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世界美術史,我們不難發現:任何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內,卓然超凡的人物只能出現一次。同樣在衰微的時代,只有最富于獨創性的人物,才有生存下來的機會。“浪漫主義的獅子”德拉克洛瓦便是一位具有獨創性的藝術家。
關鍵詞:色彩;情感;筆觸;題材;技法
雖然德拉克洛瓦與古典主義學院派處處對抗,但他對古代藝術大師還是極為推崇的,之所以他在繪畫藝術中有所創新與其也有著必然的聯系。他精心研究古代大師的作品,從中吸取營養并受到大師們的啟迪。同時德拉克洛瓦對文學和音樂的熱愛也對他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博覽群書,喜歡但丁、莎士比亞、歌德、拜倫等作家和詩人。音樂同時也是德拉克洛瓦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他非常欽佩肖邦和莫扎特,并且與肖邦有著密切的關系。很少有畫家像德拉克洛瓦一樣如此狂熱的研究每一位大師的作品,也很少有畫家像他那樣博學多才。
德拉克洛瓦的創新主要是相對于古典主義學院派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色彩、情感、筆觸、題材、技法等方面。
1 色彩的解放
繪畫中色彩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們在繪畫創作中色彩完全依賴于素描,色彩沒有獨立存在的意義。這是因為色彩在當時還沒有得到解放,畫家們還沒有意識到色彩的獨立性。而德拉克洛瓦則深深的認識到了這一點。他用色彩來補充素描在表現力方面的不足,并且認真分析比較各種色彩特性,探究色彩的魅力。德拉克洛瓦發展了提香的直接畫法,不再像古典主義一樣先畫出素描再一層層罩染,而是直接用色彩造型,令色彩不再依賴于素描,具有了獨立存在的意義。同時德拉克洛瓦提出了許多色彩問題,也獲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夕陽西下,在光芒四射的那一面,鉻黃與深紅的色調非常鮮明,而在陰影的那一面則呈現出強烈的藍色和冷色調;在夕陽余暉的直接映照下,樹木的影子也都呈現出黃色,在漸漸變藍的灰色云彩的襯托下,形成美妙的對比;在陰影中白色會變成淡紫色,兩種混合起來就會變渾的顏色,如果并列起來,讓它們的光互相融合,就會變得鮮明起來看;還有看起來越是淺淡一點的顏色,越是顯得溫暖……德拉克洛瓦的這些藝術實踐及其色彩理論備受當時和后人的關注。有人說他是一個拙劣的素描家和出色的色彩家,點彩派理論家保爾·西尼亞克認為德拉克洛瓦是色彩新紀元的創始人。
德拉克洛瓦努力拓展色彩的表現力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就有體現。《但丁與維吉爾》是德拉克洛瓦最早受到關注的作品,這幅畫他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強調了作品的色彩效果。在這里,色彩已經被德拉克洛瓦視為繪畫中的重要因素。《希阿島的屠殺》這幅畫的色彩充滿了強烈的生命力。嚴謹的素描和清晰的輪廓不再是神圣的事物,奔放的冷暖色彩成為了刻畫形象、營造情境的有力手段,明暗的巧妙劃分使這種強烈性混合成了一片雄偉的和聲。游歷了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的德拉克洛瓦在色彩上的筆法更加純熟,他盡情的發揮著色彩的表現力,用斑斕的色彩點染出一個絢麗的東方世界。值得一提的是《阿爾及爾婦女》,是德拉克洛瓦對補色的色彩理論初期運用的杰作,也是一幅對后世畫家具有極大影響力的作品。它給雷諾阿、畢加索等藝術家都帶來了靈感。
德拉克洛瓦提升了色彩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他用實踐來告訴大家,在表現力方面,色彩絲毫不亞于素描。德拉克洛瓦是色彩的革新家,他促使后世的畫家更加關注色彩,研究色彩,為印象派的誕生埋下了伏筆,為現代繪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情感的注入
德拉克洛瓦重視個人思想和情感表達。他把熱烈的情感視為藝術的生命,自然形象不再是創作的原型或模仿的對象,而是被賦予了詩意的想象力和熱情,注入了畫家的感情。德拉克洛瓦筆下的人物是他本人情感的外在顯現,他內心的激情在畫布上顯露無遺。德拉克洛瓦認為藝術家應該把情感從理性法則中解放出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令藝術轉變為以個人感情為基礎的創造。
《自由領導人民》是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義的激情、強烈的色彩對比、濃郁的戰斗氛圍創作出來的歌頌革命的作品。由于他在1830年的人民起義中深受感染,對于民主和自由有了新的認識。所以在他所畫的女子身上注入了自己的希望和情感,女子不僅是畫中的一個主要人物,更是德拉克洛瓦的情感寄托。
3 筆觸的奔放跳躍
德拉克洛瓦認為筆觸是藝術家為了達到通過繪畫表現其思想的目的所采用的多種手段之一。創作一幅完美的作品而不顯示筆觸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認為,一旦這樣做就可以讓作品更接近自然,那似乎也可以利用色彩在畫布平面上塑造立體感了,因為一切凸起的物體都會產生投影!在德拉克洛瓦看來筆觸實際上的不融合是很有必要的,把它們聯系在一起的感應法則在要求的距離之處自然而然地融合起來。真正大師的藝術作品能不能被欣賞,完全在于欣賞者是否站在合適的距離去領略。在特定的距離處,就能夠感受到筆觸與整體畫面效果融為一體,并且在某種意味上加強了畫面的效果,這種作用是僅靠色彩的配合無法達到的。在德拉克洛瓦的畫中筆觸則是他激烈感情的表現,這在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有著充分的體現。《但丁與維吉爾》曾被人說成是“亂畫一氣”、《希阿島的屠殺》中凝結成色塊的筆觸、《自由領導人民》中的筆觸熱情而奔放等等,這些都體現出德拉克洛瓦把筆觸視為一個表現強烈感情的重要手段。
4 內容和題材的拓展
在古典主義學院派畫家眼中,繪畫最崇高的宗旨是表達人類行為的高尚和尊嚴。因此往往只能表現安寧、莊重、崇高等主題。而德拉克洛瓦則大大拓展了繪畫的內容和題材,一切能夠激發德拉克洛瓦的熱情和想象力的事物都能成為他的創作對象。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題材非常廣泛,有歷史題材、戰爭題材、神話傳說題材等。他還從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啟發,在拜倫、莎士比亞、歌德等人的作品中尋找題材并創作了《薩達帕之死》、《哈姆雷特》、《在書齋里的浮士德》等繪畫作品。1832年德拉克洛瓦游歷了摩洛哥等國家,這次旅行又為他提供了一些新的題材并創作了《阿爾及爾婦女》、《下棋》、《摩洛哥蘇丹出巡》等帶有東方色彩的作品。
5 繪畫技法的探索
可以說德拉克洛瓦的一生都在堅持探索和追求畫面的效果和技法。德拉克洛瓦總認為白天時間太短,不足以進行充分的研究。所以他不停地思慮著畫面的表現方法,無休止地研究顏料和色彩,并與顏料制造商進行交談。
德拉克洛瓦認為真正好的技法能通過一些技藝來實現畫家的創作意圖,沒有它就無法完美地展現自己的創作構想。德拉克洛瓦認真地研究古典大師的技法,并從中得到啟示——真正的技巧對于作品真至高度完美境界有著強烈重要性。他從一些偉大大師畫中觀摩到了完美的技巧,如魯本斯、提香、委羅內塞、荷蘭畫家等等,在研制顏料、繪畫前的準備工作、每一次給畫布打磨后的干燥等方面,大師們都給予特別的注意。這種傳統在當時的繪畫中已經完全喪失了,因此也產生了不良的后果——忽視準備工作,畫布、畫筆、糟糕的調色油,畫家對這些東西表現得漫不經心。德拉克洛瓦還發現了蠟的作用它一方面能夠促使畫面干得快,另一方面,有了它,隨時都可以修改作品,而且蠟還可以和其他材料混合起來使用。
此外德拉克洛瓦還把自己如何配制顏料的說明都記在了他的日記當中,但由于現在已經沒有大師來舉例解說所以很難看懂。中文譯本中也對此做了大量刪節,只留下少數幾個典型的例子,但我們也可以從中感受到德拉克洛瓦對顏料和技法的研究有多深。
歐洲繪畫在其自身完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精神和理性的轉變,這豐富了油畫藝術的表現手段。各時期大師們非凡的創新,也給我們今天提供了更大領域的拓展空間。通過對德拉克洛瓦的藝術歷程及其作品的研究,我深切地感受到藝術大師用其畢生都在不斷地學習、探索和創新。
作者簡介
張杰然(1990-),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學美術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