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史曉紅

[摘要] 目的 比較并分析不同保健條件下老年2型糖尿病(T2DM)血糖控制及影響因素。 方法 資料隨機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該院診治老年T2DM患者369例,按照患者自身情況及不同保健條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予慢性疾病管理,研究組予綜合管理,記錄并分析相關數據。 結果 兩組患者分別給予不同保健條件管理后血糖指標均較實施前發生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組改善幅度更為顯著,且優于對照組實施后,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影響T2DM的各項因素構成比與研究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綜合管理保健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T2DM患者血糖指標水平。
[關鍵詞] 保健;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b)-0068-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結構的改變,T2DM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老年人作為T2DM高危群體,其病死率較高。目前老年T2DM血糖控制狀態并不樂觀,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有約2/3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管理,在我國僅有1/4T2DM患者HbAlc經合理管理可達標(<6.5%)[1]。該研究選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在不同保健條件下老年T2DM血糖控制情況,并分析該病癥相關影響因素,以期在充分了解老年T2DM患者各項影響因素基礎上為該病癥患者探索出最佳控糖保健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該院診治老年T2DM患者369例,病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診斷標準[2]。按照患者自身情況及不同保健條件分為對照組(176例)和研究組(193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10:66,年齡65-85歲,平均(76.23±5.83)歲,病程5-15y,平均(8.23±2.36)y,體重指數(BMI)20~25 kg/m2,平均(23.36±1.75)kg/m2;研究組男女比例115:78,年齡63~83歲,平均(77.36±5.96)歲,病程5~13年,平均(7.20±2.05)年,BMI19~24 kg/m2,平均(22.36±1.25)kg/m2。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慢性疾病管理:①對T2DM確診患者建立個人病歷檔案,定期測量血壓、血糖等相關性指標;②由醫師指導患者科學飲食、運動等同時行糖尿病相關知識宣教;③定期為T2DM患者舉辦健康知識、慢性病知識講座。研究組予綜合管理:①由專業醫師對糖尿病患者及家屬進行該疾病早期防治相關知識宣教,并定期監測患者血糖、血壓等指標變化,通過門診、電話等形式科學調整治療方案;②到基層保健點開展糖尿病及相關代謝異常綜合癥的防控知識宣教,1~4次/年;③定期為保健人員開展糖尿病防治研究學習班,1次/1~2年。
1.3 觀察指標
血糖指標: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影響因素:年齡、病程、BMI、血壓、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3]。
1.4 統計方法
研究數據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保健管理實施前后組內及組間比較均用t檢驗,計數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當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保健條件實施前后血糖指標改善情況
兩組保健條件實施后血糖指標均較實施前發生不同程度改善,組內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P<0.01);治療后組間比較,研究組血糖指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各項影響因素情況比較
研究組年齡、病程、BMI等多項因素構成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詳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在長期藥物治療過程中,患者自我管理尤為重要,對病情進展發揮決定性作用[4-5]。為了解影響老年T2DM患者各項因素以便于臨床醫師擬行科學有效控糖方案,為此該研究通過給予該院確診的老年T2DM患者,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給予不同保健條件管理,結果得出:在不同保健條件下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均較未實施前發生明顯改善,而應用綜合管理的研究組患者血糖指標改善情況更佳且顯著優于應用慢性疾病管理后的對照組。由于研究組患者均為老年干部,所采用醫療資源配置均優于對照組的社區患者,因此血糖指標控制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提示綜合管理過程中糖尿病知識早期宣教、優化糖尿病管理方案(如:定期監測患者血糖、血壓等指標,通過門診、電話等形式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是老年T2DM患者血糖達標關鍵措施。
充分了解老年T2DM患者的影響因素對該病癥患者病情進展可起到積極防控作用,為此該研究中針對影響患者病情的各項因素進行觀察分析,結果顯示:影響老年T2DM患者因素較多,具體表現在病程、血壓、BMI、TC、LDL-C等諸多方面;同時比較兩組各項影響因素構成比,結果均表現出高度差別,與包春春等人臨床相關實驗結果類似,進而驗證該實驗結果的可信度[5-6]。由此可知:老年T2DM患者病情進展不僅與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關,且與血壓、TC、LDL-C等機體內環境指標控制情況緊密相關。經大量相關研究結果證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或血脂異常,會增加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風險,同時會提升T2DM患者病死率,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7-8]。因此在老年T2DM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不僅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且要給予有效降壓、降脂等調整機體內環境的綜合治療,以達到理想控糖目標。由于老年人生理性衰老以及多種病癥并存的特殊狀態,過于嚴格控糖可能會造成低血糖等負面影響,因此對于老年T2DM患者臨床應合理控糖,適當放寬控糖要求,以保證其機處于可承受治療狀態[9]。但關于不同保健條件下老年T2DM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臨床試驗探索予以驗證。
綜上所述,綜合管理保健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T2DM患者血糖指標水平,具有積極應用價值,由于影響該病癥患者因素較多,如病程、血壓、BMI等,因此需要提高臨床醫師、患者及家屬對T2DM的重視度,必要時予以住院治療,盡可能積極防控病情進展。
[參考文獻]
[1] 郭曉蕙.2009年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聯合胰島素治療后血糖達標狀況調查[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4(8):474-478.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S1-S37.
[3] 陸在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78-779.
[4] 包春春.2型糖尿病并發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河北醫學,2012,25(7):963-965.
[5] 宋士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現狀的調查[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2,31(6):710-712.
[6] 吳秀英.2型糖尿病并發冠心病的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22(20):4488-4489.
[7] 伯偉.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實現血糖控制達標[J].安徽醫藥,2013,17(4):605-606.
[8] 謝波.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訓指導網絡項目成本-效果分析[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4(9):532-536.
[9] 楊帆.廣東省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現狀及相關因素的橫斷面調查[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2):104-109.
(收稿日期:2014-1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