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濤
(開封大學 財政經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楊衛濤
(開封大學 財政經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在構建了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利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和模糊隸屬函數方法,并結合實例運用這些方法,得到了較好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結果。
教學質量;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模糊隸屬函數
清華大學早在1996年就開始在全校開展課程教學評估,包括教師自評和學生打分。北京大學的教學質量評估主要依據學生評估,建立了學生評估委員會,定期公布評估排名較前的教師名單。浙江大學的每一位本科生都要客串評委角色,對給自己授課的教師打分,綜合評估中學生評價權重占0.8,教師評價占0.2,并且定期刊出一本《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匯編》。大連理工大學將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細化為16項量化指標,利用校園網實施網上評教,二級院部根據網上評教結果進行自查自評。新的現代統計分析方法的涌現,為社會科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以某高校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為研究框架,利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以及模糊隸屬函數等方法,來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質量做出綜合評價。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完成的,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固然有重要影響,但學生的學習成績直接反映了學生學習的情況,二者不可偏廢。借鑒某高校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

圖1 某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指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是目標層A,是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總得分;第二個層是準則層B,包括教學水平B1、學生成績B2、科研成果B3和師德修養B4四個指標,其中教學水平B1所包含的內容最豐富;第三個層是方案層C,只有教學水平B1含有方案層,包括:教學態度C1、教學方法C2、教學內容C3、授課能力C4、課程建設C5和教學效果C6。
準則層中的科研成果B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知識儲備、創新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盡管高校科研存在許多問題,備受爭議,許多教師甚至建議取消科研,這是不妥的。師德修養B4也是課題將其納入到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很難進行量化評價,但它是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
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最底層應該是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多種多樣,受主觀因素進行設置。比如,對于教學態度C1設置的評價標準可以是:1.上下課準時,輔導答疑耐心。2.為人師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告訴我做人的道理。3.備課充分,上課認真,講課熟練。4.治學嚴謹,課件內容基本沒有錯誤。5.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偏私。評價者可以針對這些具體的評價標準給被評價老師打分。
上述教師教學質量評判指標體系中,很多指標難以用較為準確的定量值去衡量,比如,教師教學中師生互動效果:好、較好、一般、較差。這樣類似的眾多指標評判等級標準界限比較模糊,學生評分的主觀隨意性太大。這種牽涉多指標和邊界不清楚的問題,一般采用綜合評價方法。綜合評價方法有很多,包括: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數據包絡分析法、人工神經網絡法等,以及上述各種方法之間的滲透衍生方法。通過各種方法對比并結合實際,文章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層次分析法以及模糊隸屬函數來研究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以某校一位匿名教師所教授的《電子商務》課程為實例進行具體分析。因為上層的模糊評價依賴于下層的評價結果,因此從方案層向上逐層計算各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實例分析的計算思路如下:
首先,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體系中準則層B和方案層C中各指標的權重。
然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來計算方案層C的各指標 C1、C2、C3、C4、C5 和 C6 的模糊評價向量。
接著,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計算準則層B中的教學水平B1的模糊評價向量;利用隸屬度函數計算學生成績B2的模糊評價向量;利用比重法計算科研成果B3和師德修養B4的模糊評價向量。
最后,再次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合成以上所有的計算結果,合成計算目標層A的最終結果。這樣就得到了教學質量綜合的模糊評價以及得分。
這部分文章使用層次分析法。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即:在計算某個教師的綜合教學質量A總得分時,教學水平B1、學生成績B2、科研成果B3、師德修養B4這些準則層指標各占多少權重;在計算教學水平B1得分時,其下層的教學態度C1、教學方法C2、教學內容C3、授課能力C4、課程建設C5、教學效果C6這些指標的權重又如何分配。下面是層次分析法的具體步驟在本例中的應用。
1.構造層次分析結構。如圖1,已經構建完成。
2.構造比較判斷矩陣。建立了層次結構以后,對各層的同一層對象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出來比較判斷矩陣。為簡單起見,選取咨詢5位教育專家來對各指標進行評比,課題采用1~5標度法,對目標層A下的四個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比,得到A-B判斷矩陣:

A B1 B2 B3 B4 B1 1 3 5 1/3 B2 1/3 1 1 1/5 B3 1/5 1 1 1/5 B4 3 5 5 1
構造B1-C判斷矩陣為:

B1 C1 C2 C3 C4 C5 C6 C1 1 3 3 3 5 1 C2 1/3 1 3 3 7 5 C3 1/3 1/3 1 1/3 1/5 1/5 C4 1/3 1/3 3 1 3 5 C5 1/5 1/7 5 1/3 1 1/3 C6 1 1/5 5 1/5 3 1
3.比較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經過MCE軟件的檢測,矩陣通過了一致性檢驗。
4.層次單排序。求出各個比較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如果特征向量中所有值加起來不為1,那么需要進行規整為1的處理。選用R軟件來操作。
求矩陣A-B的最大特征值及對應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4.115460,對應特征向量是:[0.131,0.370,0.434,0.066]
求矩陣B-C的最大特征值及對應的特征向量:
最大特征值為7.5143403,特征向量為:[0.059,0.062,0.397,0.093,0.237,0.152]
5.層次總排序。計算層次總排序,即:各個指標的最終權重。

表1 各層次權數
6.作出結論。看到層次總排序策表格后,發現有的計算出來的權數,比預期的相差較遠,比如在準則層中,師德修養和教學水平的權數感覺太少,方案層的權重感覺比較合理,看不出什么問題。原因還在于比較判斷矩陣的構造,需要集思廣益,讓更多的人去參與進來,而且需要方法修改,直至達到大多數人認可。
這部分采用的是模糊綜合分析法,下面即是模糊綜合分析法的具體步驟在本例中的應用。為簡單起見,只以教學態度C1為例進行分析,其他同理可得。
1.確定評語集。依據模糊綜合評判方法確立的步驟,首先建立C1的評語集:{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
2.確定各個評價標準的權重。這里的權重確定利用的是比重法,為分析簡單,選擇10名學生進行投票,按票數比例確定教學態度C1的權重為:[0.2,0.3,0.1,0.1,0.3]。
3.確定模糊評判矩陣。模糊評判評判矩陣是由學生在不同評語集上進行投票得來,對這名教師教學態度C1的模糊評判矩陣為:

評價標準 優秀 良好 一般 較差上下課準時,輔導答疑耐心。 0.4 0.3 0.2 0.1為人師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0.3 0.4 0.2 0.1備課充分,上課認真,講課熟練。 0.3 0.3 0.3 0.1治學嚴謹,課件內容基本沒有錯誤。 0.3 0.5 0.2 0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偏私。 0.3 0.5 0.2 0
4.選擇合成算法和計算模糊評價結果。合成算法有多種,一般選擇較為簡單的矩陣相乘的算法即可。教學態度C1的模糊評價向量為:

進行歸一化處理:[0.06]
對于模糊評價向量的解釋一般遵循兩種原則。一是最大值原則,即向量中分量最大的最為評價結果;二是模糊分布原則,即向量中按照各分量的比重來解釋結果。對于本例從最大值原則來看,良好等級的值最大為0.41,因此可以認為該老師的教學態度為良好。從模糊分布原則來看,有32%的把握認為該老師的教學態度為優秀,有41%的把握認為是良好,21%的把握認為是一般,6%的把握認為是較差。綜合來看,這位教師的教學態度定為良好較為合理。
方案層中 C2 到 C6 的模糊評價向量 R2、R3、R4、R5、和 R6同理可得。
準則層B比方案層C中各指標的計算方法簡單,不用再構建模糊評價矩陣,而是直接利用各自的權重乘以其下方所轄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因為四個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計算方法不同,分別進行分析。
1.教學水平B1的模糊評價向量。對于教學水平B1來說,其下層有C1至C6六個指標,根據前邊得到的C1至C6的模糊評價向量,乘以相應的權重即可得到教學水平B1的模糊評價向量。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取最大值0.43,可以認為該教師的教學水平B1綜合評價為良好。根據模糊分布原則,我們有28%的把我認為該教師教學水平B1為優秀,有43%的把握認為是良好,20%的把握認為是一般,8%的把握認為較差。綜合來看該教師的教學水平B1定為良好較為合理。
2.學生成績B2的模糊評價向量。根據計算,《電子商務》這門課程全校的平均成績為74.8分,依據上述分析的隸屬函數,在[74.8-10,74.8+10]這個區間劃分出四個互相重疊的區間。這些區間的劃分要和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中的評語級集合中的級別要一樣,因此要劃分出來四個。隸屬函數的表達式為:

i是劃分的區間個數,ai、bi是區間的兩個端點,ci是區間的中心,ui是學生平均成績。

圖2 模糊隸屬函數圖
這位老師所教授的《電子商務》課程的平均分是78.3分,運用隸屬函數,得到學生成績的模糊評價向量:

3.科研成果B3和師德修養B4的模糊評價向量。科研成果與師德修養的評價與上述評價方法類似,鑒于還沒有構筑科研成果和師德修養的評價標準,因此文章選定40名學生對評語集中四個等級進行投票,按比重給出了這位教師的這兩項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

教學質量綜合模糊評價向量也是由下層各指標的權重和各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組成的矩陣相乘得到,這位教師的教學質量綜合模糊評價向量為:

通過對最終模糊評價向量的觀察,發現優秀等級0.47和良好等級0.45非常接近,舍去計算中的四舍五入的誤差,二者相差更少,但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或模糊分布原則,可以勉強確定該教師最終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為優秀。
該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得分為:

根據這個最終教學質量得分,可以在全校教師中進行排名。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指標體系,涉及的指標及內容較多,參與評價者也具有多元化,并且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有些評價內容較難用一個精確數字來表示,因此這就需要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對其進行具體量化。文章利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來確定指標體系中的各指標的權數,在學生成績評價中利用模糊隸屬函數,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客觀模糊地評價,避免了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在最后結果計算中,所有任課老師的教學質量評價都可以折合成一個可是互相比較的分值,可以作為該教師在全校中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
[1]劉洪才.基于學生成績的大學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D].北京:華北大力大學,2005.
[2]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杜棟,龐慶華,吳炎,編.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朱 斌)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YANGWei-tao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Kaifeng University,Kaifeng,475004,China)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by using the hierarchy analysis,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method,this thesis has analyze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eaching quantity;the hierarchy analysis;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G424
A
123(2015)03-0001-05
2015-04-03
楊衛濤(1982-),男,河南開封人,開封大學財政經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統計、數量經濟學。
2014年開封大學校級教學教育科研項目(NO.2014-KDJG-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