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璽

[摘要] 目的 探討比較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鎖定板、動力髖螺釘(DHS)、動力髁螺釘(DCS)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股骨近端鎖定板治療)40例、對照A組(DHS治療)30例,對照B組(DCS治療)30例。結果 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A組、對照組B組的73.33%、70.00%,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顯著低于對照組A組、對照組B組的30.00%、3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對于DHS、DCS固定,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鎖定板治療,療效顯著,術后并發癥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 股骨轉子間骨折;股骨近端鎖定板;動力髖螺釘;動力髁螺釘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b)-0098-02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髖部骨折癥狀,約占髖部骨折35%左右,常見于老年人[1]。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壓痛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目前,手術內固定是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見方法,為了分析股骨近端鎖定板、DHS、DCS三種內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中的應用效果,該院對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100例。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A組、對照B組,分別為40例、30例、3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3~86歲,平均為(66.7±6.5)歲。對照A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6~85歲,平均為(65.8±6.7)歲。對照B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4~87歲,平均為(66.4±6.8)歲。所有患者均有外傷史及經X線攝片檢查確診。三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對比。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股骨近端鎖定板治療,連續硬膜外麻醉,取平臥位,患髖稍墊高,復位滿意后于股外側大轉子上2 cm處作一道向下延長的縱形切口,將闊筋膜、股外側肌切開,使骨折處與股骨基底部充分顯露出來,其次在C形臂X線機透視下進行骨折斷端的復位,復位后在股骨近端外側置入鎖定鋼板,并在鎖定套筒的指引下沿股骨頸方向置入3枚導針,最后C臂X線正側位透視下將導針逐一拔除,并將3枚鎖定螺釘擰入,以固定股骨頭頸部,且與鋼板遠端擰進3枚鎖定螺釘。
對照A組給予DHS治療,在股骨大轉子頂點作縱形直切口,依次進行皮膚、皮下組織、深筋膜及闊筋膜的切開,并于大轉子下3 cm處按10°前傾角與135°頸干角沿股骨頸方向將定位導針導入,經X線機透視證實在股骨頸中下的1/3處,側位于股骨頸中心,沿導針向股骨頭方向將主鉆頭鉆入,攻絲后擰入加壓主螺釘,釘頭處在股骨頭下1 cm處,并用鈦板套著釘尾,同時于遠段分別鉆孔、攻絲及擰入皮質骨螺釘固定鈦板,最后將導針取出,并擰緊尾部螺釘加壓。
對照B組給予DCS治療,該術式除了螺釘的緊針點及角度和DHS不同外,其他步驟均為一樣。選用角度為90°的DCS釘板,故進針點應位于大轉子稍下方,保持和股骨干縱軸呈90°,并通過正位X線透視,顯示主螺釘應位于大轉子至股骨頭中心稍偏下處,而側位應處在股骨頸中軸線上。術后3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5~7 d,并于24~48 h內將引流管拔除。
1.3 觀察指標
觀察與對比三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
根據Harris評分標準[3]進行評分:①優:Harris評分>90分;②良:Harris評分為81~90分;③可:Harris評分為70~80分;④差:Harris評分為<70分。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5 統計方法
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所有為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A組、對照組B組的73.33%、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術后并發癥的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顯著低于對照組A組、對照組B組的30.00%、3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一種多發于老年人的損傷,由于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當受到外力作用下,容易導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發生。目前,內固定手術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見手段,而內固定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固定方式效果各異[4]。DHS、DCS都是骨科臨床中的常見內固定方式,雖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存在術中出血量大、術后并發癥多等缺陷,尤其是并發癥,主要是由于DHS、DCS容易偏心固定,且連接處的應力增加,釘頭切力增加等引起的,從而限制DHS、DCS技術的發展。
股骨近端鎖定板是一種具有彈性的內固定支架,是根據股骨近端解剖形態制成的角度穩定性鋼板,其頭端僅有鎖定孔,在打入螺釘后的角度是固定的,各個螺釘呈同角度,在鎖定后能形成一個整體,從而有利于提升內固定在松質骨中的把持能力,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普遍存在骨質疏松癥,通過應用股骨近端鎖定板,可提升內固定的把持能力[5]。鋼板的遠端螺釘孔為加壓與鎖定結介孔,在手術過程中可對骨折進行間接復位,有利于提高鎖定的穩定性[6]。鎖定鋼板并非將生硬地將骨折部位與其周圍區域固定起來的,其具有一定的彈性范圍,可在不造成骨折部位移位的前提下進行,且角度穩定良好及具有良好的應力分散作用,有利于避免應力引起的螺釘折斷、釘頭切出等并發癥,從而有利于促進骨折的愈合[7]。另外,股骨近端鎖定板術中的切口比較小,在置入后對骨折端血運的影響比較小,且固定穩定性高,能有效避免骨折復位后出現移位及鎖定板松動等不良現象,有利于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8]。
該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優良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A組、對照組B組的73.33%、70.00%,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顯著低于對照組A組、對照組B組的30.00%、36.00%。由此可見,相對于DHS、DCS固定,股骨近端鎖定板固定在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中的應用,固定效果較好,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建國. 股骨近端鎖定接骨板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26例應用體會[J]. 醫藥論壇雜志,2013,27(12):103-104.
[2] 閆石,劉振虹,趙成亮,等. 應用股骨近端鎖定釘板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0(10):74-76.
[3] 陳祖彥,張育志,盧致順,等. 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體會[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3(18):1718-1720.
[4] 李必奎,陳周兵,徐富生. 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4(10):1273-1275.
[5] 王升,李強,陳長青,等. 股骨近端鎖定板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觀察[J]. 中國臨床研究,2013,30(1):33.
[6] 王義國,陳明,胡繼坤,等.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3種內固定治療方法的比較[J].中國骨傷,2013,8(6):651-655.
[7] 陳沛波,孫少鴻,林濱.三種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2,36(11):21-22.
[8] 袁光華,梅永珍,黃紅光,等.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療效觀察[J].骨科,2014,5(4):225-228.
(收稿日期:2014-1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