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獨立報》8月28日文章,原題:我們恐懼中國日益增強的力量,但慶祝中國遭遇困境在道德上應受譴責隨著中國經濟奇跡走向終結,你在西方可以感受到這種意外轉折讓許多人松了口氣。畢竟,大多數預測稱,中國經濟未來數年將超過美國。專家們還說,政治力量會緊隨其后——中國將“統治世界”。智庫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認為,中國在吞掉非洲之后,還將“買下歐洲”。
按照“中國痛批者”的說法,中國崛起對我們來說非常可怕。等待我們的將是低工資和糟糕的工作狀況,中國投資者支配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和意大利普拉托紡織業的工人就是明證。長遠而言,一個不尊重我們價值觀(人權、民主)的國家的崛起最終會使這些價值觀受到削弱。
這種分析似乎有些夸張,但說過去3年中國走上了一條與西方價值觀相悖的道路,確實難以反駁。國際上,中國習慣于在安理會與俄羅斯聯手反對西方,如阻礙敘利亞內戰的解決。中國在自己所在地區變得咄咄逼人,引起了鄰國的害怕。這樣的話,我們怎能不對中國經濟遇挫以及他們令人艷羨的增長時代結束,暗自慶幸呢?一些人會想,中國經濟狀況也許沒有那么慘,但起碼能壓抑他們日益增長的傲慢。
但事實上,中國經濟下滑對西方絕非好事。我們與中國互相依賴,這從上海股市暴跌后歐洲股市也跟著下跌就可看出。問問美國和歐洲的企業領導人,他們由于在中國的出色業績得以在最近困難的幾年保持利潤。
他們最擔心的是中國穩定不了經濟。進一步下滑可能迫使多個行業(汽車制造商、奢侈品生產商、工業產品公司)的CEO們在中國和本國裁員。大量西方中小企業也會遭殃,因為它們對中國市場的出口會減少。考慮到自從2008年以來中國對全球增長率貢獻逾1/3的事實,影響的范圍將會很大。如果中國不能發揮世界經濟引擎作用,西方將不可避免出現工作機會減少。
除了上述這種稍顯自私的考量外,值得指出的是,盡管經歷幾十年增長,中國仍有世界上第二多的貧困人口,僅次于印度。從這角度看,凡慶幸中國出現困難的,在道德上都應受譴責。沒錯,經濟成功對改善人權人士、異見人士的困境沒多大用處,但不難預測,經濟下行對他們更加不利。
中國人口整體將面臨失業上升的問題,從而加劇社會緊張。如果經濟下滑形勢不改善,失業定會上升。這將是不祥之兆,不僅在中國國內,對其外交政策也是。經濟問題變得嚴重時,中國領導層可能容易出手把注意力轉向國外敵人。這種因國內原因而開啟國際沖突的“尾巴搖狗”現象,可能造成全世界貿易流動中斷,愈加損害西方利益。所以,慶幸中國遭難前,三思一下吧。▲
(作者福克·奧伯馬,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