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發
(廣德縣誓節林業站 242200)
廣德縣水梔子發展現狀及分析
張仁發
(廣德縣誓節林業站 242200)
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為茜草科梔子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是一種集綠化、觀賞、藥用為一體的植物;其成熟果實又名梔果、紅梔果等。其常見栽培的3個品種為:梔子(Gardenia jasmin2odes Ellis),為藥材用梔子,藥典規定種;水梔子(G.jasminodes Ellis f.longiarpa Z.W.Xie et Okada),梔子的變型,作為染料、色素用品種;梔子花(重瓣梔子)[G.jasminodes Ellis var.f ort uniana(Lindl)Hara],梔子的變種,園林栽培。其中水梔子(G.jasminodes Ellis f.longiarpa Z.W.Xie et Okada),古代用其染物,現代研究表明梔子中含大量色素,主要為梔子黃色素和梔子藍色素,廣泛應用于食品添加劑,即食用色素。一些發達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合成色素,而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天然色素,如日本每年需從中國進口100余噸的梔子色素,美國、歐洲國家、韓國等也大量使用梔子色素,有效刺激了我國水梔子種植業的迅速發展,使江西、福建、四川、安徽、湖南、湖北等成為主產區。
筆者自2004年在廣德縣誓節鎮開展梔子的栽培與管理的研究,并于2007年撰寫了《梔子的栽培與管理》一文,發表在《安徽林業科技》2007年第3期上。之后,筆者繼續觀察研究水梔子的發展情況,并對全縣梔子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廣德縣水梔子的發展開始2004年,大面積種植于2010~2014年,目前各地水桅長勢良好,逐漸進入盛產期,產量逐年增加、效益日益顯著。至今全縣水梔子總面積400hm2,分布在新杭鎮、邱村鎮、誓節鎮等,已有60hm2進入盛產期,150hm2進入初產期,110hm2為產前期。水桅種植為我縣藥用植物開發利用規模化生產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我縣產業結構調整開辟新的發展之路。
2.1 氣候及自然條件適宜種植,特別能夠適應現有山場土壤要求
廣德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地形以丘陵崗地為主,年平均氣溫15.99C,年平均降水量1124mm,年無霜期241d,境內水系發達,水源充足,可以滿足生產用水。土壤為黃紅壤,土層深厚、疏松、肥力中等;近年來,隨著“綠化苗熱”的興起,好的土壤已發展為綠化苗,而前期種植外松、土壤、立地條件較差的土壤造林樹種選擇難,涉及林地面積達3000hm2;繼續種外松,效益差,而種植水梔子能夠適應,其對土壤肥力、厚度、石櫟含量要求不高,只是要求土壤重金屬含量少,而這個條件能夠滿足。因此,水梔子是廣德縣土壤、立地條件差的造林優先樹種。
2.2 農民致富的欲望強烈,種植觀念更新快,栽培獲得認可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致富的欲望日益強烈,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模式,從20世紀80年代掀起的“太子參熱”到“茶葉熱”到“吊瓜熱”到現在“綠化苗木熱”,一輪又一輪的種植熱潮中體現了當地農民不斷更新觀念,趕市場發展步伐的市場競爭意識,從而形成“什么賺錢就種什么”的市場觀念。
種植水桅藥用植物具有幾個明顯優勢:①所需勞動力少。種植水桅只需經過播種、移植、施肥、除草等幾個環節即可收獲,勞動強度不大。水桅子的盛產期可高達30年,農民可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發展其它產業。②節約成本。水桅子種苗價格每株0.8元左右,定植1~2年后為促進營養生長,每年春、夏、秋季應追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進人盛產期后少量施磷鉀肥、適當補充點氮肥,較少噴農藥加上所需勞力少,生產成本不高,每畝投資800元左右,農民完全能投資種植。③產出收益高。根據對誓節鎮牌坊社區分界山安徽省豐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水梔子基地的調查結果來看,水梔子在4年開始初產,6年進入盛產期,畝產500~700kg;2012年畝產750kg,每公斤價格為6.4元,畝產值4800元;而其經過烘干后干果價格在20元/kg,效益遠遠高于其它農作物。當然,近年來,隨著市場的影響,價格有所下滑。

表1 廣德縣水梔子單位畝產量、價格調查表單位:公斤、元
2.3 水桅子具有良好的發展情景
①藥用價值越來越得到充分體現。目前,桅子已制成多種中成藥上市,主治熱病心煩、黃疽、目赤、吐血、尿血、外治扭挫傷、淤血腫病等。據悉,北方某廠還加工桅子飲料出口,價格30多元一瓶。河南、浙江等地還將桅子去皮,加工成桅子仁和桅子粉出口韓國和日本,最近醫學上對提煉的桅子代(中藥)已初步應用于臨床,能有效解除乙肝病毒對人體的威脅。②提煉天然食用色素前景廣闊。與其它色素生產技術相比較,利用桅子果采用萃取法、酶法、微生物轉化法可生產三種天然色素—桅子黃、桅子紅、桅子藍,具有產率高、能耗低、產品價格高等特點。因此,桅子果實將成為提煉天然食用色素的主要原料。
2.4 經過前期摸索,發展水梔子的技術措施發達,銷售渠道廣闊
廣德縣自2004年開展種植、發展水梔子產業以來,技術措施得到了完善,特別是安徽省豐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基地在廣德縣誓節鎮牌坊社區,面積70hm2),其制定的《天然色素原料——大葉水梔子的GAP栽培技術規范》,已被安徽省技術監督局列入安徽省地方標準;以該公司為發起人的奕龍梔子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80余戶,基本覆蓋全縣種植戶。該公司目前正在開展水梔子的深加工,因此,銷售渠道比較廣闊。
3.1 種植技術上有待規范
主要表現在在種植密度上,種植戶在種植時,有些為了追求早受益,種植密度大;最大的達267株/畝,造成過早郁閉;經過調查,種植密度在2×2m時,在第四年郁閉度達0.8,林木土地利用率、光合作用、結實情況均較好;
其次表現在修剪上:種植戶有些不修剪或盲目修剪;造成水梔子膛內枝椏多、樹干高、結實少等情況;應該采用自然開心型修剪法,修剪時,先抹去根頸部的萌芽和主干、主枝萌芽,后疏去冠內病蟲、交叉、重疊、細弱、密生及徒長枝,使冠內枝條分布均勻、內疏外密,以利通風透光。通過修剪,增加了植株結果受光面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協調生長與結果和樹體各部分之間的平衡,減少了樹體養分消耗,有利于提高產量和梔子色素的含量,并有利于連年豐產穩產。
最后表現在施肥和病蟲害防治上:近年來,由于市場的影響,造成水梔子結果下滑,因此種植戶進行施肥的不多,病蟲害防治不到位;由于水梔子生產的最終產品是食品添加劑,因此施肥應該以施有機肥為主,促進其花芽、枝條發育;在病蟲害防治上應以防為主,在治的過程中應采用物理、營林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并以高效、低毒、低殘毒農藥為主。
3.2 信息不暢,宣傳不到位
由于我縣對種植水桅產生的效益和發展前景缺乏全面了解,對栽培管理實踐經驗不完善,所以對該項目關注程度不高,主管部門也沒有及時總結推廣該項目,宣傳力度不夠,當地群眾發展水桅種植的積極性不高。
3.3 大戶種植缺少資金和技術,缺乏組織
當地一些山場承包大戶看到了水桅子種植的前景和效益,但由于前期投人較大,前三年幾乎無收益,同時,也缺乏有效的技術服務,信心不足,又擔心市場風險和銷售渠道等問題,制約了發展的速度。全縣雖有奕龍梔子種植專業合作社,但其合作社范圍管轄宣城市,有些工作力不從心。
3.4 在加工生產、銷售上,缺乏多方位、多層面的參與
目前,廣德縣水梔子加工上為零,僅安徽省豐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郎溪縣正在建設烘干廠;銷售渠道也只有銷往該公司,造成其一支獨大,價格、質量由其掌控。
4.1 按照標準化的要求種植
(1)選擇優良品種,能提高水桅子的產量和有效成份的含量,增強品種抗病蟲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2)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化基地建設,按照安徽省地方標準《天然色素原料——大葉水梔子的GAP栽培技術規范》的規程進行種植、加工,將水桅子的生產走向規?;s化,專業化,綠色化。
(3)組織水桅子栽培專家向農戶提供全程跟蹤技術服務。
4.2 全力推進產業化進程
(1)適度擴大種植規模,根據水桅子土壤適應性強的特點,重點選擇適宜的區域建立水桅子種植基地,形成一定的規模。
(2)創新發展模式。尋找更多的企業實力雄厚的水桅子種植或收購公司與農民簽訂合同,公司負責指導農民種植,并負責收購、銷售產品,使企業和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帶領農民創市場。鼓勵和支持大戶組建龍頭企業,以訂單形式組織農戶生產,降低農戶種植風險。
(3)方法上采取先培訓,再基地示范,待掌握技術后再有序推開。
4.3 轉變政府職能,做好服務工作
廣德縣政府要將發展水梔子產業作為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等重要舉措來抓,要改變計劃經濟時期的工作方法,多引導,多示范,多服務,充分調動農戶積極性。①信息服務。通過組織干部外出調查及收集資料,上網等途徑,廣泛掌握各種政策、市場、科技等信息,并及時反饋給農戶。②生產服務。向農民提供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和各種農業生產資料,如種苗、農藥、生產設備等。③技術服務。一方面通過科技信息向農戶提供實用的新技術,另一方面選一批年輕人到大公司現場實習、學習,以解決技術人才奇缺的問題。為農戶在技術操作等方面給予指導,示范和培訓。
筆者在文章中對水梔子的發展種植條件與當前水梔子產業化的發展困境進行了分析,然后就如何做大做強水桅子產業化經營的措施與辦法提出了個人建議,筆者認為,水梔子適應廣德縣目前發展需求,通過政府引導、標準化種植、產業化推進、在廣德縣適度發展擴大種植水梔子是可行的。
[1]安徽省技術監督局.《水梔子栽培技術規程》(DB34/T2240-2014).
[2]朱培林.木本藥材梔子規范化生產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5(19):42~44.
[3]張 穩.梔子繁育技術要點[J].中國園藝文摘,2009(07):164.
TS255.7
A
1005-7897(2015)11-0100-02
20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