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長
(福建省閩侯白沙國有林場 福建閩侯 350102)
馬尾松中幼林撫育的經營方法和技術
方金長
(福建省閩侯白沙國有林場 福建閩侯 350102)
馬尾松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用材樹種,以生長速度快、更新能力強、經濟效益高的特點在南方地區廣泛種植。在馬尾松造林過程中,中幼林時期是關鍵階段,為了提高成活率,保證經濟效益,必須做好中幼林時期的科學管理和經營。本文結合馬尾松的物種特性和種植現狀,重點探討了馬尾松中幼林撫育的經營方法和技術。
馬尾松;中幼林時期;經營和管理
馬尾松多生長在氣候溫暖且光長充足的地帶,屬于典型的陽性樹種,與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條件相適宜,成為我國南方重要的用材樹種,獲得了大面積的推廣種植。馬尾松本身是一種優良的采脂樹種,在用作木材的同時,松脂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發展前景十分廣闊[1]。在馬尾松造林的過程中,中幼林時期是樹種生長的關鍵階段,關系著樹種的成活率和生長效益,影響后期的經濟價值,因此中幼林時期的撫育和經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幼林時期的經營和管理中,苗木管理、培育方法和病蟲害治理極為重要。本文結合福建地區馬尾松的種植情況,探討了中幼林時期的撫育經營管理方法。
馬尾松是一種典型的陽性樹種,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一般生長在14~23℃的溫度條件下,地區降水量900~1800mm。馬尾松樹種的根系較為發達,具有明顯的主根,對生長區域內的土壤要求不高,馬尾松也可以在細微酸性土壤中生長,但是該種植物的耐鹽堿性不強,如果生長環境中長期潮濕或者水分較多,生長效益將難以提高,在閩北地區山脊地帶也都有廣泛種植的實例。結合福建地區的種植情況來看,馬尾松總體成活率較高,生長速度較快,經濟效益高,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馬尾松的木材價值較高,被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鐵道枕木、膠合板等生產領域。此外,馬尾松樹脂也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廣泛應用于芳香油提煉,馬尾松花可以應用于制藥產業。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育林”理念的提出,福建地區大幅推廣種植馬尾松。以福建省閩侯縣為例,該縣位于福州市西南側,是福建省重要的馬尾松栽培基地,該縣氣候環境適宜馬尾松生長,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氣候適宜,溫度適中,全年中的日照時間較長,溫度保持在15~20℃,該區降雨量豐沛,山地和丘陵面積較廣,經過土壤考察后發現,該地區土壤養分充足,為馬尾松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馬尾松成活率較高,但是中幼林時期的管理極為重要,為了取得更高的經濟價值,必須在中幼林時期加強苗木管理,合理間伐,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保證樹種可以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2.1 馬尾松成林撫育
馬尾松成林后必須合理修枝,控制樹干的生長姿態,提高木材的線型和質量。如果樹木中出現枯死的枝干,必須及時修剪,避免在枯干位置形成死結。此時已開展間伐工作,以實際造林密度為基準,根據樹木林分生長的特點,開展間伐工作,依靠改善個體的生存環境。間伐時間宜選擇在秋末冬初,此時林木處于休眠狀態,適合間伐工作。成林撫育期間,間伐需要遵循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的原則,以提高林木種植的整體經濟效益。
年度管理栽植中,當年植株撫育1~2次,在撫育過程中只割草不松土,待苗木扶正后,適當培土,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間可以撫育3~4次。植株的撫育面積可以逐年擴大,除草松土的過程中保證植株的根系不會受到損傷,松土深度不可太深,一般10cm為宜。在間伐期內,如果林分郁閉度達到90%以上,被壓木占總株數的30%左右時可以進行間伐。間伐的七十年限為10年。應用下層撫育間伐方式,間伐強度為林分總株數的30%,間伐后的林分郁閉度控制在70%,間伐間隔期控制在5年。
5~6年生的馬尾松需要修枝,秉持輕修、勤修的原則,從晚秋到早春修枝較為合適,修枝時保證刀口平滑,與樹干平齊,避免損傷樹皮。當8~10年生的林分郁閉度達到90%以上時,開始撫育間伐,首次間伐強度為林分材積的15%,10~20年生的間伐強度為25%,20年后的間伐強度可以控制在30%,間伐后的林分郁閉度控制在70%左右。
2.2 馬尾松造林密度和效益
馬尾松樹木的胸徑生長會受到林分密度的影響,在造林5年的時間內,林分密度較大,對胸徑的生長造成較大的影響。如果土地條件良好,苗木質量較高,可以適當降低種植密度,加大株距和行距,培養出較大胸徑的木材。如果土地較為貧瘠,可以適當提高種植密度,以培育小胸徑木材為主。
林分密度的控制還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果林分密度較大,林木之間養分競爭就較為激烈,最終導致競爭弱勢的植株開始枯死。林木生長達到8年后,林木之間的養分競爭就基本穩定了,自然稀疏率也會降低。為了避免造成自然稀疏的浪費,可以及時開展間伐管理工作。表1是林地樣點內馬尾松間伐前后的生長量統計。

表1 樣點內馬尾松生長量統計
從表1中可以看出,通過合理的間伐后,馬尾松生長量均有所提升。
2.3 中幼林時期的撫育以及病蟲害治理
針對幼齡期和中齡期的馬尾松,林分密度較大,需要及時砍伐生長較密的林木,以促進干形生長。林木的采伐強度在30%以下,蓄積采伐強度在20%以下,以保證馬尾松正常生長,促進樹種經濟效益的提高[3]。
2.3.1 松瘤病
松瘤病導致樹干變形形成木瘤,木材表面也會形成較多的裂紋,嚴重降低了木材的經濟價值。霉變4~5月,木瘤破裂產生的新的粉末狀銹孢子,輪換寄主在樹木中。在防治過程中可以根據松瘤病的特點將感染程度較高的樹枝剝除。清除周圍灌木。
2.3.2 松毛蟲、松梢螟
馬尾松樹木的主要蟲害有松毛蟲、松梢螟等,害蟲的繁殖力很強,對樹干和樹葉均有較大的危害。滅蟲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合理的隔離帶,必要時可以人工繁殖松毛蟲赤眼蜂。同時注重與周圍樹種的隔離,工作人員定期做好檢疫工作,發現蟲害后及時噴灑白僵菌粉,提高滅蟲效益。
2.3.3 馬尾松赤枯病
赤枯病危害樹木的新葉,葉子發病后將出現淡黃色段斑,逐漸向周圍的葉子擴展,隨后葉子轉為赤褐色,最后出現黑色小斑點,形成病菌的子實體,此時針葉會從病斑部分折斷,病菌會在病針葉中越冬,次年4月形成孢子,開始侵染,在6~7月侵染最為旺盛。防治過程中可以選用621煙劑進行噴灑,6月上旬或中旬放煙,每畝0.75~1kg煙劑,有較好的效益。
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樹種,栽培的關鍵階段在中幼林時期,為了提高樹種的經濟效益,必須做好中幼林時期的苗木管理,做好撫育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保證中幼林時期的正常生長,提高馬尾松的出材量和樹脂質量。
[1]盧立華,蔡道雄,何日明,等.閩北地區的馬尾松種植現狀[J].林業科學,2014,40(4):99.
[2]黃承標,馬承彪,曹繼釗,等.不同立地及間伐強度對馬尾松人工幼林生長的影響[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28(1):14.
[3]丁敏,倪榮新,洪強雄,等.馬尾松不同撫育方式對林地生產的影響[J].浙江林業科技,2012,32(4):64.
S791.248
A
1005-7897(2015)11-0014-02
2015-11-10
方金長(1958-),男,福建長樂人,工程師,從事森林資源培育與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