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察

《新華每日電訊》: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吉林調研時強調,民生是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指南針”,要全面把握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關系。以民生作為發展的“指南針”,就是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年,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是人民群眾的期待,也是黨和政府的責任。
《人民日報·海外版》:一年過半,各項經濟數據相繼出臺。數據顯示,盡管結構調整有所改善,市場需求逐步回暖,但下行壓力依舊不小。如何向改革要紅利,簡政放權是“抓手”。開年以來,國務院已相繼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在任期內削減1700多項審批權1/3”的承諾已經提前兌現。不過,“最后一公里”現象仍存在,雖然權力清單上減少的項目不斷增加,市場卻仍有聲音表示簡政放權遭遇“最后一公里”現象,尤其是一些地方存在“放小不放大”“明放暗不放”等現象,使得這項改革與群眾的期待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人民日報》:經濟學有個“劣幣驅逐良幣”法則,是說如果人們在貨幣流通中將良幣儲存起來,使用劣幣進行交易,久而久之,劣幣就會充斥市場,良幣就會被逐出流通。我們黨一貫遵循德才兼備的選人用人原則,選拔任用的干部絕大多數是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干部。但也有一些地方和單位選用干部存在劣者上、優者下的“逆淘汰”現象,引發群眾不滿,破壞政治生態,值得深思。
《經濟日報》:當前,建設高速寬帶網絡、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意義十分深遠:既能拉動投資需求,擴大信息消費,又可降低創業成本,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提供有力支撐。但從現實情況看,我國寬帶建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之間,還有較大差距。網寬不夠、網速偏低、價格偏高等,已經阻礙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特別是阻礙推動“互聯網+”戰略。可見,推進寬帶提速降費要算大賬,絕不能因少數企業的部門私利影響到整體經濟發展進程。
《新京報》:延長高速收費年限,不能是想延就延,怎么延長、延長多久,當遵循應有的規則,那就是給出明細賬本來,延長理由經得起考證。縱觀這些年有關高速收費的爭論,最關鍵的問題其實也在于,高速主管部門和運營主體能否確保運營效率,且做到事關高速建設和運營的財務透明。我國高速經營巨額虧損之所以屢屢發生,也并非是因高速公路不賺錢,而是因財務監督乏力、運營不善等。公眾對一些地方高速延期收費嘖有煩言,本質也是對“糊涂賬”的不滿。
《中國青年報》:你又拖后腿了嗎?這次問的不是工資,而是身高、體重。我國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網上有一句話,你可以矮但你不能又胖又矮。如果從小就注重鍛煉,最起碼不會像現在這么矮;即便現在身高定型了,但只要注重鍛煉,最起碼不會胖。國民平均身高和體重折射出國民體質的重要性,站在國家和政府的角度,同樣應該對國民體質問題高度重視。僅就國民體質上升紅利、減少的醫療支出而言,就是一筆最劃算的買賣。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像關心股市一樣關心國民的平均身高、體重。想想看,如果出門幾百米就有一條開滿鮮花的道路,早晚都能在其中跑個幾千米,該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