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紅
(婁底市婁星區石井林業站 湖南婁底 417000)
林業資源保護及森林防火管理的策略研究
王永紅
(婁底市婁星區石井林業站 湖南婁底 417000)
近年來由于我國林業資源匱乏,保護力度明顯不夠。但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以及人類的生存都離不開林業資源的開發和生產。因此對林業資源的保護以及森林防火管理已成為了當今社會中重要的發展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展開全面的探討,并提出有建設性意義的措施。
林業資源;保護與管理;策略
林業資源是我國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林業資源是以林木資源為主,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森林有機體的總稱。要想更好地保護林業資源,人們就必須提高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對林業發展的監管力度。作為林業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森林不僅是人們生存所必要的地方,同時也是我國持續發展的基礎。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林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依舊面臨著火災的威脅,這就要求必須加強防火措施的執行。
2.1 森林火災的預防
2.1.1 森林火災的預防體系建設
森林火災的破壞性較大,一般能夠引起森林火災的因素有可燃物、氧氣和貨源。引起森林火災的火源通常分為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兩類。據相關數據調查統計,引發森林火災中以人為火源為主,其比例達99%。所以,需要健全林火預報撲救機制,并加強防火基礎設施的建設。當發生火災時,需要立即組織進行火災撲救,降低損失。對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①強化行政措施的落實,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工作,并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貫徹森林防火責任制;②采取技術措施避免火災發生,加強火險預報工作,對森林火險進行實時觀測,束預報,并建設森林防火設施,如開設防火線、防火林道、防火林帶、建立眺望臺等;③營造混交林,對造林設計施工進行嚴格把控,并結合日后的森林防火管理工作進行適地適樹,不能營造純林,尤其是松、松柏類等帶油脂的純林。
2.1.2 撲火森林火災的組織與善后工作
撲火森林火災的組織和善后工作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展:①構建森林火災撲救組織,當發生火災,組織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科學布置撲救工作,當火勢較大時,可組織臨時撲火指揮部。②做好善后工作。③在撲救任務結束后,要對受災林的損失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工作,并求得面積數值,可以采用標準地方發進行調查,在標準地內,應分別對燒死、燒傷和未燒傷的林木進行每木調查,確定其損失。損失程度標準如下:①燒毀木:樹冠全燒焦,樹干嚴重被燒,伐后不能做用材的。②燒死木:樹冠2/3以上被燒焦,或樹干形成層2/3以上被燒壞(棕褐色),樹根燒傷嚴重,樹木已無恢復生長的可能,采伐后尚能做用材的。③燒傷木:樹冠被燒部分在1/2以下,樹皮燒傷不嚴重,有恢復的可能性。④未燒木:樹冠未被燒,樹干、樹根受傷害,僅外部樹皮被過火燎黑。按上述四類分別統計林術株數與材積,推算總的林術損失。
2.2 積極促進林業多樣化發展
2.2.1 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眾所周知,經濟是實現林業資源保護的物質基礎,現有的林業資源畢竟有限,要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林業替補產業,切實減輕天然林的負擔。就目前上饒的林業產業結構來看,仍較為單一,以第一產業為主。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要鞏固提高第一產業,加快發展二、三產業,改變資源培育與木材生產、加工相脫節的生產模式,以工業原料林的大發展帶動林業產業的大發展,以林產工業的大發展帶動資源培育業的大發展。在產品結構調整中,要大力發展林業生態產業,搞好非木質林產品的生產,特別要扶持發展上饒市最具優勢的毛竹、油茶、林木種苗花卉等產業,搞好毛竹、油茶等精深產品加工,形成上饒自己的優勢產品,并且積極地開發木材林產品的新市場,不斷拓展產業鏈,以此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從而讓其市場競爭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2.2.2 建立林業資源經營管理新機制
首先就需要明確森林的分類標準,比如哪些是公益林、哪些是商品林等。而在實際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同的類別所采取的經營管理機制也應不同。對于公益林來說,不僅要對監督機制進行重新的建立,且要強化組織管理,以此來形成新型的林業資源經營管理機制,同時,可以建立如圖1所示的經營目標關系,使得森林經營目標實現更容易。在實際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兼顧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根本原則,對國家重點公益林嚴格禁止采伐,一般公益林限額采伐,以此來讓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發揮。針對商品林而言,則應在堅持限額采伐、憑證采伐的原則上,放開經營,市場化運作,創造更加有利于商品林發展的市場經濟環境,從而促進整個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2.3 加強對森林資源保護

圖1 森林經營目標間的關系
森林資源不僅會遭到人為的破壞,同時也會遭到來自自然的侵害。針對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重大威脅,必須提前做好完善的防護工作。林業部門應該加強對病蟲的研究、監測工作,全面掌握所在轄區的病蟲動態信息。要派遣專人定時對所負責林區進行檢查,以確保及時發現病蟲問題、及時解決。同時還要對森林病蟲進行全面的研究,以觀測其發展態勢,并找出滅蟲的方法,這樣一旦發生蟲害就能夠很快地控制其傳播范圍,將其徹底消滅。除此之外,還要建立預防森林火災的嚴密體系,除了加強對氣象氣候的觀測,預防自然火災的發生,更重要的是預防人為因素導致的火災。建立森林防火的巡邏隊,密切關注林區情況,確保在火災發生后能夠及時、迅速的撲滅。
2.3 應用3S技術防治火災
2.3.1 信息管理系統
森林火災不同于其他單純的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它往往能夠同時地涉及到不同領域的因素。這樣的特性就造成了它發生原因的復雜性。而森林防火系統則必須要對這些復雜的因素做出快速的分析,以便及時地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和減小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這時候便是信息管理系統發揮作用的時候了。這個系統主要是依靠地理信息系統將信息搜集起來,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同時要進行實時的更新管理等工作,并且還能夠將復雜的數據以圖表等簡單明了的形式呈現在工作人員的面前,為他們的救災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
2.3.2 救火指揮和實時監測系統
對森林火災的指揮和監測工作往往就不能夠依靠單一的技術支持,而是需要多種技術的結合,以保證救火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的結合,遙感技術雖然能夠大范圍地掃描森林火災的狀況,但由于其精度不夠,如果單一地利用這一技術往往還是不能很清楚地了解森林火災的發展狀況。但是如果將它和地理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地圖數據和遙感圖像相結合,那么相關的工作人員便可以非常清楚地觀察到森林火災的所處的范圍和其蔓延狀況,以便為救火人員提供正確的指揮。
2.3.3 預報系統
森林火災由于其蔓延的快速性,所以就算救災人員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火災現場,還是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目前最為理想的森林火災救治方式就是火災的預報,便于讓救災人員提前采取措施,減小甚至防止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而這類工作的展開主要是依靠地理信息系統,它通過對氣象和地理狀況的分析,然后產生相應的火險等級圖,如果某一部分的火險等級較高的話,那么就會發出警告,引起相關人員的注意,以便提前采取防御措施。
2.3.4 設施布局分析系統
這些設施主要包括望臺,交通線路,隔離帶。一般來說,望臺的設計必須要從地形出發,以確保望臺視角的最大化,方便森林工作人員及時發現火災,及時撲救,如果望臺的盲區過大,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森林火災的風險。另外,森林中的交通線路也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系著救火線路的分析,所以一定要做到合理布局。最后是隔離帶,這是森林救火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隔離帶的設置一定要有,而且必須科學合理,以便起到最大的效果。
由于我國林業發展整體現代化時間較短,可以適當借鑒外國成功案例,并根據我國國內的基本國情進行適當的更改,進行多種嘗試,直至找到適合我國的方法。總的來說,我國林業發展正在摸索著前進著,但是與一些基本原則是不可更改的,那就是合理利用資源的同時要保護資源,同時做好防火工作,保證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1]叢守業,王維舉.林業資源保護中護林防火技術的應用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4(16):122.
[2]王永鮮.森林資源管理對林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導,2012(24):298.
[3]陸樂峰.加強森林防火管理,確保林業生態安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6):184.
S762
A
1005-7897(2015)11-0098-02
2015-10-11
王永紅(1978-),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森林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