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顯峰

[摘要] 目的 分析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與保守治療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資料隨機選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該院收治的骨盆C型骨折患者9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7例,對照組予以保守治療,研究組予以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 研究組的住院時間(13.41±4.58)d、骨折愈合時間(10.93±2.87)周、下地時間(5.10±2.20)周與早期鍛煉時間(6.41±1.16)周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運動功能評分(82.53±7.80)高于對照組,且其并發癥發生率也僅為4.5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40%,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治療骨盆C型骨折能有效提升臨床療效并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從而促進患者的盡快康復。
[關鍵詞] 骨盆C型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保守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b)-0110-02
骨盆C型骨折是高能創傷所致的骨折類型,其病情較為復雜,傳統臨床采用保守治療的恢復效果不佳,具有較高致殘率與致死率[1]。為對比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與保守治療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該研究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94例患者分別予以不同治療方案并對比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該院收治的骨盆C型骨折患者94例,均經CT與X線確診,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7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8:19,年齡為26~65歲,平均(41.59±4.73)歲;研究組男女比例25:22,年齡27~64歲,平均(41.63±4.80)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保守治療,采用牽引、手法復位治療,牽引6周并定期復查。研究組予以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術前穩定患者生理指標并行抗休克治療,予以骨盆CT掃描與三維重建,根據骨折情況采取牽引復位。以骼嵴后切內固定進行骶骼關節脫位與骶骨骨折者的治療,輔以橋接與鋼板固定;骼骨骨折與髖臼骨折者予以骼腹股溝切口的鋼板固定,恥骨骨折與聯合分離行恥骨上橫形切口治療。術中均以X線觀察骨盆復位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基本恢復指標,包括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下地時間與早期鍛煉時間;觀察兩組并發癥情況,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進行運動功能評價,總分100分[2]。
1.4 統計方法
研究資料均以SPSS 21.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當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本恢復指標
研究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下地時間與早期鍛煉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的運動功能評分
術后研究組運動功能評分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對比
對照組報告2例傷口感染,尿道狹窄、關節融合各4例,步態異常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3.40%,研究組報告傷口感染與尿道狹窄各1例,發生率為4.56%,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χ2=7.2308)
3 討論
骨盆屬于骨盆內外肌起點,不僅可以保護盆腔內部臟器,而且能夠通過弓形結構以支撐自身體重,因此骨盆在機體中具有重要作用[3]。骨盆C型骨折多表現為骨盆底徹底破裂,其可致使骨盆韌帶穩定性的降低,從而導致骨盆的屈曲移位并喪失骨盆原有功能,給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4-5]。為探求骨盆C型骨折的良好方案,該研究選取94例患者分為兩組后分別予以保守治療與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對比兩組效果以期為該類骨折的治療提供參考。
保守治療以牽引復位為主,其是臨床治療骨折常用手段,但其難以實現骨折的解剖復位與骨盆環正常形態的恢復,且增加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因而骨盆C型骨折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6-7]。該研究亦證實上述結論的正確性,研究結果顯示,應用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的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下地時間與早期鍛煉時間等基本恢復指標均優于保守治療的對照組,且研究組術后運動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手術治療該骨折可促進患者機體功能的盡快恢復,驗證手術治療骨盆C型骨折的優越性。分析原因在于,本次術前采用CT檢查與三維重建明確患者的骨折情況,并依據骶骨骨折、恥骨骨折等骨折類型進行針對性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可較好地恢復患者C型骨盆的形態與后環功能,并保證術后骨盆獲取最大生物力學的穩定性,從而促進骨盆恢復正常性能[8-9]。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可滿足早期恢復鍛煉對骨盆穩固性的要求,為患者盡早下地活動與早期鍛煉奠定基礎,從而有效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10]。骨盆骨折并發癥是影響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重要方面,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并發癥為4.56%,明顯少于保守治療的23.40%,原因在于手術可及時修復并固定受損骨盆,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并促進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從而減少肺部感染等并發癥;手術患者未報告螺釘折斷與松動等并發癥,提示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具有較高安全性[11-12]。因該研究樣本量較小,上述結論還待臨床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相較于保守治療,骨盆C型骨折行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可縮短患者恢復時間并顯著恢復其運動功能,從而促進患者良好恢復。
[參考文獻]
[1] 李百川.早期前后聯合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開放性TileC型骨盆骨折[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5):554-556.
[2] 許志賢.肱骨遠端C型骨折45例手術治療[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4):41-42.
[3] 馮華明.骨盆骨折后環不穩的治療策略[J].創傷外科雜志,2013,15(1):28-29.
[4] 李康國.LISS鋼板治療股骨遠端C型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3,16(6):669-670.
[5] 洪繼均.鎖定鋼板治療股骨遠端C型骨折67例臨床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7(9):81.
[6] 雙鷗.切開復位雙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遠端C型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9):174-175.
[7] 易明杰.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手術與保守治療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分析[J].四川醫學,2013,34(6):870-871.
[8] 唐艷平.切開復位內固定重建環治療骨盆C型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9):73-74.
[9] 柏冰.不同雙鋼板固定方案在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學,2014,25(16):2443-2444.
[10] 宋署光.鎖定鋼板治療股骨遠端C型骨折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6):225-226.
[11] 駱松.新型股骨遠端前外側入路治療股骨遠端C型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4):414-415.
[12] 李丹陽.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垂直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506-508.
(收稿日期:2014-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