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關鍵詞】 語文課堂;高效;目標;素材;提問;氛圍;講練;總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65—01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提高“教”的方法和培養學生“學”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生的課堂發展是迅速、復雜、多樣的,無論教育教學被注入什么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課堂教學應該做到高效務實。筆者認為,要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定位要準確
教學目標的定位就像投籃球一樣,籃筐太高學生再努力也投不進去,反而會喪失信心;籃筐太低學生輕而易舉就能投進,往往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
二、課前素材準備要充分
教師只有在課前花大量的時間吃透教材,將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銘記在心,并為突破重、難點想辦法,才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調動學生的興趣不容易,著實要講究些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準備好新穎又有動畫色彩的課件、好玩的教具、動聽的故事、創新性的練習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等,調動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在課堂中穿插應用到位,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只有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教師所提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問的難易程度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
四、營造課堂氛圍要有趣
首先,在課前要充分做好預設。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師在每節課上課前,要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打算讓學生獲得什么,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怎樣知道學生是否達到了要求。其次,在課堂上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氛圍。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主動求知,用新奇多變的教學設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巧設的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用成就感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現代的教學手段強化了學科的整合,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和學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能嫻熟地使用多媒體,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五、講練結合聯系要緊密
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平臺。新課標下的練習設計應體現效率,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通過“講”與“練”的交替進行,使問題逐個突破。“講”與“練” 設有嚴格的順序要求,可先“講”后“練”,也可先“練”后“講”,最好是“講”中“練”,“練”中“講”。這樣勢必能引起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既能完成知識傳授的任務,又能讓學生獲得足夠的訓練,并能避免“一言堂”,提高教學效益。
六、課堂總結歸納要標新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加深理解、減輕記憶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于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畫龍點睛的結尾則是鞏固成功的關鍵。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置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的結束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結尾應是“問號”而不是“句號”。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