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
要“富而好禮”不要“虛無主義”
——“西方企業家精神已破滅,重塑企業家精神,要對中國傳統文化重新梳理,不能簡單拿回來就算完成任務”
法國一位政界高層說,現在法國乃至歐洲很大的問題是,活在當下是一種時髦。歐洲人不想明天,也不回憶過去,今天我怎么活都行,不管別人,所以工資低就上街罷工,這是歐洲的悲哀。企業同樣如此,唯利是圖,弱肉強食,道德缺失,導致社會矛盾尖銳,人沒有幸福感。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就是西方的企業家精神不行了,產生了虛無主義,發展到最后就是自私。問題如何解決?中國傳統文化中就能找到企業發展的合法性和企業家的價值觀。下一個三十年,我們應該把中國的企業家精神貢獻給西方,貢獻給全世界。
西方的企業家精神是從資本主義新教倫理上發展起來的,馬克斯·韋伯講,商人的天職是賺錢,但賺錢后還要做新教徒,要節儉,要贖罪。但經濟發展刺激了消費,消費欲望使人們不再認為勤儉持家是美德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新教倫理崩潰了。之后,約瑟夫·熊彼特講企業家精神是破壞性創新,破壞性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但它的極端化發展帶來道德的缺失,對弱者的不關注。沒有解決自由平等公正的問題,創新就變成負面的,經濟越發達、財富越集中,社會矛盾越尖銳。《21世紀資本論》作者托馬斯·皮凱蒂講,21世紀最大的問題是人的不平等,意識到精神危機是虛無主義,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西方的新教倫理沒有了,倒不回去了。馬克思就認為,資本主義解決不了這個矛盾,最后一定走向滅亡。
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恰恰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21世紀重新看“仁義禮智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仍然對中國社會、對企業家精神的塑造特別重要。它講的是責任,是分享,不是獨享。“修身”是修身修自己,“齊家”是把你的企業做好,“平天下”是把我們整個社會環境做好,要承擔社會責任。這就是一條正確的價值觀。中國企業家要學中國第一儒商孔子的門生子貢。他對孔子說,我已經能做到“富而無驕”了。但孔子說,你應該做到“富而好禮”,這個“禮”就是一套秩序、一套信仰,就是對社會的尊重,對人的尊重,做到這樣才行。
傳統文化的回歸對中國下一個三十年特別重要。但中國近代以來對傳統文化進行過幾次大的摧毀,我們對傳統文化需要重新梳理和認識,不能簡單地拿回來就完全任務。我們要找出哪些在當今世界是積極的,要接受,哪些是負面的,要規避。比如,莊子的“無為”思想在當時有積極的一面,春秋戰國后期是亂世,人沒有安全感,要避世保持自我清醒,但現在有的企業家取的是它消極的一面,有的人就去賭博游戲人生,舉家移民與世無爭。因為他沒有人生目標,他已經放棄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他要的是避世,要的是安樂。這些消極的思想就會導致虛無主義,認為我們的發展是沒有意義的,人生沒有意義,這對中國企業文化的殺傷力極強,一定要規避。所以,我們的下一個任務,就要梳理傳統文化,把21世紀新的社會發展內容加進去,重建這套價值觀。這光靠企業家做不到,需要整個社會重新構建。當然,我們破壞傳統文化用了100多年,重建它也要50年,但起碼我們現在就要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有這樣,下一個世紀,中國企業家才會成為真正的世界企業家。
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茅氏家族第二代掌門人茅忠群:
法律責任是60分,道義責任是100分
——“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細胞從農業社會的家庭和家族,變成現在的家庭和企業,因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僅是每個人的人生使命,也是現代企業的使命”
改革開放初期第一代企業家做企業的目的比較簡單,因為當初比較窮,想脫貧致富,想讓家人過得更好點。30年過去了,我們這代企業家不能僅僅停留在這樣一個目的上,應該更多地探究做企業的使命。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保持長期發展。從比例來說,全世界的百年企業非常少。一個百年企業一定有一些基因在里面。同樣,一種文化能持續千年也非常不容易。中國文化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中唯一留存到現代的文明,它的長壽文化基因對我們今天做企業有什么借鑒意義?
儒家文化告訴中國人,人生的使命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過去中國是農業社會,整個社會的細胞就是家,包括家庭、家族。現代社會組成社會的細胞由過去單一的家演變為兩個形式:一個是小家庭,大的家族基本消失,但小家庭還存在;一個是企業。從這個角度看,做企業的使命并不僅僅是滿足自己賺更多錢,還應該有更高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義,我們可以稍微修改一下,“修身齊家立功德”,這是現代人尤其是中國人做企業應該具有的一種使命觀。
在現代社會的兩大細胞企業和家庭中,我們除了有使命感還要盡責任。按儒家的說法,責任也可以叫本分。企業的本分就是社會責任,方太把社會責任分成了三大方面:法律責任、發展責任、道義責任。法律責任與道義責任的關系,就是60分與100分的關系。60分是法律責任,是必須要達到的,考不到60分就不讓你畢業。60—100分是道義,是全社會去倡導和追求的。中間還有一個發展責任,既要讓你的產品不斷創新,還要讓你的員工不斷得到成長,生命得到圓滿,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使中國企業成為百年企業的基因。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未來,中國企業如果能補上儒家文化等經典傳統文化這堂課,企業的管理水平或許會有大幅度的提升。不僅如此,如果能讓所有員工按照傳統文化去修身養性,這比企業賺多少利潤更有意義。
編輯/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