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丹
摘 要:塔列朗法國大革命時期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經歷了法國歷史上極其動蕩的政權變革時代。他不但數易其主,而且屢屢出任高官顯爵,被稱為法國政壇上的“變色龍”。而本文以塔列朗維護法蘭西民族利益為主線,從大革命時期、拿破侖時期和維也納時期三個階段予以論證,為塔列朗正名。
關鍵詞:塔列朗;民族利益;法蘭西
1 大革命時期的塔列朗
1754年2月2日,塔列朗生在巴黎的 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里。但童年是不幸的。出生不久,塔列朗被寄養在巴黎郊區的奶媽家里。兩歲時不幸把右腳摔傷而成為跛子,十五歲時又被送入神學院,從而剝奪了他承襲爵位和財產的權利。這所有的一切形成了塔列朗冷酷無情,孤傲自信,見風使舵的性格。后來他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人際關系成為奧頓區的主教。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他拒絕了路易十六弟弟阿爾圖瓦伯爵要他一起逃亡國外的要求,當時他說:“剩下的只是做出明智的決定——適應這個時代”,從而站在了革命的陣營。
1789年底,立憲政府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舊稅已經取消你,新稅尚未推行,國庫空虛,國債如山,與發行新貨幣又無保證金。塔列朗雖是僧侶貴族一員,為了法蘭西民族利益卻提出了教產收歸國有的建議。但是,制憲會議既怕破壞資產階級的利益,又害怕得罪教會,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心。但塔列朗卻雄辯到:“教會財產與世俗人的私有財產不同,它本來就是屬于全體信徒,也就是屬于國民的,所以國家有權收回?!倍偈沽恕敖坍a國有”決議的通過。從而使新政府有了發行新幣的保證金,在一定時期內解除了財政危機。
1790年7月14日,法國舉行盛大的慶祝攻克巴士底獄一周年紀念日活動。塔列朗作為新的“憲政派”僧侶的首領主持彌撒,扮演一個象征天主福音和革命之間緊密團結的角色。
此外在大革命時期,革命政權為了使教會服從資產階級的利益,決定改組法國天主教會,造成了法國教會分裂。導致法國許多地區的公共教務無人主持,民眾十分恐慌。政府無奈只得決定:打破年限資歷,提前讓一批候補教士執行教職。但是遭到了絕大多數主教法對。在這困難的時候,塔列朗挺身而出,帶頭為這批不到年限的教士舉行了受職禮,使局面有所改觀。但是塔列朗也因此被開除教籍,于是1791他扔掉了黑法衣換上了漂亮世俗貴族服裝,從而走上了法國的政治舞臺。
也許在這個時期塔列朗更多的是為了保全自己而不得不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但是在客觀上他的所作所為促進了法國大革命的順利發展,對法蘭西民族的現代化進程亦有著積極作用。
2 拿破侖時期的塔列朗
塔列朗政治生涯中最輝煌的歲月就是同拿破侖的政治、軍事事業聯系在一起。他以杰出的才能輔佐拿破侖建立帝國,同樣拿破侖也成就了塔列朗。著名的德國傳記作家埃米爾·路德維希指出:“不管怎么說,塔列朗是拿破侖的另外一半。”這話雖然有夸大,但是不無道理。
塔列朗與拿破侖兩人經歷的緊密合作也歷經分歧,最終分道揚鑣。甚至塔列朗一度被誤認為是因為權利、金錢而背叛了拿破侖,那么事實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在擔任拿破侖的外交部長的最初幾年,塔列朗的確是拿破侖對外政策的忠實執行者,代表法國參加了呂內維爾等一系列和平談判,取得法國輝煌的外交成就。
而塔列朗在1807年與拿破侖決裂后不斷向俄國、奧地利出賣有關拿破侖的情報并索取了重金回報。但是如果是因為名利的話,此時的塔列朗極受拿破侖重用,這本是大好時機。而實際上,塔列朗毅然提出辭職,并在1811年因為生活所困甚至拍賣了自己心愛的藏書,而且一度回絕了拿破侖再度的邀請。
在拿破侖再次邀請的時候,塔列朗這樣拒絕:“我不愿意負責您的事務,因為我認為它與我對國家光榮與幸福的理解方式是矛盾的。”可見,塔列朗與拿破侖決裂的原因不是因而金錢而更主要的是由于政治見解的不同。
塔列朗在與拿破侖的政治合作中,他深感拿破侖無限制的擴張野心和軍事獨裁必將給法國帶來災難。因此塔列朗將拿破侖與法蘭西截然分開。塔列朗站在法蘭西民族利益的立場上,他順應了民族主義興起這個新的時代潮流,最終與拿破侖分道揚鑣。
3 維也納會議時期的塔列朗
反法同盟在打敗拿破侖后于1814年10月在維也納召開分贓會議。其主要目的是恢復和鞏固被拿破侖破壞的歐洲大陸的統治,阻止新的革命運動發生以及怎樣處置戰敗的法國。塔列朗作為戰敗國的外交大臣列席會議,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從維也納會議的結果來看法國不僅領土未被分割也未賠款,而且還以大國地位參與維也納會議。可見塔列朗在英俄奧等虎口索食中是何等的高超,何等的睿智!
第一,消除反法聯盟對法國的敵對情緒。拿破侖對歐洲其他民族的傷害仍清晰的留在人們的心中,所以各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恐懼和敵意。如果不盡量減輕或消除這種敵意,法國就會遭受更大的損失。因此,塔列朗在會議中反復強調“拿破侖的法國已是過去,現在的法國對于前此戰爭不負責任”。這句話暗示著:一,拿破侖已經倒臺了,法國對歐洲不再構成威脅,反法聯盟用不著想法設法對付法國,以犧牲法國來滿足各種報復心理。二,如果反法聯盟各國要把一些損害法國利益的東西強加給法國,法國人民會集一切力量來予于反抗的。為了達到這種目的,他終日仆仆奔走于英法俄普奧四強之間,逐漸改變他們的看法。
第二,在會上爭取法國的大國地位。塔列郎首先把法國打扮成受害國是站在個小國一方的,拉攏親善各個小國。提出“正統主義”原則然后利用四強間的矛盾盡量拆散反法同盟逐漸恢復法國大國地位。
所謂“正統主義”原則,即要求承認和維護各國正統王朝利益的原則。在法國就是恢復波旁王朝,這就是塔列朗在力排眾議的情況下得以成行的,但多被后人詬病。其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符合法國實際的,當時的法國面臨著被列強任意宰割的危險,同時法國在經歷了二十年的連續戰爭后,也急需一段和平穩定時期。而波旁王朝在大革命時期曾有過和資產階級合作的歷史,而且符合法國人古老的王權主義傳統,在國內容易被各階級接受。按“正統主義”原則,復辟波旁王朝,讓路易十八做國王,法國的政權就變成正統合法的政權。因此正統主義原則是保護法國的一項重要措施,它使戰敗的法國在政治上取得主動權。在維也納會議期間,法國從一個列強滿懷敵意的戰敗國,變成列強的一個朋友,從一個沒有資格參加討論的國家,進入“議決會議中的一切問題”的“五國委員會”又進而成為英奧的朋友。在當時歷史所提供的條件下,確實極大限度地改善了法國當時的處境,維護法國的利益,這充分體現了塔列朗的外交才能。雖然說他當時所代表的政府是一個復辟的、反動的政府,它維護了法國的利益,減輕了法國的負擔。
總之,塔列朗在法國歷史上,朝秦暮楚,順風使舵,而且拿破侖曾罵過他“會賣掉父親”,也曾把法國機密出賣給俄國。但是,在他每次效忠另一個政權時,塔列朗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的發展,維護法蘭西的民族利益,推動者法國歷史向前進。
參考文獻
1.卡斯特洛 著,劉志威譯.塔列朗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1.
2.王繩祖主編.國際關系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3.王覺非主編.歐洲五百年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塔爾列.拿破侖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5.褚娟.評維也納會議的正統主義原則[J].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
6.周燕. 淺析塔列朗對拿破侖的背叛[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6.(1).
7.鄭龍飛.試論塔列朗的維也納會議外交[J].池州師專學報,1994.(1).
8.徐校雄.維也納會議中的法國塔列朗[J].益陽師專學報,1992.(1).
9.田勤.一位應予肯定的西方歷史人物—塔列朗[J].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4).時期內解除了財政危機。國革命立了一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