn/content/2012-12/10/content_59777591.htm.2012.12.10.
[2]毛澤東在延安回答著名民主認識黃炎培的談話[N].人民政協報,1993-8-5.
[3]《周恩來選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95、389.270.
[4] [英]羅素.《自由與學院》.轉引自《中外名言大全》[M].司馬曉蒙主編,華藝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5]新華社.十七大報告[BD/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2007.10.24.
[6] 李慎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新動力[EB/OL].http://www.qstheory.cn/zz/shzyzzzd/200906/t20090624_2023.htm.2009.6.24.
[7] 荀況、劉向.《荀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0.1.
[8] 新華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BD/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16/content_2467898_1.htm.2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