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軍
(湖南省武岡市迎春亭辦事處農業技術推廣站 422400)
武岡市水稻苗情觀察與探討
張勇軍
(湖南省武岡市迎春亭辦事處農業技術推廣站 422400)
結合武岡市歷年水稻種植的實際情況,對本市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雙季稻當家品種和一些增產潛力較大的新品種進行系統的苗情觀察、記載。2014年早稻苗情特點與分析:
觀察點安排在武岡市水西門辦事處新光村17組,農戶劉松壽的一塊名為“牛背山”的田里。緯度為24°50′24.95〃;海拔高度為296m;耕作制度為稻一稻;前作空田;土壤質地為:粘土;肥力水平:中等;觀察品種總共4個,分別為株兩優06、株兩優08、潭兩優83、T優167;在全縣的種植面積分別為35000畝、28000畝、28650畝、76000畝;栽培水平:在秧田里采用畝施碳胺48kg;磷肥27kg,作底肥;地膜覆蓋水育秧;斷奶肥畝施尿素3kg,氯化鉀2.6kg;送嫁肥施尿素2.5kg。2.5葉以前干濕管理,2.5葉以后灌淺水促苗,深水護苗。
大田管理:采取畝施遠洋牌復合肥46kg作基肥,分蘗肥施尿素12kg,氮化鉀7.5kg作追肥;除草、施藥等其它管理與大面積生產相同。
2.1 拋插秧前秧苗素質分析
秧齡為30d,秧田期大于10℃的有效積溫為173.2℃,秧齡相差不大,但大于10℃的有效積溫卻比去年高出35.9℃,使得今年的秧苗素質整體要好于去年。

表1 秧苗素質考查結果統計表
2.2 大田生長動態
水稻的生育期一方面取決于自身的遺傳特性,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外界的氣候條件。總的來講,今年播種期在3月30日左右、較往年早3d;拋插期在5月1日左右,較去年早2d;移栽密度為4×6寸,移栽密度增大;基本苗較去年平均增加0.3萬;分蘗始期比去年遲1.2d;分蘗末期比去年遲3.7d;總葉片數平均相差不大,止葉期推遲1.2d,穗分化始期葉片數相差0.7~1.1葉,前期出葉速度稍慢;有效分蘗數持平;最高苗數平均增加0.9~1.1萬;成穗率平均為54%,成穗率較往年增加1.6%。始穗期出現在6月19日~20日之間;齊穗期在6月23日~6月25日之間。較往年始穗期遲0.6d,齊穗期推遲1.3d;成熟期較往年稍遲1~2d。

表2 生育期表
2.3 產量構成因子及產量表現
四個觀察品種的有效穗平均為23.1萬,同比平均增加1.6萬;每穗總粒數在99.5~121.8粒之間,平均為108.5粒;每穗總粒數平均增加3粒左右,實粒數在73.4~90.6粒之間,平均為80.9粒,實粒數持平;千粒重分別為 26.2g、27.0g、26.3g、28g,平均為26.9g,千粒重持平;理論產量在478.1~508kg之間,平均為499.2kg,較去年平均減少9.2kg;實際產量在471.8~487.7kg之間,平均為472.3kg,較往年平均減少4.7kg(如表3)。
2.4 病蟲發生狀況
今年早稻早期的稻飛虱發生量較大,較往年比相對較重;鉆心蟲、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的發生和往年相比發生量也較大,整個全生育期病蟲危害都多于往年,為早稻奪得高產增加難度。
3.1 全生育期(3月30日~7月23日)
有效積溫為1386.8℃,比去年同期低10.8℃;日照時數為300.6h,比去年同期少361.3h;降雨量為646.4mm,同比去年多269.8mm;雨日62個,同比去年同期多14個雨日。全生育期低溫寡照,雨日較多是今年早稻推遲成熟,產量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3 群體、產量經濟性狀考察表
3.2 特殊時段天氣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
今年的早稻主要體現在秧田前期,幼穗分化期雨日較多,在5月下旬又出現少見的五月低溫,對今年早稻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
今年早稻苗情總的來說氣候條件不是很好,病蟲草害的發于生也多往年。但新品種、新技術得以大面積推廣應用。使得今年的早稻在極其惡劣的天氣條件下產量同樣不比往年差,保持持平。通過長期、連續的苗情觀察、記載及品比試驗結果:像一些適應性、穩定性、抗性較強的當家品種陸兩優996、株兩優06、T優167仍值得大面積推廣、種植。一些新品種特別是一些優勢較強的兩季雜交組合潭兩優83、陵兩優211、株兩優08等,應分析歷年來的天氣情況,確定適宜的播種期,采用較好的栽插技術和較高的管理水平,從提高品種的適應能力、抗逆能力入手,確保早稻的豐收也是切實可行的。①選擇好優良的雜交組合。②加強田間管理,及時管好水,管好肥。防治好病蟲草害。③及時分析天氣變化情況,增強抵御各種災害性天氣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減少損失。④采用一些新的栽培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技術來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增加農民的收入。
S435
A
1005-7897(2015)11-0095-02
20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