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嵌入科研過程的學科信息服務實踐研究
王雪(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以承擔“激光冷原子動力頻率自動控制工藝”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作為對象,通過分析嵌入其創新科研過程的學科信息服務實踐可以發現,學科信息服務模式包含學科勢態分析服務、學科專題培訓服務、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建設和信息動態推送服務;其運行保障機制包含專項特色資源機制、專項服務流程規范機制、協同反饋機制。
嵌入過程服務模式學科信息服務
2006年,美國學者Lili Li在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的大會上發出了“建立21世紀的泛在圖書館”的號召,呼吁建立無所不在的圖書館[1],受到了國內外圖書館界的關注和響應。嵌入式服務是圖書館為適應新的發展趨勢、滿足用戶需求而推出的服務,是指學科館員主動走出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嵌入用戶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將自身的學識背景和專業技能融入用戶的教學、科研和學習過程中,采用知識化組織模式,以學科為單位為用戶提供信息和知識服務[2]。同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啟動了“融入一線,組織一線,嵌入過程”[3]的服務戰略,組建專業的學科館員隊伍嵌入到科研一線,為用戶提供具有個性化、全方位、立體的學科化服務,并于2008年再次啟動了“創新到所”[4]的服務規劃,圍繞知識發現這一服務,探討各個學科服務模式及規律,創建學科信息平臺,截至2012年已取得了40余項豐碩的成果[4]。例如,辛小萍等人通過定位嵌入館員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角色和職責,了解課題組具體需求和服務對接方式,構建了知識服務的長效機制和模式[5]。歐陽錚錚等人對新藥研發各個階段的信息需求開展了調研,從服務內容、時機、形式和協同機制等方面入手,設計了新藥研發過程的信息服務模式[6]。劉雅靜等人針對常用文獻數據庫的需求特性,重組和分解了數據可分析功能,構建了貫穿整個科研過程的文獻數據庫的服務模式[7]。
如何把知識服務內容嵌入到科研各個階段,形成針對某一科研過程的學科服務,已成為圖書館界新的發展趨勢,也是圖書館員、學科館員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本文以承擔國家重點自然學科“激光冷原子動力頻率自動控制工藝”(以下簡稱專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學物理所)作為學科信息服務對象,從嵌入專項創新這一科研過程的學科信息服務實踐出發,展示服務模式、服務實例和服務運行保障機制,以期促進圖書館學科信息服務的持續發展。
科研團隊的信息服務需求是圖書館服務的動力,在深入一線服務模式下,不同的學科、專業及在不同研究階段的需求也不同,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也不同。學科信息服務團隊應掌握科研團隊的興趣點和服務契機,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及溝通方式,以獲得科研團隊充分認可,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全方位的學科信息服務需求調研。
1.1調研對象
專項研究重在引領國際科研先進技術,創新研究方向和思路,攻克研究實踐中的關鍵技術,建設產學研自成一體的知識產權體系。為突破學科、領域的局限性,學科信息服務團隊將焦點凝聚為多個專項子課題、專項相關課題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借助社會關系網及拜訪約見函,一對一地約見和拜訪學科帶頭人、項目負責人、科研人員、研究生及研究相關人員,多層面探尋專項學科信息,為專項科研團隊提供全領域的國內外發展前沿技術信息。
1.2調研方法
調研方法包括直接調研和間接調研兩種,直接調研主要由學科信息服務團隊深入到光學物理所國家重點科研團隊中,以面對面交流、深度訪談、召開研討會、問卷調查和遠程視頻為主要形式,直接掌握專項科研團隊的研究背景、信息利用情況以及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并了解科研團隊對專項課題整個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分析專項課題各個階段的需求特征和科研習慣特征,進一步挖掘對學科信息服務的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學科信息服務團隊考慮到直接調研在進行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點問題,因此,還進行了較長時間的間接調研作為重要補充,根據專項課題的相關關鍵詞等信息,組織學習項目課題所能涉及的專業背景知識,了解國內外領域的進展,積累服務團隊的專業知識。
1.3調研分析
科研團隊是一個具有專題性和層次性的集合體,結合直接調研和間接調研兩種方式,圍繞科研過程,學科信息服務團隊將學科信息服務完整地嵌入到科研過程中,滿足了整個調研過程中的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見表1),深度提煉和分析,切入專項課題服務需求的關鍵點。學科信息服務保障了專項科研團隊在學科領域成果和領先科技信息數據的采集、加工和分析等方面需求,從而全面提升了學科信息服務的能效性。

表1 專項顯性和隱性信息需求分析
以“融入一線,快速響應”[8]為原則,學科信息服務團隊針對專項課題研發各個階段特點,對學科信息服務需求進行梳理,建立專項用戶服務需求檔案,組建具有情報學、電子學、光學、物理學等相關專業背景的研究人員為團隊核心,以服務項目、服務階段、服務內容及載體等多個要素為契合點,協同合作形成了一系列別具特色的知識服務模式。這樣不僅為學科信息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而且豐富了嵌入學科服務的實踐經驗。
2.1學科勢態分析服務
學科信息服務團隊鎖定專項課題的學科方向,以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及科技會議錄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中的學術論文、科技報告和會議錄等作為檢索資源和分析范圍,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Aureka等文獻整理工具綜合分析和挖掘學科發展脈絡以及前沿熱點走勢,建立理論框架和分析結構;以期刊影響因子數據庫(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和高被引文獻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作為跟蹤和分析學科高影響力熱點態勢的依據,并以中美兩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作為檢索目標和范圍,分析資助專項課題的領域、機構和趨勢變化;通過機構檢索查新服務(Retrieval Service),為專項科研團隊在立項和成果評價階段提供重要評價依據,保證項目的可執行性和價值性。
2.2學科專題培訓服務
針對專項科研團隊對學科信息的需求,圖書館推出了“學科專題信息培訓計劃”,對專項科研團隊進行短期時效性的專題培訓服務。學科信息服務團隊借助情報分析學從多層次、多角度逐步完備專題培訓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專利技術知識、項目階段知識、專業數據知識和文獻管理知識;通過專利產出分析、專利技術演進分析和競爭對手分析等情報信息的培訓,增進專項科研團隊了解研究領域熱點和市場跟蹤方向,同時提高對知識產權申請、維權、應用及共享等關鍵信息的認知度。在專項課題執行階段,學科信息服務團隊為專項科研團隊提供分階段的科研知識,以專題檢索、學科調研、科技查新和數據庫技巧等作為專項課題學科信息服務的有效補充,并加強對專題培訓內容的案例指導和演練。
2.3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建設
學科信息服務團隊針對專項課題組對實驗進程、信息成果的發布和學術交流共享的需求,借助Web2.0信息資源管理技術[9],以信息集約化為平臺設立原則,以課題組網頁和實驗室網頁為載體,搭建課題組信息共享交流平臺,從專家機構、階段導航、研究成果、文獻資源、知識咨詢及反饋評價等幾個方面展示平臺專業領域知識環境和學科信息環境。專項科研團隊可以對外展示成果及獲得同行的指正與批評,也可以對課題小組內部進行學術指導和交流。該平臺的建設滿足了科研團隊對整個科研階段全方位的學科信息服務需求,同時也為專項科研團隊長期從事研究工作和經驗的積累提供了保障平臺。
2.4信息動態推送服務
學科信息服務團隊采取了多種信息推送方式,主要有定期現場推送和網絡虛擬推送。定期專項學科館員與科研團隊聯絡人聯系,雙方就近期整理的學科信息數據和意見反饋進行交流和研討,根據反饋實時調整推送內容和形式。另外,學科信息服務團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揮Lib2.0的積極作用,選取一種簡單的“Feed Technology”[10]2.0元素技術,即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易信息聚合),進行數字格式推送。Lib2.0服務系統根據用戶的需求周期,以個性化訂閱的形式,通過網頁實現科研信息到桌面及實驗室。網絡虛擬信息動態推動服務主要包括定題跟蹤、綜合信息推送和發布、快報推送等。學科信息服務團隊將RSS訂閱功能嵌入到科研團隊微信及博客中,便于科研團隊第一時間查閱重要活動服務信息,從而保證了數據信息的實效性與安全性。
針對專項科研團隊,學科信息服務團隊全面、細致地挖掘其服務需求,根據專項研發各個階段特點所需服務進行梳理,建立專項用戶服務需求檔案,形成系統的知識服務機制,滿足了專項科研團隊對學科信息獲取和信息利用的需求。知識服務運行機制為學科信息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和服務基礎,并且在特色資源、服務流程規范、協同機制和反饋評價方面做了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了學科信息服務模式的能效性。
3.1專項特色資源機制
資源建設是基石,特色資源是科研信息服務的必備條件。嵌入專項科研過程的特色資源由特色專項信息資源和特色專項學科館員兩部分協同組成。在服務過程中,特色專項信息資源是特色專項學科館員的服務基礎和服務目標,特色專項信息資源指引著特色專項學科館員的探索路線,為特色資源建設體系提供發展脈絡分析。
特色專項信息資源包括學科信息資源和學科關聯信息資源。在學科信息建設過程中,專項學科館員緊密結合專項學科特色、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前沿,建立強大的資源體系,優化信息資源獲取渠道,提高信息資源的易用性和便利性。學科關聯信息資源服務是由淺入深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信息服務的增值性。專項學科館員在建立一系列專項信息資源產品后,對專項課題研究做了深一步的探究,在原有的學科基礎上又補充了3個關聯學科,在與專家多次溝通后,確定5個子學科為專項學科的研究對象,以光電化學為基礎,利用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對有利于專項研發的文獻信息進行相關期刊、論文、會議、圖書、專利等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總結專項學科研究發展的規律所在。此項研究得到了專項科研團隊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并為其提供了文獻參考。
特色專項學科館員是圖書館開展學科信息服務的核心力量,針對“專項學科館員培訓計劃”組建具有專業背景的學科館員是服務的先決條件。圖書館對選拔的專項學科館員進行短期時效性的培訓,包括特定服務研究、特定領域追蹤、特定文獻獲取與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專項學科館員根據自己承擔的任務,主動與科研團隊互動、交流,保證服務的全面性。在服務期間,圖書館擴大專項學科館員的特殊權限,如優先閱讀特種文獻、放寬借閱權限、舉辦學科館員交流沙龍等政策。在階段總結時,圖書館設置學科館員激勵機制,由圖書館和專項科研團隊對負責的專項學科館員進行評價和績效考核,評選出優秀的專項學科館員作為標桿,并予以一定的獎勵,激發學科館員的積極性,避免其對工作產生倦怠感,保障學科信息服務的順利進行。
3.2專項服務流程規范機制
制訂規范的流程機制是整個學科信息服務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理論框架。本文以專利法律狀態分析服務為例,介紹這一流程在服務過程中如何建立專利數據和法律狀態數據,如何分析技術生命周期和專利法律狀態的專項學科信息服務機制(見圖1)。
數據挖掘是從大量數據中尋找其規律的技術,主要有數據準備、規律尋找和規律表示3種。在專項數據搜集過程中,為了建立有據可依的專利數據和法律狀態數據,學科信息服務團隊發揮在情報學方面的優勢,充分利用數據分析工具,準確將信息資源進行檢索、下載及合并,保證了數據分析報告的參考價值性。對于專利核心數據的分析,圖書館特約專家到學科信息服務團隊中具體講解專利分析基本要點,增加對分析過程和分析技術背景知識的理解,并將心得反饋給科研團隊。專利技術關聯脈絡是一個較難分析、整理的專利數據,為了準確地搜集科研團隊關注的專利技術及關聯技術趨勢數據,專項學科服務團隊需要熟知技術工藝中各個環節的基本要點,確定重點技術、核心技術、參考技術和跟隨技術等幾種技術的分類,從若干個主要專利數據庫中下載數據來源,分別設定專業檢索式,精煉檢索結果,下載、存儲數據資源。最后,學科信息服務團隊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Citespace、Texas Instruments、Orbit Downloader、M-Trends[11-14]等情報分析軟件對產出數據進行加工、整理、關聯和分析,形成完整的數據分析報告。

圖1 工作流程服務機制
專項學科服務團隊按照責任分工,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及專家調查法,對技術生命周期進行分析;根據專利文獻發現技術系統進化規律,對產品技術進行成熟度預測;并研究技術系統進化的S曲線與專利統計特性和獲利能力特性的關系[15]。專項學科服務團隊利用生長曲線中Pearl擬合曲線擬合模型對專項技術解析,時間序列一般都會受到不規則變動的影響,為排除干擾,其采用三點法,把不同時間的歷史數據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起來組成時間序,導入擬合模型中,得到此階段的技術生命周期分析報告。
專利的法律狀態分析是指對專利的授權、終止、無效宣告等幾方面的分析,是專利權法律性的突出表現。基于現有的法律狀態數據特點,以及專家經驗指導,專項學科服務團隊采用定量分析將專利權信息著錄項進行統計,利用專利的時間、地域、類型和領域等信息來區別相關專利,然后再根據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進行統計分析。另外,專項學科服務團隊結合更加宏觀的定性分析方法,對專利說明書、專利要求、圖紙等技術內容進行判讀,掌握技術動向并進行情報預測,從技術和經濟角度對統計數據變化進行解釋,完成專利申請授權狀況分析、專利權壽命狀況分析、專利失效分析等報告,最終將多個子報告整合轉化為系統、完整的情報。
3.3協同反饋機制
組建高效的功能化協同工作體系,是解決用戶對專業化服務要求不斷提高的必要手段。嵌入學科信息服務是協同用戶關系、資源建設、機構設置、參考咨詢和培訓、服務設計及管理等的一整套服務運行保障機制。學科信息服務團隊對內形成“分工明確+機制到位+團結協作”,避免單打獨斗,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強調隨需求和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集思廣益,調動學科館員積極性,豐富學科館員的素質和經驗;對外形成“主動學習+互動協同+實踐演練”,提升學科信息服務的核心能力,不斷學習、積累專業知識和情報分析技能。學科館員與科研團隊通過信息的傳遞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調整,逐步完成高標準的學科信息服務動態過程。
良好的反饋機制可以讓專項學科服務團隊少走彎路,提高學科信息服務質量。推行服務一段時間后,學科信息服務團隊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或者走訪等方式了解用戶的評價和滿意度;定期召開匯報交流討論會,使在針對學科信息服務團隊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適時調整服務模式和運行保障機制。圖書館與科研團隊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契合科研團隊的信息需求,創新思路,加強管理,深度開發情報分析軟件,同時設立績效考核評估體系,激發學科館員潛能,揚長避短,提升圖書館全體學科館員隊伍核心服務能力。
總之,在嵌入國家重大自然科學創新研究的信息服務過程中,學科館員與科研團隊需要緊密合作,建立穩定的雙向關系,準確把握科研團隊的信息服務需求,優化服務模式和服務運行機制,實戰演練,總結經驗,不斷學習,提升服務價值,最終取得全面、系統、可信賴的學科信息服務成效。
[1]劉穎, 黃傳慧. 嵌入用戶環境:圖書館學科服務新方向[J]. 圖書情報知識, 2010(1):52-59.
[2]胡銀霞.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館員服務模式研究[J]. 圖書館, 2012 (2):120-122.
[3]韓麗. 泛在圖書館環境下嵌入式館員的泛在化服務[J]. 圖書情報工作, 2010,54(1):71-74.
[4]田雅娟, 楊志萍, 陳漪紅. 嵌入課題組的知識化學科服務模式探索[J]. 圖書情報工作, 2012年(S2):125-127.
[5]辛小萍, 田曉陽, 周釗. 嵌入科研過程的服務模式探討:以服務“復雜網絡理論在科技期刊文獻分析中的應用”課題研究為例[J]. 圖書與情報, 2010(6):101-104.
[6]歐陽錚錚, 吳鳴, 青秀玲,等. 嵌入新藥研發過程的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 2013,57(8):67-73.
[7]劉雅靜, 周津慧, 王衍喜, 等. 嵌入科研過程的文獻數據庫功能重組方法與服務實踐[J]. 圖書情報工作, 2012,56(5):67-72.
[8]吳鳴, 王麗. 嵌入式學科情報服務實踐: 以支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科研創新為例[J]. 圖書情報工作, 2013,57(22):43-48.
[9]王偉軍, 甘春梅. 圖書情報學視角的Web2.0研究綜述[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1,37(196):67-80.
[10]趙繼海. 基于推送技術的Internet最新信息的提醒服務[J]. 圖書館學研究, 2000(2):44-46.
[11]張志強. 面向科技創新戰略決策,構建戰略情報服務體系: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戰略情報研究服務實踐[J]. 醫學信息學雜志, 2009,30(4):6-12.
[12]肖滬衛. 專利地圖方法與應用[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281-298.
[13]楊鐵軍. 專利分析實務手冊[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2:89-103.
[14]Porter A L,Cunningham S W. 技術挖掘與專利分析[M]. 陳 燕,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112-133.
[15]張換高, 趙文燕. 基于專利分析的產品技術成熟度預測技術及軟件開發[J]. 中國機械工程, 2006,17(8):823-827.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the Subject Information Service Embedded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Taking Changchun Institution of Optics, Fine Ma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hich undertook ''the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laser cooled atomic power frequenc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bject information service practice which embedded in the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we could find that the subject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includes the subject trend analysis, the special subject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 platform and the push service of the information dynamic; its running guarantee mechanism includes the mechanism of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the mechanism of the special service process specific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cooperative feedback.
Embedded process; Service mode; Subject information service
G252
B
王 雪 女,1982年生,碩士,現工作于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信息技術及服務,已發表論文數篇。
2014-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