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梅 胥玉萍 夏秀萍 朱杰 施永興
(1.上海市嘉定區中醫藥發展辦公室 上海 201800;2.上海市嘉定區外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806;3.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黃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804;4.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801;5.上海市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研究中心 上海 200043)
2011年經過遴選,上海市共15個區4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第二輪的“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建設周期為3年。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上海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旨在通過3年的建設,形成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領、示范全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提升。2014年11-12月,上海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全市40家建設單位進行終期評估驗收。此次的項目建設及評估驗收,增加了0~6歲兒童的中醫藥健康管理工作。現報道如下。
上海市15個區40家參加“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二輪項目的建設單位(以下簡稱建設單位),其中中心城區18家,郊區22家。
采用近3年的醫療衛生機構年表、自評報告、查閱相關臺賬、現場訪談、電話隨訪等方法。了解40家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1-2014年10月0~6歲兒童的常住人口狀況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人數狀況。并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
評估專家經過培訓,明確調查的目的和意義,掌握調查評估的方法。
采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雙人平行錄入,對40家建設單位的數據進行統計學描述,對不同年度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2011-2014年10月,40家建設單位轄區內0~6歲兒童常住人口狀況表現為兒童常住人口增幅明顯,見表1;18家中心城區建設單位轄區內,0~6歲兒童常住人口年數量最少的為1 157,最多的達到11 135人,數量相差近10倍;22家郊區建設單位0~6歲兒童常住人口年數量最少的為760人,最多的達到19 742人,相差達到26倍,同一年度內不同建設單位0~6歲兒童常住人口數量相差也達到20倍。
全市40所建設單位0~6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逐年上升,總的中醫藥管理率從2011年的17.18%提升至2014年的91.25%,其中城區18所建設單位的管理率從創建初始的40.53%(建卡數為45 835,中醫管理數為18 579)提升至2014年的88.27%(建卡數為67 117,中醫管理數為59 242);郊區22所單位的管理率從創建初始的23.24%(建卡數為64 245,中醫管理數為14 934)提升至2014年的93.07%(建卡數為109 999,中醫管理數為102 379)。靜安區南京西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楊浦區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寶山區楊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建設單位0~6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到了100.00%。

表1 2011-2014年10月40家建設單位轄區內0~6歲兒童常住人口數(n)
3.1.1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0~6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人數增加
通過3年的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建設,40所建設單位所在的街鎮及上級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加大了中醫藥工作的投入,各社區通過中醫健康講座、宣傳、教育、義診等,拉近了中醫藥工作與基層百姓的聯系,有力地提高了家長對兒童保健的重視,從而促進了管理率的提高。3年來,40所建設單位0~6歲兒童的中醫健康管理數量、管理率均大幅提升。有的社區已經達到100.00%的中醫健康管理率,有力促進了兒童中醫藥的健康管理,為兒童的健康保駕護航。需要說明的是,40所建設單位兒童管理的數量相差較大,同一年度內不同的社區所轄0~6歲兒童常住人口數相差達到近20倍。兒童數量在各中心的分布是不均等的,可能與人口流動及當地的公共資源配置等有一定的關聯[1]。
3.1.2 創新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兒童中醫健康管理達標
按照《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及有關指標解釋》[2]文件的要求,0~6歲兒童中醫健康管理服務,在嬰幼兒健康管理、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中要進行中醫保健指導。由于創新了管理模式,通過中醫師和兒童保健醫師聯合,或者培訓兒童保健醫師,掌握中醫兒保健康管理的知識和技能。之后在例行的兒童保健活動中,將中醫的管理納入其中,避免了家長的重復往返,提高了工作的效率。40所建設單位均達到或者超過了建設要求。
3.1.3 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形式多樣,促進了家長依從性的提高
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將推拿、捏脊、穴位按摩、飲食起居調養等技術,在日常的工作中,將其深入到家長的內心,并在工作中進行指導,提高家長的依從性,使之能常態化。
3.2.1 提升信息化水平
此次評估驗收發現,信息化工作制約著社區中醫健康管理的順利開展,具體體現在資料存在死檔現象、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數據不一致、數據利用率不高、醫療條線和公共衛生條線各自為政等現象。有的單位尚停留在紙質檔案層面。信息化建設包括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醫療機構和居民的互聯、遠程健康管理等方面。
作為一種新的醫學服務模式,健康管理需要有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支持,如構建以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為基礎的健康管理信息平臺[3],實現醫院之間、醫院與社區之間、醫院與家庭之間的遠程會診及雙向轉診等功能,借助信息化手段提供遠程監護、遠程急救和遠程教育等健康服務。但健康管理信息發展暫處于前期研發試用階段,尚未成熟[4]。建議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現實性和對數據的利用率。
3.2.2 加強相關人員中醫藥知識的培訓
中醫藥參與兒童的健康管理,在40所建設單位的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工作數量、工作質量和開展情況參差不齊的現象,個別單位專業人員對此項業務不熟悉,中醫藥健康管理知識需要提升。需要有一套操作性強、統一的教材,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從而提高兒童健康管理的工作質量。
3.2.3 優化管理方案,引入效果評估機制
此次評估驗收工作未能全面評估中醫藥管理的內容、管理的效果,今后的兒童中醫藥管理工作中,建議進一步做好工作的頂層設計,建立統一的、具體的操作規范和管理標準,促進項目成果的推廣和使用[5];同時針對兒童中醫藥的健康管理進行效果評估[6],內容包括通過對兒童喂養、運動、睡眠、心理等方面的指導,教會家長摩腹、捏脊、穴位按揉等方法,從兒童身高、體重、疾病的防控等方面進行評估,從中優化管理方案,使中醫藥的健康管理從娃娃抓起,做到終身受益。
[1] 高向東, 吳瑞君. 上海人口空間移動與公共管理和服務資源配置研究[J]. 科學發展, 2013(3): 58-71.
[2] 上海市衛生局. 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及有關指標解釋(滬衛中醫[2011]25號)[EB/OL]. (2011-06-24)[2015-03-23]. http://www.f l ssw.com/fagui/info/35224096/.
[3] 曾斐, 朱菊平. 健康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化平臺探索[J]. 衛生軟科學, 2011, 25(6): 372-374.
[4] 孫瑤, 李文源, 艾育華, 等. 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信息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 28(2): 13-15.
[5] 王徐靜, 王曉鳴. 小兒中醫體質類型研究述要[J]. 河南中醫, 2011, 31(12): 1347-1350.
[6] 林子良, 王曉鳴. 兒童健康管理評估現狀的探討[J]. 內蒙古中醫藥, 2011, 30(20): 105-107.