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雖不可簡單地以“有用”或“無用”論之,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優秀肯定不是在校外補習班里補出來的。其實,補課之有用在于“搶跑”和“補差”。別人還沒學,你先學了,在老師上新課的時候,你能暫時占先,僅此用而已。
(姚躍林)
法的啟迪不應成為家庭教育的盲點
當今社會上違規、違紀、違法的現象普遍存在,以放棄對孩子的正面法治教育為代價來適應這種不良現象,無疑是錯誤的選擇。家長與其抱怨,不如正視現實,為孩子在家庭中創設遵紀守法的微觀環境,與孩子共同學習法律常識。(關 穎)
免試入學不該有“特區”
寫入《義務教育法》的“免試入學”是一個普遍和硬性的約束,不應有法外特區。如果有的免試,有的考試,素質教育、均衡發展、緩解擇校等美好的愿望就可能淪為空談,動輒“場面震撼”,還會出現負面輿論效應。(汪 明)
為“二次留守”的小候鳥筑巢
近日,留守家鄉的“小候鳥”陸續與城里打工的父母團聚。但由于父母無暇照顧他們,“小候鳥”們不得不面臨“二次留守”。解決小候鳥們的“二次留守”問題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父母應該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二是社會公益組織應幫助這些孩子度過一個安全、好玩的暑假。三是政府部門應該行動起來。
(馬得清)
大學拿什么贏得學生
前一陣子,清華、北大爭狀元的鬧劇引起各方議論紛紛。如果不從學校的利益出發,單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種爭搶無疑不會造成什么好的影響。其實,大學應當在治學理念和學術研究上給學生更完整的承諾,這才是大學贏得學生信任和尊重的關鍵。
(劉 濤)
莫使托管班“脫管”
社會托管機構良莠不齊,急需規范管理。當然,我們不能把托管班“一棒子”打死,市場上也有不少口碑好、有資質的托管班。社會托管班需要得到有效監管,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托管行業的規范管理,盡快取締那些無資質、不規范的托管班。
(儲朝暉)
幼兒園引入“男阿姨”要有真行動
幼兒園不能僅僅是清一色的女教師,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會使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陰柔有余,陽剛不足。只有男性教師的“剛性”與女性教師的“柔性”完美結合,才更有利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王海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